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筆記
時間:
未知2
公共基礎知識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的歷史背景
① 資本主義基本生產關系確立;
②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
① 資本主義古典經濟學(主要是指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
② 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3、馬克思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現實的兩大發現
① 歷史唯物主義;
② 剩余價值理論。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① 辯證唯物主義;
② 歷史唯物主義。
5、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是物質資料生產,因為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6、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系
研究生產關系必須研究生產力,或者說是在研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中研究生產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生產關系發展變化的原因和依據,才能正確判斷某種生產關系是否優越,才能科學地揭示經濟發展的規律性。
7、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
是揭示客觀經濟規律。
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具有客觀性:
① 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② 經濟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無論人們對它認識或不認識,它都會按照自己的要求發揮作用。
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可以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① 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② 人們可以研究各種經濟條件下經濟規律的作用,結合現存的經濟條件,選擇和利用經濟規律對自己有利的實現形式。
經濟規律也有不同于自然規律的特點:
① 絕大多數經濟規律只在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發生作用,而自然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
② 經濟規律發生作用,離不開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而自然規律可以離開人們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
③ 在階級社會里,生產關系表現為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因而人們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都有階級背景,總會直接和一定階級、社會集團的利益相聯系。
第二章 商品和貨幣
一、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關系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
①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就沒有價值;
② 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價值不成其為商品。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性:對于一個商品生產者或購買者來說,他不可能同時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又實現商品的價值,兩者只能占其一。這種矛盾只有通過交換才能解決。
2、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① 具體勞動同自然物質相結合而成為使用價值的源泉;
② 抽象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唯一源泉。
3、馬克思的商品價值理論
① 價值量的決定(指同種商品的價值量):內在尺度是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是由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② 價值量的變化(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同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而同體現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
③ 價值量的比較(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關系):復雜勞動是倍加的簡單勞動;
④ 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二、貨幣
1、價值形式(價值的表現形式)發展的四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貨幣形式。
2、等價形式的商品用使用價值表現價值,抽象勞動表現具體勞動,私人勞動表現社會勞動。
3、尊重和利用價值規律。
第三章 資本和剩余價值生產
1、貨幣轉化為資本
① 資本和貨幣的關系:不是一切貨幣都是資本,只有那些能夠自行增殖、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貨幣才是資本。
② 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價值增殖和價值規律的矛盾。
③ 解決以上矛盾的條件:價值增殖既不能在流通領域又不能離開流通領域。
④ 解決以上矛盾的關鍵:勞動力成為商品——這也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馬克思的勞動力商品學說
①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勞動者有人身自由,有權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勞動力;勞動者喪失生產資料,從而喪失生活資料來源,只能*出賣勞動力為生。
②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或者說還原為維持勞動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③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還包含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勞動者必要生活資料的種類和數量受各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和自然歷史條件的制約。
④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其特點就在于它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源泉。
3、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① 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首先是勞動過程;
② 資本主義的價值增殖過程。
4、資本的本質和劃分
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殼掩蓋下的一種社會生產關系,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以兩種形式存在,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即價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把他們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5、土地、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與勞動創造價值的關系
① 土地等生產要素是生產資料,在生產中不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它們自身的價值也要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
② 土地等生產要素是創造價值不可缺少的條件,工人的抽象勞動必須借助這些條件形成價值。
6、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相對剩余價值與超額剩余價值的關系:
① 超額剩余價值是個別資本家得到的,而相對剩余價值是所有資本家得到的;
② 相對剩余價值是由于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而實現的。
7、資本主義工資
資本主義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但它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要認識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就要科學地區分勞動和勞動力:
① 勞動力是勞動的能力,它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成為商品;
② 勞動是勞動力的使用,它不是商品,沒有價值或價格;
③ 勞動創造的價值與勞動力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其差額是剩余價值;
④ 資本主義的工資形式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使工人的全部勞動都表現為有償勞動。
8、資本主義再生產
首先是產品(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其次,再生產的過程又是生產關系的的再生產。
9、資本有機構成
由資本主義積累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及其對工人就業的影響額外談到,我國目前出現的就業、失業問題:
原因:
① 人口總量過大,生產力不發達;
② 是發展過程中的就業和失業問題;
③ 工業的發展中伴隨著科技進步,必然導致優勝劣汰;
④ 是由改革引起的,由于市場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就要把富余人員剝離出來;同時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倒閉破產也會影響工人就業。
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① 堅持發展經濟的思路;
② 政府要實施各種有利于就業的政策;
③ 調整產業結構;
④ 發展多種經濟。
第四章 資本循環和周轉,社會資本再生產
1、資本循環及其條件
注意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三種職能、三個作用。
產業資本連續循環的兩個條件: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同時并存;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相互繼起。
2、資本周轉,影響資本周轉的因素和加速資本周轉對資本增殖的影響
影響資本周轉的因素:資本的周轉時間(是指一次周轉的時間);生產資本的構成(固定資本占多就慢,流動資本占多就快) 加速固定資本的周轉可以提高固定資本的利用率,避免或減少固定資本的無形損耗;加速流動資本的周轉可以節省預付流動資本數量,增加年剩余價值量、提高年剩余價值率。
3、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
4、馬克思的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
社會資本不僅包括生產消費,還包括個人消費;不僅包括資本流通,還包括商品流通。
5、資本的循環周期、再生產對一切社會化大生產的指導意義
從微觀上講,企業要順利發展,獲得更多的利潤,就要保證資本循環順利完成的條件。其次要減少資本的周轉時間,加速固定資本的折舊。
從宏觀上講,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適時地進行結構調整,保證社會再生產所需要的各種比例關系。
