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波茨坦會議和《波茨坦公告》
時間:
楚欣2
公共基礎知識
波茨坦會議是三大國首腦在戰爭期間召開的最長的一次會議,也是最后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對于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具有重大意義,并就戰后許多重大問題達成了協議,從而確立了戰后世界的政治格局。會上美、英、蘇三國首腦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反映了美國、英國和蘇聯的關系開始惡化。隨著戰爭的結束,新的矛盾,兩種社會制度的矛盾又重新上升為東、西方大國之間的主要矛盾,從而成為戰后一段時期內國際斗爭的重要內容。
三、《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發表于1945年7月26日,由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聯合發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波茨坦公告》共13條,主要內容有:盟國將予日本以最后打擊,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應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權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由盟國指定的島嶼;軍隊完全解除武裝;戰犯交付審判;日本政府必須尊重人權,保障宗教、言論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裝作戰的工業,但容許保持其經濟所需和能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準其獲得原料和資源,參加國際貿易;在上述目的達到、成立和平責任政府后,盟國占領軍立即撤退。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