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報告2023》深度解讀高考政策與命題分析
澎湃新聞從《中國高考報告》編委會獲悉,近日,由該編委會編撰的2023年度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通過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
《報告》從七個部分分別討論了2022年中國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題特征、教學改革、招錄情況、社會影響和評價體系,系統討論高考綜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應對策略。
《報告》指出,通過對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分析發現,信息識別與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科學探究與思維建模、語言組織與表達、獨立思考與質疑(提出問題、開放作答、合理論證)、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已經成為高考考查的重點,這充分表明以批判性思維為代表的關鍵能力已經成為高考命題的主要方向和要求。除了上述關鍵能力的考查要求,近年來的高考文科試題中大量出現的是識別隱含前提、開放式設問、合理論證、尋求證據、有效推理與論證/證據評估等,理科試題中大量出現的開放式設問、結構不良、替代性解決方案等,這些也都是批判性思維在高考命題改革中的具體體現。
《報告》對2023年高考趨勢作出了幾點判斷。《報告》認為,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融入高考試題命制中,是新時代高考內容改革的鮮明特征和堅定方向,這在過去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也將是2023年高考命題的核心要旨。新高考試題歷經多年積累,試題不再回避熱點,而是直接面對熱點,在引導課堂教學與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現實熱點和生產生活實踐。從2022年高考命題立意來看,2023年命題將延續這一風格,聚焦時代重大現實問題、關鍵歷史事件、社會熱點話題、科技前沿進步、偉大建設成就等,著重考查學生的家國情懷、奮斗精神、責任擔當與理想信念,以及美育、體育、勞動等領域的道德品質。
《報告》判斷指出,聚焦關鍵能力考查,突出思維品質與創新精神,實現從“考知識”向“考能力”的轉變,是近年來高考命題改革最顯著的特征,也是高考綜合改革最大的創新之處。高考試題考查的關鍵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獲取與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科學探究與思維建模、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語言組織與表達等。2023年高考命題也將圍繞上述關鍵能力進行加強和優化。
關于2023年高考命題,《報告》還判斷認為,新高考背景下,未來高考命題的基本方向包括:不論是全國統一命題還是分省命題,高考評價體系是高考命題的根本指南;以“三線(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情境載體串聯線)”為框架,命題呈現出“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的典型特征;堅持穩中求進,加大試題區分度,增強高考選拔功能;有效引導教學,打破“以綱定考”,實現“教考銜接”。因此,有效應對新高考的策略應該是“授人以漁(加強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訓練)”而非“授人以魚(傳授解題套路和題海戰術)”。
截至目前,《中國高考報告》已連續出版五版,其編委會核心成員來自國內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
考前應如何沖刺
抓住“基礎分”是考試成功的秘訣
科學地備考需要同學們在大量的訓練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局限,并對一張正常難度的數學卷子分出“基礎分”、“爭取分”和“放棄分”,而考試成功的秘訣就是穩抓“基礎分”。對于大部分學生,“基礎分”包括前9道選擇題,前2道填空題,前3道解答題,最后的選做題以及兩道壓軸題的問,合計超過110分,相當可觀。
所以,時間管理在考試中至關重要。“放棄分”基本可以果斷放棄,平時都做不出來,考試就更不要想了。“爭取分”肯定有時間做,但不能花太多時間,一些“爭取分”到時間緊張時就變成了“放棄分”。“基礎分”則要細致地做,這些是能力之內的題目,爭取一分不丟。
高三學生報輔導班的好處
清晰思路的作用。不論是干什么都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只要思路清晰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就會想辦法,學習也是如此,只要知道自己想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主動的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輔導高三一對一就能起到很好的清晰思路的作用,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會對學習的目的有一個明確的想法。
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段
1、第一黃金時段:6-7點鐘
這段時間,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體溫上升,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此時機體已經蘇醒,想睡也睡不安穩了,此時是第一次最佳記憶時期。7點鐘左右,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進人,體溫上升,血液加速流動,免疫功能加強,因為大腦經過了一夜的休息,正處于工作效率的高峰,利用這一段時間學習一些難記但是又必須記住的東西比較適宜。
2、第二黃金時段:8-10點鐘
這段時間,人體完全進人興奮狀態,肝臟已將身體內的毒素排盡,大腦記憶力很強,此時是第二次最佳記憶時期。9點鐘時,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疾病感染率降低,對痛覺最不敏感。此時心臟的功能最好,精力旺盛。
10點鐘,人的積極性上升,熱情將持續到午飯,是人體的第一次最佳狀態。此時是內向性格的人創造力最旺盛時刻,任何工作都能勝任,千萬不要虛度。上午8-10點鐘這一時段,內腎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認記能力和處理能力較強,是攻克難題的好時機。
3、第三黃金時段:18-20點鐘
18點鐘,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復習當天學過的東西,以加深印象。這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此時痛感重新下降,人的體力活動和耐力達到一天中的最高峰,運動的愿望上升。運動員此時應更加努力訓練,可取得好的運動和訓練成績。
4、第四黃金時段:21點鐘
這段時間直到臨睡前為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間。研究發現,此時也是記憶力最佳時期,具有很高的效率。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記憶印象,特別對一些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復習,最容易記牢,不易遺忘。
大腦一天活動規律
6—8點:機體休息完畢并進入如興奮狀態,肝臟已將體內的毒素全部排凈,頭腦清醒,大腦記憶力強,此時進入第一次最佳記憶期。
8—9點: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心臟開足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10—11點:身心處于積極狀態,熱情將持續到午飯,人體處于第一次最佳狀態。此時為內向性格者創造力最旺盛時刻,任何工作都能勝任,此時虛度實在可惜。
12點:人體的全部精力都已調動起來。全身總動員,需進餐。此時對酒精仍敏感。午餐時一桌酒席后,對下半天的工作會受到重大影響。
13—14點:午飯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階段的興奮期已過,精力消退,進入24小時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階段,此時反應遲緩,有些疲勞,宜適當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時。
15—16點:身體重新改善,感覺器官此時尤其敏感,精神抖擻,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記憶”的內容記憶。工作能力逐漸恢復,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可以持續數小時。
17—18點:工作效率更高,體力活動的體力和耐力達一天中的最高峰時期,試驗顯示,這段時間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期。
19—20點:體內能量消耗,情緒不穩,應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