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考公文范文精選
2017國考公文范文(一)
守望鄉村
鄉村,是融入中華民族血脈的一份獨特記憶,支撐著萬里長征創造人類奇跡;鄉村,是沁入遠游子女心靈的一抹情感歸依,詮釋著每年春節中國人口的大遷移。鄉村,之于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發揮著其堅定而深遠的意義。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鄉村,有了一份抹不去的創傷:環境污染加劇,曾經的天藍地綠了無蹤跡;文化衰落加劇,曾經的小橋流水已成記憶;貧困狀況加劇,曾經的悠然閑適隨風而去。如何讓鄉村回歸它應有之義?還需以“守望”為詞,為“鄉村未來”造句。
守住“鄉村”之根,讓未來有依托。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村支持城市發展的政策引導下,大量的農村年輕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以致于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增多,面對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老人、兒童不堪重負,不僅影響身體健康,更讓其生活郁郁寡歡。同時,鄉村文化的衰落,也引起諸多學者的擔憂和焦慮:以民間節日、宗教儀式、戲曲為中心的鄉村傳統生活方式正在消亡;純凈的大自然中勞作和以家庭、家族、鄰里和睦相處為特點的鄉村日常生活形態正在解體;鄉村本土文化資源在鄉村少年成長中正在淡化,這不僅讓農村社會風氣充斥暴力、金錢、賭博、攀比,更讓鄉村少年缺乏精神歸依、靈魂無處安放。因此,要讓鄉村的發展有人才依托、情感依托,還需守住“人文關懷”這一根基。
望清“鄉村”之路,讓未來有方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鏗鏘有力的誓言不是口號,是行動;不是目標,是要求。為踐行誓言,署網村雷雨如此說:基層干部最務實的事情就是讓農民致富。漫步在八都鎮署網村寬闊整潔的村道上,歡聲笑語不絕于耳,有游客的,更有當地村民的。為何笑得如此開懷?正是源于署網村各村干部的共同努力。為讓群眾致富,署網村通過興辦特色農家樂、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旅游,不僅增加村民收入,更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讓村民能享受現代、美好生活。署網村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鄉村發展的目標,在于讓人民生活幸福,而,讓人民生活幸福,關鍵在于立足鄉村資源特色,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這才是鄉村發展的正確方向。
“一個沒有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同樣,一個守不住根脈的鄉村,它的發展也是沒有出路的。實踐證明,只有守住鄉村的人才,才能讓鄉村發展煥發活力;只有守住鄉村的文化,才能讓鄉村發展綻放魅力,這才是“望清”鄉村的前路。守望鄉村,守望幸福;守望幸福,收獲美好藍圖!
2017國考公文范文(二)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
自從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這個詞一下子火了起來。瑞士的手表、德國的汽車、意大利的手工皮具……這些代表著工匠精神的產品近年來備受國人追捧,鞭策“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其實,工匠精神不只限于制造業,在各行各業的工作中,都少不了這種精神。
工匠精神是勞動者最可寶貴的品質,它就像璀璨的明珠,為日復一日的樸實工作增添榮光與價值。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各行各業要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寄語四川雅安蘆山學子:“工匠也可以成為大師!”這一切都顯示著這個時代對工匠精神的呼喚。
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尚書?大禹謨》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技術競爭、人才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要想謀求更輝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維”要不得,它會讓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膚淺和粗糙。所以,我們要有“人有我優”的技術追求,讓技術和產品“從99%到99.99%”的過程中,久而久之,就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發展奇跡。就像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專注壽司近60載,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成為業界傳奇。客人在小野家品嘗到的不僅是美食,更是廚師孜孜不倦、力臻完美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嚴謹認真、一絲不茍。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么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中國的產品質量不如德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們更嚴謹,更具有工匠精神。德國工業產品之所以受到全世界歡迎,離不開這種專一投入的工匠精神。在這些行業內,技術工人從事的并不是機械重復勞動,而是通過改善工藝使產品不斷升華。其背后,則是從業者對生產研發規律的遵循、對創新的向往、對消費者的尊重。
工匠精神,是從容獨立、踏實堅守。“欲速則不達”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發展、人的發展,太強調“快”和“立竿見影”,注定會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記。因此,需要在踏踏實實方面下功夫:不貪多求快,不好高騖遠,不惜力,不怕費事。不輕言放棄,用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艱苦磨練,產品和技能才能不斷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自己的行業干了35年,“在車間里,他從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過完成各種各樣的急件、難件,他的技術能力也在慢慢積累和提高”.
