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目及答案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目(一)
1、定義:
①知覺的選擇性:人們在知覺對象時,總是在許多對象中有選擇地突出地反映某些對象,或者在一個對象的許多特性中突出地反映某些特性。
②知覺的理解性:人們在知覺事物時,總是用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和領會的。詞的指導作用、實踐活動的任務以及人們對知覺對象的態度等,對理解和領會知覺對象都有很大影響。
③知覺的恒常性: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了的時候,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知覺的這種特性就叫做知覺的恒常性。
典型例證:
(1)張老師在第一次上課時,就注意到靠近窗口的那個男孩。
(2)王先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主任問好。
(3)老孫家昨夜電視突然閃出火花,老孫迅速拔掉電源。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2、法律文書是指法律機關依法制作的在其法律活動中承擔法律職能、具有法律意義和法律效力的文書。
下列屬于法律文書的是( )。
A、張某關于其死后財產分割問題的遺囑
B、法院關于凍結李某銀行賬號的裁定
C、檢察院關于調整上下班時間的公告
D、公安局關于規范干警職務行為的十條禁令
3、綠色公關是指企業以生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觀念影響公關,選擇具有“綠色”特征的媒體開展傳播活動,以“綠色”為特色塑造企業形象,贏得公眾的信任與支持,給企業帶來更多便利和競爭優勢的一系列公關活動。下列屬于綠色公關的是( )。
A、某快餐店通過植樹節宣傳減少包裝節約資源,營造經營氛圍
B、人民網舉舉辦以“發展低碳經濟 引領綠色潮流”為主題的論壇
C、某小區居委會在小區舉辦垃圾分類現場竟賽,受到住戶歡迎
D、某軟件公司推出一款綠色軟件,無插件,無需安裝即可使用
4、仲裁,是指爭議雙方在正義發生前或爭議發生后達成協議,自愿將爭議交給第三方作出裁決,雙方有義務執行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下列糾紛都不能仲裁:①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②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下列糾紛中,可適用于仲裁的是( )。
A、蔡某與其丈夫劉某因離婚時的財產分配及其子女監護權歸屬發生的糾紛
B、某集團與集體經濟組織因土地承包合同發生的糾紛
C、某商貿有限公司與某物流公司因履行貨物運輸合同產生的糾紛
D、私營企業主鄭某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罰款而與之產生的糾紛
5、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是強化原則的基礎部分。斯金納所說的強化指的是在條件作用中,能使個體操作性反應的概率增加的一切事件。他區分了兩種類型的強化:正強化和負強化。當環境中某種刺激增加而行為反應出現的概率增加時,這種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強化;當環境中某種刺激減少而行為反應出現的概率增加時,此種刺激的減少就是負強化。下列不屬于正強化的是( )。
A、教師對上課守紀律的學生進行表揚
B、家長對考試成績好的孩子給予物質鼓勵
C、學校為某個行為有所改善的學生解除處分
D、 公司老板為努力工作的雇員增加薪水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目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個定義中的關鍵詞
>知覺的選擇性:關鍵詞強調“>有選擇地突出地反映某些對象>”。
>知覺的理解性:>關鍵詞強調“>用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和領會>”。
>知覺的恒常性:>關鍵詞強調“>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
第二步:逐一分析例證與定義間的關系
例證(1)中張老師第一次上課就注意靠近窗口的男孩,這是有選擇的對靠近窗口的男孩的注意,符合知覺的選擇性的定義,因此例證(1)對應定義①;例證(2)強調王老師每天上班干的第一件事,“每天”說明這是一種習慣,不與上面的定義相對應;例證(3)中老孫迅速拔掉電源,說明老孫有這樣的經驗或是相關方面的知識,所以他在面對電視>突然閃出火花時會迅速采取應對措施,符合>“>用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和領會>”,因此例證(3)對應定義②。>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2個,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法律機關”,“法律活動”,“承擔法律職能”。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的張某不是法律機關,因此A錯;B中的裁定符合關鍵詞,因此B正確;C中的"公告"不承擔法律職能,只是具有規范作用,因此C錯;D中的"規范的干警職務行為"不屬于法律活動,因此D錯。綜上,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找到定義關鍵詞
