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2)
作答要求
一、根據“材料1”,概括“創客運動”在中國迅猛發展所產生的積極效果。(20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有條理。不超過200字。
二、給定資料“2——3”,反映了人們在過去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很多“慣例”和“習慣做法”正在悄然改變。請分析導致這種改變發生的主要原因。(15分)
要求:準確,具體,簡明,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
三、“給定資料5-6”中,小黃和小麗的“苦惱”反映了基層管理工作面臨的某種困境。請指出這種“困境”,并提出改變這種困境的建議。(25分)
要求:針對性強,建議合理、可行。不超過300字。
四、“給定資料7”中的“歸零”說法,耐人尋味。請你依據自己的心得。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結合給定資料,觀點正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不超過1000字。
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答案
轉型需歸零 發展要創新
什么是“歸零心態”?歸零,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心態。也就是要求我們從基層出發,腳踏實地,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不好高務遠,不沉迷過去的業績,不斷調整和革新來適應未來的挑戰。“歸零心態”小到個人,大到集體、國家,莫不如此。只有歸零了才能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最初,DOS系統軟件曾被華爾街的專家評為“生蛋的金雞”。比爾·蓋茨卻決定將其淘汰,推出了WINDOWS系統,由此可見,比爾·蓋茨首先是將自己放空,才創造出了新的軟件系統。可以說,他能夠帶領微軟走在時代的最前沿,與他的空杯心態不無關系。好像一個杯子,只有空的時候才能倒進水,若水滿了,肯定會溢出來,再也注不進去了。如果你把自己當作空杯子,就能一直學習和進步;如果你覺得自己滿腹經綸,不用再接受新知,你的學習和進步也就停止了。要想保證永創一流,我們就應該向比爾·蓋茨學習,保持永遠的“空杯心態”!
如今之中國,正在深化改革的時代動力下,闊步行走在民族復興的萬里征途上。提及復興,且不論遙遠的漢唐雄風,即便改革開放數十載的業績,也無不令人倍感榮耀:經濟總量之提升、國際地位之穩固、世界工廠之美譽,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但既是復興,就說明尚有差距。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方方面面的輝煌成就,也需要理性客觀的態度去面對,它們既有可能成為我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堅實基礎,也有可能會變成遮蔽認識的帷幕紗簾。很多人念茲在茲的是經濟總量的世界第二,卻對人均GDP與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茫然無視;很多人眼見國力之提升,國際地位之穩固,就忙不迭地鼓吹“必有一戰”,熱衷于“秀肌肉”,卻根本無意于百姓對和平發展之期盼;而至于世界工廠,與其說是“美譽”,不如說是無奈。依靠獨特的“人口紅利”,我們的確創造了全世界罕見的工業產能,但資源耗竭、環境破壞,皆可以觸目驚心名之。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簡單加工的基本特征,所以“世界車間”可能更為名副其實。
要想實現民族復興的偉業,對待往日之成就,必須有“歸零心態”,以“不足掛齒”淡然回應的勇氣和風度。我們必須要直面過去和未來,站在歷史的高度,檢視過往,實事求是地梳理得與失、是與非。轉型才能升級,而轉型的前提是大方承認既有之型的不足與弊病,然后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革除弊端,迎接新生。經濟總量固然是國力之基礎,但如果與民生改善之終極目標背離太遠,它便成了一種虛幻的假象。在民生訴求日盛一日的今天,我們必須更加注重社會的公平,多讓人民分享發展的成果;綜合國力的硬實力國際交往的基礎,但國際競爭的長遠力量更重要靠的是建構于制度和文化之上的軟實力,一個親鄰友善的國家一定更能得到友邦的支持,正所謂“得道多助”;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轉型,在工業強國、互聯網化的時代背景下更具有關鍵性意義。我們必須正視中國制造自主創新力不足的現實,在不斷向老牌工業化國家學習借鑒的同時,通過釋放改革紅利所激發的創新活力,在萬眾創新的鼓舞和號召下,發揮億萬民眾的創業熱情,真正帶動我國工業制造走向以技術和創意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境界,擺脫對資源和勞動力的過度依賴。
既有的輝煌只代表過去,每一個明天都是全新的,我們不能就此止步,只能從頭開始,以歸零心態找差距,才能在每一個挑戰到來時都保持理性和冷靜,善于走出輝煌,才能不斷走向輝煌。
(四)從“給定資料”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很多“習慣”發生了改變。請你以”習慣的是是非非”為題,撰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中心明確,思想深刻;(2)內容充實,論證有力;(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5分)
習慣的是是非非
人是一種習慣的動物。每個人在多年的社會浸染中,都或多或少會形成一些習慣的觀念、習慣的行為。它一方面給我們帶來了安全感、舒適感,一方面也流傳著幾代人經驗的凝結,具有無比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習慣是好東西,應該尊重。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很多習慣,源于一時、起于一地,在社會發展、歷史前進的浪潮中,必然有它不相適應的部分。抱著習慣不放,閉眼不看周圍的變遷,往往阻礙著我們去適應潮流、綻放創意,甚至不自覺地妨害了社會進步。比如說,很多中老年人習慣于到商店買東西,總覺得網絡購物麻煩、難學,就無法享受網購的便捷與優惠。有些人慣于抽煙,不顧新的文明禮節、國家政策,不管在什么公眾場合,拿出就抽,不免損害他人健康和自己的形象。所以說,習慣雖好,卻不能固守,而要與時俱進。
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指出過習慣的“過錯“。比如孔子談用活人殉葬的傳統,就說”始作俑者,其無后乎“,主張除舊布新、移風易俗。韓非論治國時,說”時移則勢易,勢易則備變“,強調順時應勢、敢于變革。當代中國也是一樣,無論是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應對氣候變化的節能減排、打破體制束縛的市場經濟改革,還是企業的興旺發展、個人的事業騰飛,都需要不斷克服舊有傳統、打破常規、”摸著石頭過河“、常變常新。改革創新是我們時代精神的核心,只有敢于改掉一些習慣、發揮一些創意,打造一個堅持創新、敢于變革的社會環境,我們的國家、我們每個人才能夠不斷進取、不斷進步,去獲得一個又一個新的成功。
所以,我們的國家要堅持改革。幾十年來,我們的發展路徑、管理體制、干部作風中形成了很多錯誤習慣,束縛著發展的腳步。我們要大膽革新,堅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升級,堅持市場改革、搞活放開,堅持干部整風肅紀、執政為民,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用不斷的改革創新使國家更加強盛。
我們還要推動全社會的變革。在新形勢下,無論是企業、學校、醫院還是每個國民,都要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和諧繁榮做出自己的新貢獻。我們要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市場競爭,在競爭中自我革新、自我升級,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要帶領群眾改變落后的思想與生活習慣,推廣文明生活方式,鼓勵人們發揮才能與創造力,敢于嘗試、敢于犯錯,形成億萬人共同創新的社會大氛圍,為每個人的發展提供扎實的動力。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也許永遠不變的就是改變本身。我們在堅守政治理想、傳統美德的同時,一定要堅定與時俱進的信念、保持開拓創新的勇氣,依照經濟社會發展的康莊大道不斷向前邁進。
看過“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