① 資本主義基本生產關系確立;
②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
① 資本主義古典經濟學(主要是指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
② 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3、馬克思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現實的兩大發現
① 歷史唯物主義;
② 剩余價值理論。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① 辯證唯物主義;
② 歷史唯物主義。
5、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是物質資料生產,因為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6、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系
研究生產關系必須研究生產力,或者說是在研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中研究生產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生產關系發展變化的原因和依據,才能正確判斷某種生產關系是否優越,才能科學地揭示經濟發展的規律性。
7、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
是揭示客觀經濟規律。
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具有客觀性:
① 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② 經濟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無論人們對它認識或不認識,它都會按照自己的要求發揮作用。
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可以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① 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② 人們可以研究各種經濟條件下經濟規律的作用,結合現存的經濟條件,選擇和利用經濟規律對自己有利的實現形式。
經濟規律也有不同于自然規律的特點:
① 絕大多數經濟規律只在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發生作用,而自然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
② 經濟規律發生作用,離不開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而自然規律可以離開人們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
③ 在階級社會里,生產關系表現為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因而人們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都有階級背景,總會直接和一定階級、社會集團的利益相聯系。
第二章 商品和貨幣
一、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關系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
①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就沒有價值;
② 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價值不成其為商品。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性:對于一個商品生產者或購買者來說,他不可能同時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又實現商品的價值,兩者只能占其一。這種矛盾只有通過交換才能解決。
2、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① 具體勞動同自然物質相結合而成為使用價值的源泉;
② 抽象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唯一源泉。
3、馬克思的商品價值理論
① 價值量的決定(指同種商品的價值量):內在尺度是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是由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② 價值量的變化(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同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而同體現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
③ 價值量的比較(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關系):復雜勞動是倍加的簡單勞動;
④ 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二、貨幣
1、價值形式(價值的表現形式)發展的四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貨幣形式。
2、等價形式的商品用使用價值表現價值,抽象勞動表現具體勞動,私人勞動表現社會勞動。
3、尊重和利用價值規律。
第三章 資本和剩余價值生產
1、貨幣轉化為資本
① 資本和貨幣的關系:不是一切貨幣都是資本,只有那些能夠自行增殖、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貨幣才是資本。
② 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價值增殖和價值規律的矛盾。
③ 解決以上矛盾的條件:價值增殖既不能在流通領域又不能離開流通領域。
④ 解決以上矛盾的關鍵:勞動力成為商品——這也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馬克思的勞動力商品學說
①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勞動者有人身自由,有權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勞動力;勞動者喪失生產資料,從而喪失生活資料來源,只能*出賣勞動力為生。
②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或者說還原為維持勞動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③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還包含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勞動者必要生活資料的種類和數量受各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和自然歷史條件的制約。
④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其特點就在于它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源泉。
3、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① 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首先是勞動過程;
② 資本主義的價值增殖過程。
4、資本的本質和劃分
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殼掩蓋下的一種社會生產關系,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以兩種形式存在,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即價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把他們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5、土地、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與勞動創造價值的關系
① 土地等生產要素是生產資料,在生產中不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它們自身的價值也要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
② 土地等生產要素是創造價值不可缺少的條件,工人的抽象勞動必須借助這些條件形成價值。
6、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相對剩余價值與超額剩余價值的關系:
① 超額剩余價值是個別資本家得到的,而相對剩余價值是所有資本家得到的;
② 相對剩余價值是由于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而實現的。
7、資本主義工資
資本主義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但它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要認識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就要科學地區分勞動和勞動力:
① 勞動力是勞動的能力,它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成為商品;
② 勞動是勞動力的使用,它不是商品,沒有價值或價格;
③ 勞動創造的價值與勞動力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其差額是剩余價值;
④ 資本主義的工資形式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使工人的全部勞動都表現為有償勞動。
8、資本主義再生產
首先是產品(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其次,再生產的過程又是生產關系的的再生產。
9、資本有機構成
由資本主義積累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及其對工人就業的影響額外談到,我國目前出現的就業、失業問題:
原因:
① 人口總量過大,生產力不發達;
② 是發展過程中的就業和失業問題;
③ 工業的發展中伴隨著科技進步,必然導致優勝劣汰;
④ 是由改革引起的,由于市場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就要把富余人員剝離出來;同時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倒閉破產也會影響工人就業。
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① 堅持發展經濟的思路;
② 政府要實施各種有利于就業的政策;
③ 調整產業結構;
④ 發展多種經濟。
第四章 資本循環和周轉,社會資本再生產
1、資本循環及其條件
注意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三種職能、三個作用。
產業資本連續循環的兩個條件: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同時并存;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相互繼起。
2、資本周轉,影響資本周轉的因素和加速資本周轉對資本增殖的影響
影響資本周轉的因素:資本的周轉時間(是指一次周轉的時間);生產資本的構成(固定資本占多就慢,流動資本占多就快) 加速固定資本的周轉可以提高固定資本的利用率,避免或減少固定資本的無形損耗;加速流動資本的周轉可以節省預付流動資本數量,增加年剩余價值量、提高年剩余價值率。
3、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
4、馬克思的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
社會資本不僅包括生產消費,還包括個人消費;不僅包括資本流通,還包括商品流通。
5、資本的循環周期、再生產對一切社會化大生產的指導意義
從微觀上講,企業要順利發展,獲得更多的利潤,就要保證資本循環順利完成的條件。其次要減少資本的周轉時間,加速固定資本的折舊。
從宏觀上講,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適時地進行結構調整,保證社會再生產所需要的各種比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