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講解
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講解1:
1.近代西服傳入中國后,完全取代了中式服飾。
錯誤。西式服飾傳入中國,引發服飾變革,但并沒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飾,而是中西服飾并行。
2.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在地域之間存在著發展不均衡的特點。
正確。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在地域之間存在著發展不均衡的特點,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變化明顯,但在偏遠農村和內地卻變化不大。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受西方外來文明影響深刻,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4.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是京張鐵路。
錯誤。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是唐胥鐵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是京張鐵路。
5.清朝末期無線電報全用于軍事。
錯誤。清朝末期有線電報主要用于軍事,無線電報則供官商通報,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6.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主張“斷發易服”“廢止纏足”,在全國大規模“斷發易服”。
錯誤。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主張“斷發易服”“廢止纏足”,這一時期只是倡導,大規模“斷發易服”“廢止纏足”是在中華民國成立后。
2.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特點、影響及階段特征:
(3)特點:與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密切相關;隨著中國民主進程的發展而不斷加深;空間、主體(農民和市民)和不同習俗的發展不均衡,在變化中既有新舊沖突,又有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國的社會生活雖然有變化但始終保留著民族特色。
(4)影響: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爭特別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經濟上,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和工業化的發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沖破封建文化的束縛,解放思想。總之,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推動著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講解2:
1.長子一定(就)是嫡長子。
錯誤。“嫡子”是相對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親決定的,嫡妻(正妻)所生為“嫡子”,其妾所生為“庶子”;“庶子”可能比“嫡子”年長。諸“嫡子”中長子為“嫡長子”。因此,長子不一定是嫡長子。
2.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規定了西周的貴族等級制度,內容相同。
錯誤。兩者互為表里,側重點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規定權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規定權力的“繼承”。
4.西周分封制分封的諸侯都與周天子有血緣關系。
錯誤。西周分封的對象不僅有王族,還有異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大多數是同姓子弟,與周天子有血緣關系,但功臣和先代貴族與周天子并無血緣關系。
5.大宗和小宗是絕對的,周天子是大宗,諸侯是小宗。
錯誤。大宗和小宗不是絕對而言的,而是相對而言的。具體來說,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貴族的大宗;諸侯對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國內,諸侯對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內,對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為士的大宗。
6.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性質是一樣的。
錯誤。春秋時期爭霸戰爭的性質是奴隸主貴族間的掠奪戰爭;而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在性質上是地主階級的兼并戰爭和統一戰爭。
9.秦朝既是君主專制國家,也是中央集權國家。因此,君主專制國家就是中央集權國家。
錯誤。在我國古代,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是統一的,因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而近代以來,君主專制的國家越來越少,但是,大多數國家實行中央集權。
10.專制主義(或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沒有本質的區別。
錯誤。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專制主義是中央的決策方式,即皇帝的個人專制獨裁;而中央集權是指全國各種軍隊財政大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制度。
11.封建專制就是封建制度。
錯誤。封建專制是指封建社會的個人獨裁統治,等同于君主專制;而封建制度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12.封建制度就是封邦建國。
錯誤。“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國”這兩個歷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學對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維誤區。“封建制度”是奴隸社會解體后出現的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是以地主階級掌握土地和政權、壓迫和剝削農民階級為標志的社會制度;而“封邦建國”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證周王室強大的條件下,將宗族、姻親、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廣建封國,用以鞏固統治的一種政治制度。
13.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都是中央官制。
錯誤。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郡縣制是地方行政制度。
14.“漢承秦制”并非漢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襲秦朝制度,并有所損益變化。
正確。漢朝初年基本沿襲秦朝制度,但有所變化,如漢朝初年地方沿襲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實行封國制。
15.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開始于科舉制。
錯誤。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開始于郡縣制。
16.漢朝實行察舉制,是通過考試而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
錯誤。察舉制是一種由下而上推薦人才為官的制度,推薦的主要標準是孝廉,而非考試。
18.元朝在全國實行行省制度。
錯誤。元朝的山東、山西、河北由中書省直接管轄;西藏由宣政院直轄;其它地方設行省;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進行管理。
19.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設內閣。
錯誤。廢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置內閣的是明成祖朱棣。
21.明朝的內閣和英國的內閣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錯誤。明朝的內閣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權;而英國的內閣是君主立憲制下的最高行政機構。明朝的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英國的內閣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產物,兩者的社會屬性不同。
22.三省六部制與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都體現了民主。
錯誤。三省六部制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皇權;而三權分立制設置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專制獨裁和維護民主。
23.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共同點是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正確。明朝的內閣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權;清朝軍機大臣是跪受筆錄,上傳下達,沒有決策權。
25.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落后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錯誤。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具有鮮明的專制趨勢,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古希臘、羅馬)具有強烈的民主色彩,但不能認為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落后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因為東西方政治制度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都曾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東西方文明。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講解,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