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津大學排名
天津大學2022年全國排名第13名
在最新的排名數據中,天津大學在2022全國大學排名中列于第 13 名,在2022天津高校排名中列于第 1 名,天津大學屬于理工類大學,在2022理工類大學排名中列于第 3 名,以上數據僅指在全國所有公辦本科院校中的排名。
天津大學歷年排名表 | |||||
年度 | 全國排名 | 省內排名 | 分類 | 分類排名 | 總分 |
2018 | 13 | 1 | 理工 | 3 | 73.54 |
2017 | 14 | 2 | 理工 | 3 | 72.8 |
2016 | 20 | 2 | 理工 | 5 | 72.81 |
2015 | 24 | 2 | 理工 | 6 | 71.53 |
2014 | 23 | 2 | 理工 | 7 | 70.03 |
2013 | 23 | 2 | 理工 | 5 | 68.56 |
通過上述天津大學排名走勢圖可以看出,相對于2017年,天津大學在全國排名中下降了1名;在天津省內排名下降了1名;在理工類院校中排名保持不變。
天津大學所在省份最好大學排名
天津大學位于天津市,那么在天津市內,都有哪些大學最好,他們的排名各是多少?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所在地區 | 地區排名 | 類型 |
天津大學 | 13 | 天津 | 1 | 理工 |
南開大學 | 14 | 天津 | 2 | 綜合 |
天津師范大學 | 97 | 天津 | 3 | 師范 |
天津醫科大學 | 124 | 天津 | 4 | 醫藥 |
天津工業大學 | 153 | 天津 | 5 | 理工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184 | 天津 | 6 | 醫藥 |
天津科技大學 | 195 | 天津 | 7 | 理工 |
天津理工大學 | 196 | 天津 | 8 | 理工 |
天津財經大學 | 215 | 天津 | 9 | 財經 |
中國民航大學 | 282 | 天津 | 10 | 理工 |
天津大學所屬類別最好大學排名
天津大學屬于理工類大學,那么在理工類大學中,都有哪些大學最好,他們的排名又各是多少?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1 | 清華大學 | 2 | 8星級 |
2 | 華中科技大學 | 11 | 7星級 |
3 | 天津大學 | 13 | 7星級 |
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6 | 7星級 |
5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18 | 7星級 |
6 | 同濟大學 | 23 | 6星級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4 | 6星級 |
8 | 大連理工大學 | 25 | 5星級 |
9 | 東北大學 | 26 | 5星級 |
9 | 華南理工大學 | 26 | 5星級 |
清華大學簡介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華而得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天津大學簡介
天津大學(TianjinUniversity),簡稱“天大”,坐落于天津市,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并定名為“天津大學”。是享譽海內外的綜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天津大學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確定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教育部、天津市、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中國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之一,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卓越大學聯盟、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與中歐國家科技創新大學聯盟創始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