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生物教案及反思
呼吸作用生物教案:
1、使學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有氧呼吸的過程
3、使學生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4、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5、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
6、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這兩種生物界最重要的兩種生理過程的區別與聯系
二、能力方面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2、通過讓學生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培養學生列表比較能力和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產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的理解,培養學生關心身邊的科學的意識,同時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義等四部分內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課本中提到的類似,只是更加強調發生的部位在細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還有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這部分內容對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著教材給出了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在此基礎上結合插圖闡述了有氧呼吸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并且指出了各階段進行的場所:
第一階段是葡萄糖脫氫,產生還原性氫、丙酮酸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進行。
第二階段是丙酮酸繼續脫氫,同時需要水分子參與反應,產生還原性氫、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階段是前兩階段脫下的氫與氧氣結合生成水,這一階段產生了大量的ATP,這個階段也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教材首先說明生物一般是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無氧呼吸,并分別闡述了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
然后教材對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時也可以產生乳酸又做了補充說明;同時教材還用小號字對有氧呼吸的進化做了簡要的介紹。
教師在這里應補充無氧呼吸與發酵這一組學生易混淆的概念。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材是以圖表結合講述的形式,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進行了比較。
5、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材從兩個方面論述了呼吸作用的意義,其一,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二,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在這里教師有必要對呼吸的意義作適當的補充,如: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出現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等。
呼吸作用教學反思:
《呼吸作用》一節內容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怎樣才能讓初步接觸探究實驗的學生理解所要探究的內容,又能讓他們逐步形成科學嚴謹的探究能力?這堂課從準備到上完的整個過程讓我收獲很多。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談感受。
1. 感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注重知識結構的自然生成。對于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的三個實驗結論和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逐步推導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和產物。每一個演示實驗都做到演示——觀察——分析——結論,層層遞進,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本節課在設計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是很適合于學生探究的內容,在設計之初,我們想如果照搬書上的演示實驗改為分組,沒有探究性,意義不大;如果把改進好的裝置都組裝好、材料也都選好,只讓學生直接操作,探究的意義也不大。所以我們剛開始給學生設置的探究環節比較開放,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器材,讓他們自己組裝合適的裝置完成“植物萌發時釋放二氧化碳”的實驗,可是效果卻不盡人意,由于學生們對實驗原理不明了,很難達到老師的預期效果。怎樣才能在短短的40分鐘課堂,既讓學生明白實驗原理,又能給他們進行探究實驗呢?方案經過幾次修改和試講,我們一致覺得應該以課本的幾個演示實驗為依托,首先讓學生來演示實驗,老師在一旁協助,幫學生弄清楚實驗原理后,再拋出問題,實驗裝置可以怎樣改進?學生明白后就可以思考改進裝置的辦法,老師再給出幾個改進方案,就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其次,再在實驗材料方面引導,學生最容易誤認為葉片只進行光合作用,我們就引導學生用最簡易的裝置來探究葉片是否進行呼吸作用。葉片用的是西番蓮的葉片,是學生熟悉的身邊的植物,自然非常感興趣。老師先做對照組,學生再操作實驗組就相對比較容易了,效果明顯好很多。
注重聯系珠海本地生物資源。在探究實驗環節應用的實驗材料是西蕃蓮的葉片和果實,也與十中朱琦校長的名師工作室所研究的課題“珠海本地生物資源在教學中的開發和利用”相吻合。
2. 需要改進的地方
本人覺得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在學生探究部分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材料中繼續研究。本次的實驗材料用了萌發的種子、西番蓮的葉片、西番蓮的果實(課下探究),那植物的花、根、莖呢?可以在以后的教學當中繼續嘗試。實驗裝置有沒有其他更好更簡便的呢?也許一堂課很難做到完美,但我們可以努力做到讓它適合學生的發展。
呼吸作用生物教案及反思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