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作文【七篇】
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作文(篇1)
隨著科技創新,人們的生活都將變得日新月異,就連我們的校園,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走進校園,就能看見我們那美麗的七彩的教學樓。我們的教學樓是用最新研制的高科技的木材做成的。這種木材比大理石還耐用,既環保又安全。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每個學生的課桌都是多功能大容量的。課桌經過現代科技改造了。走到課桌前,你會看見一臺微型電腦嵌在桌子上,這就是我們的“課本”。電腦用一種特殊的材料做成,不會傷害眼睛。考試的時候,這種電腦還會防止你作敝。黑板也是用環保材料制作而成。這種黑板有一種智力芯片,相當于電腦的大屏幕。只要在黑板上寫下的句子和文章都會記在芯片里,方便同學查找和復習。
雖然這些都是我的夢想,但是,只要靠我們的努力,一定會打造出未來的校園。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只要發展科技,科技創新,沒什么是不可能的。
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作文(篇2)
對于傳統文化,我們需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創新的過程中繼承。
所謂“繼承”,并不是讓我們盲目的去繼承所有的傳統文化,而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取其精華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就像說的:“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加以繼承。”
在臺灣城鄉,祭祀孔子的文廟隨處可見。閩劇、歌仔戲、梨園戲、木偶戲等地方戲劇深受臺灣同胞的喜愛。至于清明祭祖,中秋賞月,重陽登高,除夕守夜等民俗,無不是兩岸同胞同根同祖的文化證明。對于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青少年去繼承。而傳統儒家所提倡的重男輕女,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等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落后思想,則必須揚棄。
所謂“創新”,也并不是在傳統文化的表面添磚加瓦,而是需要我們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種不同的美食,經過人們的調制,最終帶有新的風味,新的特質。這種創新的方式,既表現在思想、理論的發展上,也表現在文學藝術形式的變遷中。
從我國先秦時期的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及明清小說,從古希臘神話、羅馬史詩到歐洲中世紀的十四行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紀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作品,都體現了一種不斷創新的精神。20世紀50年代,我國音樂學院學生創作出了感動全世界的經典曲目——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首反映中國古老而美麗傳說的樂曲,展現了中華文化鮮明的風格和特點,成為通過文化融合實現文化創新的藝術典范。
繼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分離。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文化而從頭開始。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只繼承,不創新。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知道繼承文化,卻不知道創新,固步自封,就會失去文化原有的活力。
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創新的過程中繼承。共同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作文(篇3)
生活中,我們往往習慣了走別人走過的路,我們以為不用披荊斬棘,不用摸索前行,會是安逸舒適的一段旅程。然而,我們卻總是忽略了: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正如那句俗話一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而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庸人。所以,在前進的道路上惟有創新、另辟蹊徑,我們才能開拓出一片更加明亮的藍天。
正如我國國畫大師張大千,他不論是在花鳥、人物,還是在山水畫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畫風粗獷、豪放,人們一看便銘記在心。他早年在國外留學時,曾經舉辦個人畫展,并邀請了極富盛名的畢加索前去觀賞指導。畢加索在來來回回看了好多遍后問道:“你的畫呢?我怎么一幅也沒有看到?”張大千疑惑不解,心想:展會上所掛的幾百幅,不都是我的畫嗎?他怎么就沒有看到呢?過了好一會兒才明白,原來畢加索是指沒有看到他自己風格的畫,盡管自己模仿了各種流派的各位大師,盡管自己模仿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卻只能是“別人第二”,永遠都生活在別人的光環抑或是陰影之下,如果自己善于創新、做自己,便就是真正的“自己第一”了。
路就在自己腳下,有時前方的腳印看似順利,卻也可能是一個萬丈深淵,切不可一成不變、循規蹈矩,只有善于創新,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國外曾有一支探險隊,成功地穿越了幾百年來曾吞噬過無數探險者生命的沙漠,原因很簡單:他們完全依照自己的方向感和隨身攜帶的儀器,而不是順著以前探險隊員所留下的骨骸前行。他們也驚奇地發現,沙漠中的舊尸骸中往往還有很多新的尸骸,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一直走不出沙漠,是因為他們總是在重復著前人完全錯誤的道路!
