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學排行榜
2023全國(研究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最好的大學排名
2023中國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排名(研究型) | |||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 | 專業檔次 |
1 | 北京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2 | 清華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 | 南京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4 | 吉林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4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6 | 電子科技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6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6 | 中南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6 | 復旦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6 | 北京郵電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6 | 寧波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2 | 上海交通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蘭州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武漢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廈門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湖南師范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蘭州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長沙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四川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江西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山東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煙臺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昆明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湖北文理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天津師范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湖南科技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河南農業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武漢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3 | 華南師范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2 | 上海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B++ |
32 | 東北電力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B++ |
32 | 廣州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B++ |
32 | 西安郵電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B++ |
32 | 中山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B++ |
32 | 重慶郵電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B++ |
32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B++ |
2023全國(應用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最好的大學排名
2023中國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排名(應用型) | |||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 | 專業檔次 |
1 | 遵義師范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 | 宜賓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 | 廣州南方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 | 泉州師范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 | 皖西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 | 重慶文理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 | 湖北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 | 珠海科技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3 | 井岡山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安徽新華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濱州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昆明城市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南京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湖南文理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池州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南京曉莊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燕山大學里仁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懷化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衡陽師范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湘南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長春電子科技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貴陽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10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A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業前景怎么樣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業前景可以說是很廣闊的。大學畢業之后,很多單位其實都招這個專業,也有很多人選擇繼續讀研究生和碩士。可以說這個行業在社會上中是很公平的一個行業了,不在乎你的出生,以及哪個學校畢業的,只要你有能力,有技術,就可以做。但是,同時也需要做好長期學習的準備,勤奮好學,抗壓能力強,不然就最好不要選擇這個行業了。
說起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光明的。畢竟在當前社會中電子信息化是非常具有優勢的發展趨勢,因此在整體的發展等各個方面都是具有比較好的工作崗位,因為在隨著計算機技術廣泛深入地應用于人類社會生活,以及全球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讓不少人都關注到該行業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因此在經過專業培養的人才是行業中非常需求的對象,畢竟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面寬,適應能力強,可以從事的工作方向和崗位都是比較寬泛的,比如說適宜到科技、教育、經濟和管理部門從事科研、開發、管理及教學工;或者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對口的工作崗位。
選擇院校要參考哪些因素
一、 學校的歷史沿革
學校的歷史沿革就像學校的簡歷,記錄了學校一路走來的歷程。關注學校的歷史沿革,重點要關注學校名稱的變化以及學校發展,有無合并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學校的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情況。像在2000年,有許多學校進行了大規模的合并,有的學校合并了一些本來比較差的學校和專業,有的學校的合并則是強強聯合,所以要了解所報學校的歷史,清楚所報專業的優勢和不足。
二、 學校地域因素
地域因素也是大家選擇學校時該考慮的。有些孩子不能適應異地生活,在填報志愿時就要多考慮地域因素。
“北上廣”這些教育發達地區是很多人向往的,其實一些偏遠地方的學校也很好的,如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等都是985高校。如果不特別計較地域的話,可以選擇這些大學。相對“北上廣”,同樣的分數可以選性價比更高的大學。是在“北上廣”上個211或普通一本還是去偏遠的地方上個985,是需要斟酌的。
三、依據學校檔次、排名
考生在選報志愿時,要清楚所報院校是重點院校還是一般院校,是部屬院校還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還是專科院校。
判斷一個學校是否優秀,有很多客觀指標。如教育部指定的“985院校”,“211院校”,“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院校”等等,這些稱號是一個學校的綜合實力的體現。高考成績較高的考生可以通過這個指標來比較學校。一般大家是這樣認為的:985院校 優于 211+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優于 211院校 優于 普通院校。
四、學校歷史招生數據,學校歷年招生計劃數、實際招生人數、最低分、平均分
歷史招生數據是選擇學校的最重要的參照標準。在據分選學校時,學校歷史平均分和最低分是兩個重要的參照線。如果考生的分數近似甚至高于學校歷史平均分,則錄取的可能性會稍大一點。如果考生的分數在學校歷史最低分附近,考生就要加倍小心了,最好查到這個最低分的考生去了該學校的哪個專業,當時有無優惠政策等等,避免被一些特殊情況誤導。
五、學校的辦學特色,師資力量,校園文化
這是一個學校的辦學實力,是衡量一個學校水平的重要標準。“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教學、科研、師資,以及其支撐學科是否為國家和省級重點學科。我們可以查看所報大學有多少個院士、博士點、碩士點、國家、省部級實驗室,學科帶頭人。是否設有研究生院,歷年的科研經費等,還可以查學校的總體排名和專業排名。
選擇院校的注意事項
近年來,考生填報志愿有兩種傾向,距離傾向和地理位置傾向。一部分考生在選擇院校時主要選擇離家近的院校;而另一部分考生在選擇院校則重點選擇經濟發達或者沿海地區的高校,這些地方尤其以北上廣最為突出。
由于報考人數眾多,這兩類院校的錄取分數也水漲船高,辦學水平接近的兩所院校,可能僅僅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兩所院校在同一省的錄取分數可能差別很大。
因此家長在進行院校所在地域選擇的過程中要注意這一點,同時要考慮到院校錄取的大小年因素,綜合考慮院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