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復習歷史必背的知識點
高考總復習歷史必背的知識點
一、中國古代史
1、歷代賦稅制特征、演變原因及作用
2、水利建設及作用
3、歷代休養生息政策對國家興盛、民眾生活的關系
4、城市發展的趨勢、特點;15---16世紀中西方城市發展的差異
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質及與西方發展的差異
6、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民族間的相互取長補短
二、中國近代現代史
1、近代國人對待西方文化態度的逐漸變化,西方文化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國追趕世界現代化潮流的兩次機遇、成就及經驗教訓。(指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的“中外和好”時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時期)
3、19世紀中日現代化道路二階段、背景、措施、結果比較。
4、幾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社會發展、社會變革的影響
5、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社會巨變中,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運動或措施的背景、內容、意義。
6、對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經濟、外交建設的客觀分析、評價。(經濟建設為抗戰奠定了物質基礎。)
7、中共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經驗、教訓。
8、新中國外交的不斷成熟,(國家利益是根本出發點,現在是獨立自主、靈活務實的和平外交。
9、亞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鮮)經濟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10、城市經濟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
11、對傳統文化的揚棄、繼承創新;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寬容、尊重、合理吸收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
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耦犁、一牛挽犁、鐵鏵犁等得到推廣.
(2)古代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
戰國: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鄭國主持的鄭國渠工程,關中農民創造“井渠”,現流行于新疆地區;東漢:王景治理黃河.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基本特點: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
2.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
(1)漢唐絲織業的主要成就
漢代:在考古出土中發現很多技巧高超、品種繁多的絲綢實物,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絲織品素紗禪衣和起絨錦等.絲織品遠銷到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2)商周青銅器的鑄造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
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商代青銅器的出土地點分布廣泛,生產規模相當大.
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風形式由自然通風演進到人力皮囊通風,然后又到畜力馬排鼓風,東漢初,南陽太守杜詩創造出以水力為動力的鼓風裝置.
(3)唐宋陶瓷業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江西景德鎮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繪,并把繪畫和詩文用于瓷器裝飾.唐宋以來,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陜西耀州窯等聞名天下.
3.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
(1)“市”在歷代的發展
①秦代規定,商品買賣必須明碼標價.②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③六朝時期,形成了民間集市——“草市”,政府設“草市尉”進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漸演進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中心.“夜市”比較繁榮.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相當繁華.
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
(1)“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打擊工商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開始于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后歷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這種政策.
影響:積極方面,有利于農業人口的穩定,農業經濟發展,有利于加強對農民的控制,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擊富商,發展官營商業,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消極方面,這一政策使社會經濟受到了壓抑,阻礙了新的生產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2)“海禁”政策及其影響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資本主義萌芽.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1.選擇題注意:①正選找正確的,要求:非常有把握是正確的。②正選不能確定時,采取排除法,選最符合題意的選項。③答題卡一定不要涂錯位;
2.非選擇題注意:從材料中提取答案,答題中學會“抄”的技巧。除非題中注明不得摘抄原句,一般情況下,凡根據材料回答問題,即可從材料中摘抄有效信息(意思不變,用詞稍變);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就是要求從課本中遷移知識。另外: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號化”、“整潔化”;答案內容上“面全”、“點齊”、“話簡”;
3.按分值多少,確定要點多少;
4.解決未知問題,注意同類知識遷移,空下不答是最愚蠢的;
5.全卷答完,注意對選擇題進行復核,也許會有新的靈感,但要珍惜第一印象;最后檢查以下會不會因為緊張而看錯題。再檢查一下有沒有漏掉的題目。
高考歷史答題注意事項
1、審清條件限制:條件限制一般都有時間限制、地點(或國別)限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時間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種情況,一是會有明確的時間限定,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無下限,例如秦代以來中央集權制的發展;三是有下限,無上限,例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國對外關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都不明確,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辛亥革命時期等。解答時間限制的題目時首先必須根據歷史知識,準確判斷時間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時所說的時間定位)。近年來文綜試卷中出現的專題式選擇題,除了總序中對時間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題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這一類選擇題,既要把握總序中的時間限制,又要弄清楚每個小題的時間要求。
2、審清答題主題。答題主題就是指試題所提供的各種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樣的,比如圖表、漫畫、民謠、歷史俗語、小說等),也就是命題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題和主流價值取向。審清了這一要求,選擇的方向就確定了。專題式選擇題,每小題都有不同的答題主題,考查的主題內容可以是歷史事物的原因、內容、目的、特點、性質、結果、影響等,選擇的時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題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卻選擇了客觀作用的相關選項。
高中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
1、熟悉教材
歷史屬于文科,所以高一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就是背書。教材中的知識點是學好歷史的基礎,特別是歷史大事年表也要仔細背背,時間和歷史事件順序都要記好了,這樣才能記得又快又牢。
高一學生要反復看教材,每個知識點都要背熟。高一學生可以合上書回憶各章節的內容,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沒有記牢的部分就要再重新背誦。
2、抓住歷史框架
高一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都不了解什么是框架。這也導致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會經常走一些彎道,也就不可能學好歷史。高一學生要善于整理歸納歷史知識點,完善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歷史,歷史成績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