鴻星爾克有一句廣告語:“不是我喜歡標新立異,我只是對一成不變不敢茍同。”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在新的道路上獨自起程。因為不滿于面粉和食油的現吃現配,人們發明了干吃面;因為不滿于傳統洗衣的不方便,人們發明了干洗劑。因為他們懂得創新,才在商海中獨占鰲頭。
我們所說的創新,并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瞎編亂造,而是注意繼承前人的優秀成果,只有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拓創新,才能走的更遠。
學會創新,學會尋找另一片藍天!
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作文(篇4)
有這樣一句話:“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庸才;第三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蠢材。“的確,對舊事物的唾棄和對新事物的熱忱,對人類而言,像血管中流動著的汩汩的血液一樣,與生俱來。造物主造出的人類,可以有不同的外貌、性格、習慣、嗜好,卻無法擺脫一個共同的惡習“喜新厭舊“。
一個疑問,可以有千萬種豐富多彩的答案。然而,最好的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最具有創新性的。在眾多答案的比較中,人們必定會厭倦某一種千篇一律,而一旦有一種創新,它便是最受青睞的。
科技需要創新。當無數個宗教信仰者守護著“地心說“來愚昧生靈時,哥白尼揭穿了他們的陰謀;當無數個聰明的腦袋推崇著牛頓的經典體系以視為物理學大統一時,愛因斯坦打破了他們的美夢。新科技的生產必然是一種創新,創新就必然會有出路。讓我們的思路回到一個小小的文件夾上來,它的產生者愛立信會計紙業有限公司可用彈丸之地來形容,面對市場上文件夾的厚重使用不便的問題,他們推出了一種輕便靈活的文件夾,投入市場后供不應求。當其他企業開始效仿時,他們又推出了一種更新型的產品。對于企業而言,創新是血液,是競爭中制勝的法寶。而不斷的創新,又推動了科技的進步。
哲學家的心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具有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這是發展的趨勢,歷史的必然。因此,不必覺得新事物就必須帶有一種負罪感,更不必為舊事物的大勢已去而惋惜,記住,一切都自然,一切也都必然。當微軟公司瞄準市場正積極研制適合消費者的微型軟件時,IBM公司還在為巨型計算機而大傷腦筋,因此,有了IBM公司的失敗,當然,比爾.蓋茨成了首富。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必須付出艱辛。有商鞅的五馬分尸,才有秦王朝的如日中天;有羅斯福遭政客的排擠,才有美國的恢復和強大;鄧老師一生一波三折的不平命運,才有如今邁向新世紀的中國。因為新,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氣,才需要付出。也因為新,才值得付出。
答案確實豐富多彩,但永恒的卻是創新。永恒在未來中孕育,創新在永恒中成長,對于人類而言,創新更是永恒。
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作文(篇5)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已然吹響神州,科技創新,技術創造的時態已然蓬勃興起,發展新動能,培育新產業的目標已然深入人心,改革舊機制,創造新業態的趨勢已然引領潮流。近年來,我國在科技事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航天技術到衛星導航,從量子科學到核電技術,從網絡技術到基礎設施,從航母下海到深海探測,從克隆技術到轉基因食品,各類技術創新的捷報頻頻傳來,各科技創新的成果源源涌來。而這些輝煌的成就,偉大的變革,無不讓人民倍感振奮和自豪,無不讓世界倍感驚奇和驚艷!
不過不可避免的是,最近幾年,對于技術創新究竟是福還是禍,人們一直進行著激烈的討論,當然,不同的人對這個敏感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就我個人而言,技術創新在新世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始終認為,技術創新對我們來說是一大福音。
首先,技術創新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無論是在交通方面還是在通訊方面。例如,以技術創新為依托,現代通訊技術在不斷進步和發展,與此同時,現代通訊技術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智能手機作為現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人們也漸漸習慣于以這種便捷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和信息搜索。
其次,技術創新在農業方面,尤其是在轉基因食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不得不說轉基因食品就像是打開的潘多拉盒子,因為這是人類歷最偉大的生物技術創新。例如,對于植物和動物來說,轉基因食品擺脫了四季限制,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作物產量,打破了地域限制,解決了物種障礙,因此,我認為,轉基因方面的技術創新是新世紀的重大突破。
最后一點,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的不懈動力和強大支撐;技術創新已然成為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和活力。例如,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而且漸漸的擴大了經營規模,慢慢的囊括了不同行業,直到今天,我們每天都在和阿里會面,與支付寶見面,與淘寶邂逅。
總之,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技術創新不僅給個人帶來了多方面的發展機遇,給企業帶來了多類型的經濟類型,也讓國家增強了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所以我堅信,技術創新是人類的一大福音。
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作文(篇6)
對于‘科技造就未來’我們耳熟能詳。科學技術的威力,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自從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整個世界就邁入科技時代;自從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我們就離開了黑暗并讓科技邁了一大步。雜交水稻袁隆平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產雜交水稻——“超級稻”,為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問題作出重要貢獻……
科學技術的成就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以前在古代,人民想去北京旅游,也只能坐著馬車去北京。等趕到北京時,都過九九八十一天了。科技的出現,現在已經有了飛機、火車了。過幾個小時就到了,真方便!
