重慶高考分數線
重慶高考分數線【篇1】
一、明確任務
一輪復習基本是按知識模塊與課本的章節順序綜合,梳理知識細節、構建知識網絡,而二輪復習則是按照模塊化、程序化的方式進行綜合訓練,所以二輪復習節奏更快、強度更高。
二輪復習的主要任務:一是形成知識網絡系統并強化記憶,二是在系統把握整體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練習,培養綜合靈活運用知識的學科能力。解題的過程中,注意提高速度及準確性。做到既要“對”,又要“快”。
具體建議:
二輪復習主要是通過練習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綜合訓練與專題訓練相結合,練題的同時注意歸納總結,比如有機推斷專題,鋼鐵的腐蝕、離子反應等專題。同時,訓練答題的準確性、規范性,提高解題速度,多整理易錯點、失分點,并進行強化練習。信息題則要學會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二、知識網絡的體系和細化
1、專題訓練、歸納總結
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卷,逐年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同時由于試題數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識點也比較固定。所以專題練習可以按照題型和知識點分類專題練習。以高考題為例,7道選擇題中,電化學(原電池、電解池或者金屬的防護和腐蝕)、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有機化學基礎、實驗題是??碱}目,我們就可以按照這樣的專題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歸納總結,反思復習,找出同一類題目之間的共通點,同時構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題目“反芻”知識,以知識指導題目。
2、限時訓練、綜合訓練
(1)限時訓練
理綜化學的選擇題并不多,全國卷7道,考試時10-15分鐘內完成比較合適,建議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對每一個專題模塊或者綜合訓練時進行限時訓練,防止大量題海戰術時腦疲勞,做題效率下降。
(2)綜合訓練
每周進行一次學科內綜合訓練。以全國卷為例,7道選擇題,4道非選擇題,限時45分鐘完成。45分鐘時間雖然緊張,但不能給得太多時間。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題速度;②提高閱讀、審題能力;③學會合理舍棄,同時調整考試心理,提高考試技巧。
3、跳出題海、突出方法
由于復習時間緊任務重,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掌握大量知識并形成知識網絡,就必須跳出題海,突出方法,提高復習效率。突出主干知識相關的題目和題型,新題、難題、偏題適當舍棄。注意建立知識之間的練習,注重對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對學習方法歸納,并留出時間思考和通讀課本。
解題時有意識地進行思維能力訓練,找出該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審題)→回憶、聯想相關的知識(構思)→應用知識點解決問題(解答)。要注意無論專題訓練還是綜合訓練,都必須目的明確,落到實處,重在效果,達到訓練幾道題通曉一類題的目的,切忌貪多求全,題海戰術,疲于奔命。
重慶高考分數線【篇2】
一、語文基礎知識的類型及其重要性
“知識是智能的基礎,記憶是思維的基礎”?!罢Z文基礎知識”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凡語音、字詞、句法、修辭、標點符號、文化文學常識、寫作常識、詩文背誦等,都包括在內。為學習方便,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類:記憶型、應用型。從高考??碱}型來看,記憶型的基礎知識,起碼有字詞的音形義、文學文化常識、名句、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應用型的基礎知識,如成語、病句、古今詩文的理解和賞析,幾乎覆蓋了所有考題。
二、學習掌握“雙基”的有效方法
1、強化記憶的“秘訣”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實質就是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
這里根據心理科學,總結強化記憶的五條訣竅。
①首記:“一飛沖青天,曠世不再鳴”。這是說對首次記憶的新內容,一定要“不惜千金買寶刀”。心理學表明:10分鐘能記住的東西,要再有5分鐘,變換著方式(默想、默寫、誦念等)去記憶,效果最佳。許多同學,記憶新知識時,只是達到了一種臨界狀態,就自以為記住了。這樣的記憶量,十分鐘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間隔記憶復習的困難,實在得不償失。
②復記:“懸蟲低復上,斗雀墮還飛”。反復記憶才能相對克服遺忘。對較復雜、深奧信息的記憶,不可能一勞永逸。心理實驗證明:凡自己默誦的東西,三小時后遺忘10%,三天后遺忘25-30%,時隔越長,遺忘率越高。我們必須結合實際,科學安排復記。首記可在講課當天晚自習;二輪記憶在臨新課前一天自習,或其它時間;三輪則在課前幾分鐘,用過電影的方式再現。事實證明,各輪復記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絕對可行。
③化簡:“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對復雜的知識系統,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化簡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記得牢、多、快。這里介紹三種化簡法。
第一,抓共性化簡。如:除“嫩”外,聲母1、d、t、n、l只與eng相拼;除“您”外,聲母d、t、n只與ing相拼。
第二,舉“例句”化簡,如通過“生死肉骨”掌握“使動”;通過“歌喉甜潤”掌握通感。
第三,編“歌訣”化簡。
④強聯:“變形易色,隨風東西”。要善于在未知與已知之間、抽象與具體之間、雜亂與條理之間,進行識記內容的聯系與轉換,這是強化記憶的有效方法。如果發現不了上述聯系,寧可根據個人體驗或外部的、偶然的聯系,“強行自制”一種聯系,不怕“變形易色,隨風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