培育工匠精神“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是國家的行動,更是時代的呼喚。培育”工匠精神“重在弘揚精神,這絕不僅限于物質生產,還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祛除浮躁,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踏實堅守的品格,從而提供高品質產品和高水準服務。
2017國考公文范文(三)
個性化時代的新生活
無論是古希臘的斯巴達城邦,還是中國古代的王朝社會,亦或是中世紀的古老歐洲,都是一元化生活的境遇。然而今時今日,這個時代成為一個多元思想碰撞的時代,一個互聯互通的時代,一個個性化彰顯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群不再人云亦云、流于窠臼,而是探索和追求個性化十足的、多元的、另類的生活方式,美在自己的世界。
然而,我們不必過多苛責,或是硬要探索統一之道,正如費孝通老先生曾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更何況,許多個性化時代的新生活方式不僅實現個人生活自由的彰顯,也為當下社會吹來一陣陣清新之風。因而尊重選擇,包容多元,讓這些個性化的小時代、小清新、小情趣在時代綻放耀人光彩,同時要積極引導鼓勵新生活人群走出小我,讓個人志趣融入大時代、大擔當、大格局,讓社會充滿健康因子。
個性化時代的新生活使個人感悟理性人生。如今,功利主義、消費主義、實用主義大行其道,慢生活、樂活族、極簡主義、低碳生活、公益生活等新生活群體卻開始不斷刷新大眾視野。他們是個性化時代新生活的代表:旅行族一場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暫別都市忙忙碌碌的生活,領略另一片人生之境;“慢活族”崇尚慢極則靜,從崇尚寧靜致遠的傳統文化中尋找生活的真諦;“斷手族”不持有超出能力、無法回收利用的物品,堅持健康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釋放更多身心自由……這些新生活的代表在一點一滴中認清自己,感悟理性、體味人生。
個性化時代的新生活令社會展現健康生態。《喜馬拉雅守護者》的作者蔣玲是“公益族”的突出代表,36歲辭掉雜志社主編工作移居拉薩,她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在西藏做10年公益,“換個活法”,她這一另類的個性化新生活的開始卻也為社會健康心態打開了一扇窗,讓正能量在每個受助者手中傳遞,形成大愛的正能量循環。而社會上流行的樂活族、低碳生活,這些新生活群體提倡循環再生的環保理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諧相處之道,為自然生態抹上清新之色,也為社會風尚感染幽雅之香。不得不說,個性化時代的新生活是積極健康的社會氛圍營造者,是社會健康生態的助益人。
個性化時代的新生活讓國家充滿創新活力。在“技術宅”的眼中,科技可以拯救世界。誠然,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技術宅”插上了無限想象的翅膀,創意時代里,他們用超強的動手能力,炫出科技新個性。他們不是普通的宅男宅女,他們是國家創新的本源力量。一絲不茍的專注、精益求精的追求,讓國家充滿創新活力。國家應尊重“技術宅”的個性生活,極盡所能為有需要的創客團隊給予資源、技術、品牌、融資等極致支援,讓他們的新生活為中國科技點亮未來。
一個時代的“小”是一個群體的“小”,一個格局的“大”是一個國家的“大”,每一個人的人生軌跡終將繪就整個民族的未來藍圖。所以,要讓每一個人盡享個性化時代的新生活,追求多樣個性、咀嚼人生真諦、探索世間百態,同時,也要讓“灰色”生活重新恢復鮮麗光彩,讓每一個個性化的“小時代”都能成為“大格局”的幸福瓦磚。
看過“2017國考公文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