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將羊了個羊改編成歷了個史,很有趣的教學方式
經過徐老師的改編,學生只要通過一個有趣小游戲,就能在輕松愉悅中學習歷史知識,還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不少網友看到后紛紛表示羨慕,有網友感慨遇到了好老師。有網友表示,相比“羊了個羊”,改編后的“歷了個史”通關要容易得多。對于懂歷史的人來說,簡直就是輕松得很。這不比“羊了個羊”好玩多了,建議 “生了個物,物了個理,語了個文”都搞起來,這樣還怕學生不愛學習嗎?還有網友大喊,老師太有創意了!這樣老師請給我來一打!
和徐老師一樣有創意的老師不在少數。比如,為了讓學生熟練使用化學周期表,重慶市育才中學化學老師趙鐳將化學周期表變成RAP唱出;為了讓學生的課間操不再枯燥,湖北麻城思源實驗學校千余名七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課間跳流行舞。還有“網紅”化學老師向波,給學生上化學課打破常規,講臺上沒有試管、燒杯,而是出現了大閘蟹、珍珠奶茶、泡面這些美食。幽默的課堂氛圍與香噴噴的氣味,讓學生們聽得格外認真,也感到記憶深刻。
輕松學習的背后,大家應該看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的課業本就十分繁忙了,徐老師帶的還是畢業班,教學壓力可想而知。而這些老師們,花費時間和腦力,想盡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說是為學生操碎了心。
人生成長路上,老師是學生的燈塔,能遇到這么一位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學生必定會受益終生。這種受益,不只是成績上的提高,還有創新上的突破,更有全心全意為他人著想的境界。
高中歷史如何預習最有效
預習的目的在于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新課內容,對照注釋或例題,參考課后練習題。預習時要讀懂詞句,聯系有關知識,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難點,劃出生字新詞或概念。預習時要邊讀邊記,把疑難問題注在書上或筆記本里,為上課作好準備。課前預習中如果發現有與新知識相關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舊知識時,應先回頭來重溫舊課,并弄懂舊知識。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堅持每天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僅當作任務完成,而要將它作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
1.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是可以照樣考好的,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一定什么成績都別想拿到。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么;然后在聽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后再和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2.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應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無論如何他們也是從高考走來的,多年從事歷史教學,一定有獨到的經驗。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回應中吸取有教益的東西。
3.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里面其實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條"或"兩條"來總結,比如說了解一個事件我們通常是從"背景(原因),內容(經過),影響和意義(結果)"來記憶,分析問題我們總是有"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維度來思考,分析背景時我們會分"國內環境,國際環境"來進行,評價意義時我們有"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兩個方面……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你在答大題時就會輕松地發現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幫助你理解題目和入手分析,至于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學習中很容易地提煉出來,或者我建議你可以看<高中歷史學考必備手冊>(貌似是湖南大學出版的)最后一部分談到的一些學習歷史的思維和方法,都非常實在和具體!
4.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復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我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你會發現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在分數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會發現它們太重要了。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知識
學好高中歷史,要提高自己的整理能力,學會整合歷史知識點。歷史知識錯綜復雜,比較零碎,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有問題意識,要學會自己動手進行整理。
學會從大量的史實當中理出線索,構建知識網絡,抓住課本的核心知識點,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復習的時候,就需要學會縱觀全局,從總體上把握教材內容。
歷史上的人物不需要記住,而記住他們的事跡比記住人名更重要。因為我們看一個歷史人物和事跡,要看他是什么時代什么政治人物,他的文化素質如何,他做過什么,他對國家有什么貢獻,對社會有貢獻,他對國外有沒有影響。
高中歷史如何復習效果好
復習分為三種:平時復習、階段復習和總復習。不同的復習有不同的目的與要求。
平時復習,其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復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復習,牢固掌握。
階段復習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對單元、章節知識的復習鞏固,復習時要進行知識歸類,把握重點,新舊聯系,融會貫通,在階段復習時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復習的目的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復習鞏固,因此復習時要對照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復習時間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達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復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