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考點]古代著名的改革
時間:
未知2
歷史備考
三、古代著名的改革
1.歷史
古代歷史上無數次革新與變法實踐表明,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廢除特權,獎勵耕戰;建立縣制。秦國封建經濟得到發展,國家實力增強,為秦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頒布均田令,實行漢化政策。改革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變法: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興修水利,發展了農業,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軍事力量也有所增強。但是新法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而失敗。
2.政治
(1)對于歷史上的改革和變法的評價要堅持如下標準:堅持社會發展的標準;堅持歷史的標準;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思想,堅持階級斗爭的觀點;重視歷史發展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關系;注意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之間的關系;改革的成敗不能以改革者個人的結局來做判斷,而應視改革的積極作用是否得以維持。
(2)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分析理解古代的改革變法。
(3)王安石變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卻被廢除,表明改革的復雜性與曲折性的道理。
(4)理解我國古代的改革與現今的改革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5)聯系有關時事,了解如何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以及深化農業改革和發展農村經濟,進而掌握改革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現實意義。
1.歷史
古代歷史上無數次革新與變法實踐表明,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廢除特權,獎勵耕戰;建立縣制。秦國封建經濟得到發展,國家實力增強,為秦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頒布均田令,實行漢化政策。改革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變法: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興修水利,發展了農業,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軍事力量也有所增強。但是新法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而失敗。
2.政治
(1)對于歷史上的改革和變法的評價要堅持如下標準:堅持社會發展的標準;堅持歷史的標準;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思想,堅持階級斗爭的觀點;重視歷史發展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關系;注意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之間的關系;改革的成敗不能以改革者個人的結局來做判斷,而應視改革的積極作用是否得以維持。
(2)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分析理解古代的改革變法。
(3)王安石變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卻被廢除,表明改革的復雜性與曲折性的道理。
(4)理解我國古代的改革與現今的改革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5)聯系有關時事,了解如何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以及深化農業改革和發展農村經濟,進而掌握改革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