以前人們做飯總是要被油煙嗆到,然后急忙開窗消除煙氣。科技的進步,于是有了油煙機,就緩解了做飯時煙霧的問題。可是油煙機雖然有換擋模式,但吊得太高,吸力還是不行。接著出現了近吸式油煙機,而近吸式油煙機雖然改善了廚房油煙問題,但是每天都要擦拭油煙機,即辛苦又耗時。蒸汽機油煙機就出現了,蒸汽式油煙機清洗非常方便,只要把水加到指定的位置,按下清洗鍵,剩下清洗的事就交給油煙機自己處理了,一會兒一個亮锃锃的如剛出廠的油煙機呈現在你眼前了。
隨著科技的創新,人們的生活變得日新月異。以前的人想要給遠方的親友寄信,只能通過郵局傳送,要過數天才能收到。現在互聯網的出現,微信、QQ的即時聊天,想見見親人怎么樣了,可以用視頻聊天了。而且現在出門也可以不帶錢包了,微信,支付寶付款就可以了。如果沒時間做飯,點下外賣軟件,一、二十分鐘一份香噴噴的飯菜就出現在你家門外。
以前建房子挖基礎的工具只能是鏟子,鋤頭等人力工具。幾十個人一鏟一鏟地挖,然后“螞蟻搬家式”地搬運土泥。這樣不但累,而且效率低,建出來的房子也不牢固。隨著科技的進步,打樁機、沖擊鉆機、挖掘機和平路機等建筑工具的出現,大大地改善這個問題。從打樁、放鋼筋、倒水泥成樁。打樁機、挖掘機、水泥攪拌機分工合作完成,沒多久一幢抗震能力極強的房子拔地而起。
如果沒有科技的發展,我們還在一個遠古時代,過著鉆木取火,濃濃煙霧中做飯,坐著顛簸的馬車才能到達目的地旅游……爺爺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兒童,從小應該努力學習,勤思考,愛鉆研,長大后為祖國作出貢獻!
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作文(篇7)
創新是世界進步的動力.有了創新精神,那么就有了前進的希望.小鳥飛行需要翅膀,世界要進步需要創新,創新就是進步的翅膀.
從前有一種病,只要人得了這種病,便無藥可治,只能慢慢地被病魔折磨至死.有一位化學家,他不幸得了這種病,他四處求醫,也沒有將病治好.有一天,他聽說有個村子里有一口能治好這種病的井,只要喝了井中的水,便能治好這種病.化學家喝了水后不久便藥到病除了.化學家對井水產生了興趣,對井水進行了研究.他發現井水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芒硝,對這種病有神奇功效.
中國有名古話,常有所疑,是創新的開端.勇于破疑,是他新的動力.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用疑惑的眼光觀察周圍的現象,就產生去破疑的動力.常年喝井水的村民沒有因為井水能治病產生疑問,而化學家則對井水產生了疑惑,最終發現了井水的秘密.如果說化學家僅僅因為井水治好病感到慶幸,那么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現其中的奧妙.這充分說明了創新精神對于我們的重要性.
各行各業都需要發展,如果行業缺乏創新意識,那么它只會停滯不前,反而有可能會倒退.只有堅持創新精神,勇于實踐,行業才得到發展.
當今國際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精神顯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擁有創新精神的國家,才能讓自己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市場是無情的,競爭是殘酷的,只有堅持創新,個人才能體現價值,企業才能獲得優勢,國家才能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