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務員基礎人文知識專練題帶答案
四川公務員人文知識專練題(一)
A.貞觀之治
B.文景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
唐朝詩人孟郊的《登科后》詩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生動描述了士子在參加完科舉考試后獲取功名時的愉悅心情,據此判斷這位士子參加的是( )。
A.會試
B.鄉(xiāng)試
C.童試
D.殿試
3.下列句子中的成語運用恰當的是( )。
A.孫子工作后很少去看望爺爺,爺爺說他數典忘祖
B.某商場地理位置偏僻,顧客稀少,慘淡經營
C.兩家家具公司競爭激烈,每次見面都大動干戈
D.張強很不自信,每次完成任務都是因人成事
4.
1900年,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zhèn)壓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運動,組成了“八國聯軍”進攻中國。“八國聯軍”指以下哪八個國家?( )
A.英美法德俄日意奧
B.英美法俄日德奧葡
C.英美法德日葡荷意
D.英美德法俄荷意比
5.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明末清初思想家( )的名言。
A.戴震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
四川公務員人文知識專練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開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統(tǒng)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fā)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前后共29年。故正確答案為C 。
本題相關知識點:
“貞觀之治”是指中國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諍臣;并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jié)約,休養(yǎng)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邊族風俗,穩(wěn)固邊疆。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后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文景之治是指中國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漢初,社會經濟衰弱,朝廷推崇黃老治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是我國清王朝前期統(tǒng)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亂,止于嘉慶元年(1796年)川陜楚白蓮教起義爆發(fā),持續(xù)時間長達115年。
2.答案: D
解析:
登科又稱登第,指科舉考中進士。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只有通過殿試階段,才能得到進士的功名。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D
解析:
“數典忘祖”是指對本國歷史無知;“慘淡經營”是指費盡心思、辛辛苦苦地籌劃;“大動干戈”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A、B、C三項成語使用均不當。“因人成事”是指依憑他人辦成事情,符合語境。因此本題選D。
4.答案: A
解析: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侵入中國的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的八國聯合軍隊。前期由英國海軍將領西摩爾率領,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后來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戰(zhàn)敗,聯軍占領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陜西西安,談和后清朝付出白銀4.5億為終。故本題選A。
5.答案: C
四川公務員人文知識專練題(二)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反映的我國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是( )。
A.熱愛祖國,矢志不渝
B.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C.維護統(tǒng)一,反對分裂
D.同仇敵愾,抵御外強
2.
下列選項中,都與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有關的一組詞語是( )。
A.蟾宮折桂,桂冠、連中三元
B.問鼎中原、獨占鰲頭、蟾宮折桂
C.連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孫山
D.金榜題名、桂冠、獨占鰲頭
3.
下列歷史時間排序正確的一組是( )。
A.齊桓公稱霸→商鞅變法→秦統(tǒng)一天下
B.司馬遷修《史記》→文景之治→王莽篡漢
C.玄武門之變→黃巢起義→安史之亂
D.杯酒釋兵權→岳飛抗金→王安石變法
4.
戰(zhàn)國時期還沒有出現的手工行業(yè)是( )。
A.冶煉業(yè)
B.制瓷業(yè)
C.漆器制造業(yè)
D.絲麻紡織業(yè)
5.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一名言出自( )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莊子
四川公務員人文知識專練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大意是說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會受到禍害而躲開。這與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熱愛祖國,矢志不渝”的涵義一致。所以A選項正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指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強調的是個人對國家的責任和義務。“維護統(tǒng)一,反對分裂”強調的是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同仇敵愾,抵御外強”強調的是團結一致、反抗外來侵略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
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C
解析:
“連中三元”是指應試舉子在三級科舉考試中,連取三個第一名,這在封建社會是無上的榮寵。“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竇儀傳》,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名落孫山”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三個成語均與科舉考試有關。A、D中“桂冠”多作為光榮的稱號,也比喻冠軍,與科舉考試無關;B中“問鼎中原”是指稱霸天下,與科舉考試無關。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歷史常識。齊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商鞅變法發(fā)生在公元前356年,秦朝統(tǒng)一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A項排序正確。B項,司馬遷修《史記》是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年~前88年),在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前141年)之后;C項,黃巢起義發(fā)生于唐朝末年,而安史之亂發(fā)生于唐玄宗的天寶年間;D項,王安石變法發(fā)生在北宋中期,岳飛抗金發(fā)生在北宋末年、南宋初期。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B
解析:
本題正確答案應選 B。在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出現在東漢時期,戰(zhàn)國時期還沒出現。A、C、D 項提及的手工業(yè)在戰(zhàn)國時期均已出現。A 項,戰(zhàn)國時期,我國的冶鐵業(yè)迅速發(fā)展,到戰(zhàn)國中期以后,鐵器的使用已遍及當時的七國疆域。C 項,漆器是一種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體表面作為保護膜制成的工藝品或生活用品。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出現。D 項,中國古代的絲麻紡織技術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
5.答案: B
四川公務員基礎人文知識專練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