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備考竅門
1、高考地理要重視復習觀念的更新,不走過去“死背書、多做題、拼時間、效率低”的老路。
(1)高考地理要命題已經從“以知識立意”轉向“以能力立意”,復習內容就應該從單純復習知識轉向“知識加方法等于能力”,復習方法也必須從“復習課”轉向“復習活動”。
(2)高考地理復習活動包括:
高考地理教師講解(講中有啟發,聽中有思考),學生動腦(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歸納演繹、總結概括),學生動手(繪圖、列表、列關系式、結構式),學生動口(提問、答問、討論、交流)以及閱讀查詢資料等。高考地理復習活動不能等同于講新課。
2、要重視對知識進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學習新課那樣搞機械重復。
(1)整理知識系統:對知識的層次、脈絡、體系要整理清楚,列出高考地理知識系統表。
(2)總結知識規律:對高考地理知識的運動規律、分布規律、變化規律等應進行總結。
(3)分析知識聯系:高考地理知識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因果關系、并列關系、從屬關系等。
(4)概括知識結構:概括各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列出結構式或關系式。
(5)比較知識異同:知識間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要設計比較項目,列出比較表,如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中心內容比較、綜合比較等。
(6)歸納知識特征:抓住高考地理事物的特征進行歸納,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區別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在整理高考地理知識過程中查漏補缺,在加工知識過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組知識過程中明確系統結構,在應用過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1)要學會總結高考地理復習方法,對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規律總結,圖像判斷要領等要能夠自己表述,把記憶過程變成思維過程。
(2)要動態的觀察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其形成條件、組成要素、構成原理、發展過程、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從而掌握基本內容。
高考歷史的答題技巧整理
1、有效信息一定要組織到答案中
許多考生對于歷史試卷材料題的重視程度不足,閱讀材料時往往是淺嘗輒止沒不求甚解,不從材料的內容中尋找突破口,而是一味的根據設問尋找教材知識的結合點,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卻還是不能從教材的內容中組織成確切的表述,但其實在一些材料本身就隱含答案。
2、不要在試卷中留白
考生在答高考歷史的時候,遇到題意不能理解或是不會做的題目的時候,千萬不能因為對題目有一些不理解或是覺得自己該題寫上業不得分,就什么也不寫。寫上去的內容邏輯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一旦寫到得分點也是能得分的,所以千萬不要在歷史試卷中留白。
3、答題語言要科學規范
一些考生在答歷史題的時候用詞不是很規范,不善于用專業語言,甚至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考生在平時做題的時候,要注重語言表述的正確性買就是要求考生在組織答案時必須要想教材語言回歸,使用歷史學科的語言。
4、答題層次要清晰
在考生答歷史試卷時,提倡大家要分點答題,體現序號化,段落化??忌⒁獯痤}格式的規范性,一些學生的答案從頭到尾不分段落,不分層次,不要標點,條理不清,邏輯不同。這樣閱卷老師看的時候很費時費神,難以尋找得分點,而且會使閱卷老師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往往對一些可給也不可給分的臨界答案判了死刑。
學習歷史的技巧
一、多看、多想、多練、多問
一旦拿起課本,就要人到、心到??礆v史書,不能單純地讀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習題是鞏固知識的最佳途徑,做錯的練習要及時解決,弄不懂就要發問?!皢枴钡姆秶軓V,可以與同學討論,可以與老師討論。
二、勤于記憶
記憶不等于背誦。若把背誦認為記憶,是不能牢牢記住知識點的。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采用以下記憶方法:
(1)閱讀目錄,以獲得一個總的概要。閱讀并識記每一章節的標題,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
(2)用有顏色的記號筆將重點的地方劃出,或作重點標注。
(3)要學會歸納總結,把同類型的歷史事件放到一起,學會比較記憶。
(4)經?;貞?,重復檢驗記憶效果。
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技巧
課本是試題之源,考試所涉及的內容根本上都能在課本中找到依據。因此我們在臨考前肯定要回歸課本,回扣根底。固然回歸課本并不是說要你再去簡潔的把課本讀一遍,而是回歸主干學問把書讀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將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有地理學科特點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根本規律、根本技能進展強化復習,來濃縮教材,提升教材。因此在高考前我們必需要吃透教材,翻爛課本。題海無窮,書是根本。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種語言,歷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重視對考生讀圖、用圖和繪圖能力的考查。同學們對地理圖表的復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的《綜合能力測試考核內容與要求》規定,已“將各種比例尺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作為高考的重點考核內容”。建議同學們在復習中對地圖應給予高度重視。
高考歷史必背重點知識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1、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1)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志及影響
標志: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影響: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①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②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2)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時間、途徑與著名企業
時間:19世紀70年代前后.
途徑:①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
②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著名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3)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發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區②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
2、發展艱難 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
3、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4)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歷史條件、時間和著名實業家張謇、榮氏兄弟
初步發展的條件:①甲午戰爭后,列強侵略的加劇,使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②為挽救民族危機,許多愛國人士“設廠自救”“實業救國”③清政府為解決財政危機,暫時放松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著名實業家及企業:①張謇的江蘇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②榮宗敬、榮德生的江蘇無錫創辦的保興面粉廠③周學熙
河北唐山創辦的新洋灰公司④劉懋賞、馮濟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晉礦務公司
2、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現
原因:內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動②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的推動③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外因①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松侵略
主要表現:①實業團體不斷涌現②海外投資增加③新建廠礦多④新增資本多⑤紡織、面粉等輕工業發展快⑥重工業有一定發展
(2)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發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惡性通貨膨脹政策②官僚資本的壓迫③繁重的捐稅負擔④美國的經濟侵略⑤內戰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