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行志愿和順序志愿的區別
高考平行志愿是第一個志愿到最后一個志愿之間都是平行關系,但是投檔時還是會有一個先后順序。舉個例子來說,假如兩個考生一個520分,一個519分,那么按照平行志愿投檔錄取的話,520分就會先投檔錄取,而且A志愿幾個專業有一個錄取以后就不會再看其他的志愿了,如果沒錄取,就再看B志愿,然后依次看其他志愿,直到錄取為止。
520分的考生錄取完以后,再錄取519分的考生,也是按照以上方法進行錄取,先報考的志愿先投檔錄取,如果被錄取走了,就不看后面的志愿了,所以大家再報考時要慎重,不想讀的學校和專業盡量不要報考,或者是放在后面的志愿里。
順序志愿是怎么錄取的
順序志愿和平行志愿錄取規則完全是不同的,平行志愿是按照分數有高到低錄取,而順序志愿則是可第一志愿為主。比如東北師大會挑出第一志愿報考本校的學生,然后按分數高低錄取,如果錄取滿了,就不會考慮第二志愿報考本校的學生了,所以會導致很多高分考生落榜,因為這樣的話很多第一志愿報空的學生就只能填報征集志愿了。
順序志愿和平行志愿區別
平行志愿和順序志愿是有很多區別的,平行志愿照顧的是高分考生,它讓高分考生有更多的院校和專業選擇,不至于落榜,比順序志愿更有優勢,所以現在大部分省市開始實行平行志愿這種報考和錄取方式。平行志愿還能減少學校錄取分差,避免大小年現象的出現,比順序志愿要好。
但是還有一些錄取批次是采用順序志愿錄取的,一般是提前批次,各省錄取情況也不同,所以同學們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看清楚是按照那種方式錄取,然后根據相應的報考技巧增加錄取機率,讓自己有機會被理想的學校和專業錄取。
平行志愿錄取規則
1、各省招辦會按照理工類、文史類考生按照分數從高到低排序,每一個考生每一批次(一本、二本、三本)可以填報3-5個志愿(A、B、C、D志愿有順序之分但是都屬于第一志愿)。
2、按照從每一批次第一名到最后一名考生的順序進行志愿檢索,以第一批次理工類排名第500名的考生為例,首先系統看他的A志愿(如華中科技大學,假如華中科技大學今年錄取100人),如果前面的499名同學沒有超過120人的檔案已經分到華中科技大學的話,該同學的檔案就投到華中科技大學。(存在有些不服從調劑退檔的同學,為了保證可以錄取到100人,在投檔的時候會多投一定比例檔案,一般是按照1:1.2比例,也有省市按照1:1.05比例等)
3、但是如果前面已經超過有120人的檔案已經分到華中科技大學,滿額了,那么系統按照剛才的順序再來看該考生的B志愿(如武漢大學),如果武漢大學有名額,該考生檔案就投到武漢大學,依次類推,如果A、B、C、D志愿都無法投出,那就等征集志愿。
4、如果投檔到了某一志愿(B志愿)的學校,但是因為某專業不服從調劑或者身體等原因無法被B志愿學校錄取,也會被退檔進行征集志愿。
平行志愿的特點
1.分數優先。在檢索考生志愿前,首先將所有考生分科類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投檔檢索時,先檢索排在第一位考生所填報若干個院校志愿,依志愿順序確定投檔。再檢索排在第二位考生所填報的若干個院校志愿,以此類推。
2.遵循志愿。考生所填報的若干個院校志愿有邏輯順序。檢索考生所填報的院校志愿時,是按邏輯順序即A、B、C、D……院校依次進行的。當考生總分符合首先被檢索到的A院校投檔條件時,且A校有計劃余額,該生即被投到A院校。
3.一次性投檔。即按各招生院校確定的投檔比例,將符合條件的考生電子檔案投檔給各招生院校。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檢索該考生的后續志愿,因此,對于考生來說只有一次投檔機會。也就是說,考生一旦因各種原因被高校退檔,即使他的投檔分超出后續高校的調檔線,也不能被投檔,只能參加下一輪投檔錄取(下一志愿組、本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換句話說,同一批次平行志愿里雖然可填報多所高校志愿,但考生檔案只投一次,實際只是一個志愿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