主體為“企業”,依靠“生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觀念”,以“綠色”為特征特色。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企業“快餐店”,“減少包裝節約資源”包含了“生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觀念”,“通過植樹節宣傳”以“綠色”為特征,是答案。
定義的主體是企業,排除B、C項;D項綠色軟件與“生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觀念”無關。
綜上,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不能仲裁。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符合關鍵詞強調的>“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故不能仲裁;B項符合>“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也不能仲裁;C項中的商貿有限公司和物流公司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糾紛,可以仲裁;D項私營企業主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糾紛屬于“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故不能仲裁。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C
解析:
題干中的正強化是指環境中某種刺激增加而行為反應出現的概率增加, A選項“教師對上課守紀律的學生進行表揚”,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表揚是正強化。B選項“家長對考試成績好的孩子給予物質鼓勵”,考試成績好給與的鼓勵也是正向的強化。C選項中的解除處分不屬于刺激,不是正強化。D選項“公司老板為努力工作的雇員增加薪水”,增加薪水也是給予的鼓勵。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目(二)
1、供給誘導需求是指供應商利用優于消費者的資訊,以自身的利益為優先考量,促使消費者購買更多地產品和服務。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供給誘導需求的是( )。
A、某百貨商場為促銷,在元旦期間先對某商品進行提價,再以“滿200元送50元”的手段促銷該商品
B、某超市售貨員讓顧客免費品嘗國外某品牌飲料,并宣稱該飲料是該國成功人士的首選
C、林女士憑免費券到某美容店美容時,美容師說其美白產品效果很好,用了能使人年輕10歲,林女士隨后訂購了一年的美容消費
D、李先生為更換手機到某電器城,他詳細咨詢了銷售員,買到了一部自己稱心的手機
2、命令鏈是指一種不間斷的權力路線,從組織最高層擴展到最基層,澄清“誰向誰報告工作”。它能夠回答員工提出的這種問題:“我有問題時,去找誰?”“我對誰負責?”
以下組織設計不屬于命令鏈的是( )。
A、在某商場購買的物品若有質量問題,商場一律準予退貨,再由商場向商品生產廠家索賠
B、某公司每個職員的工作內容和職務權限都非常明確,因此該公司員工很少出現角色模糊的現象,工作效率也較同行企業高出許多
C、住院病人如果夜間有什么不舒服要先告知護士,護士問明情況之后若不知如何處理要請示一線值班大夫,一線大夫若處理不了需要交二線值班大夫處理
D、某飲料廠,在其生產線上設立層層關口,每一關口都派負責任的員工嚴把質量關,保證每瓶飲料的質量安全可靠
3、章程是指由特定的政黨和團體制定的,規定本組織或團體的性質、宗旨、任務、組織成員、組織結構、活動方式、活動原則、成員的權利與義務等內容,并要求該組織或團體的成員共同遵守的一種綱領性文件。
下列內容不必在章程內注明的是( )
A、成員的權利與義務
B、組織或團體的宗旨、目標
C、組織召集人的作息時間
D、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權利與義務、董事會的設置及發揮作用
4、來自社會底層、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而抱著必死的心態,在公共場合獨自策劃實施恐怖事件,以傷害無辜公眾達到報復社會的目的的行為,我們稱之為個人恐怖主義。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個人恐怖主義行為的是( )。
A、某市幾個強力機關遭到大量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襲擊
B、李某下崗后生活困頓,逐漸心生怨恨,于是在公共場合對原單位肆意誹謗
C、快遞員小王工作辛苦、賺錢不多,他認為這是社會不公,于是,蓄謀闖入某幼兒園,砍傷多名兒童后意圖逃脫,但失敗被抓
D、賈某生活在社會底層,遭遇很多不如意,悲觀厭世,遂公交縱火,燒死多名乘客和自己
5、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依照法律或規定賦予的權限,根據法律或有關規章制度,按照行政隸屬關系,給予違反規章制度或犯有輕微失職行為尚不夠刑事處分者的一種制裁。
下列不屬于行政處分的是( )。
A、因貪污而被開除公職
B、工作失職而被給予黨內警告
C、因流氓行為被公安機關處以罰款
D、因工作不稱職而被強制辭退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目答案
1、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優于消費者的資訊”、優先考慮自身利益、促使購買更多產品等。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B、C項均屬于利用優于消費者的資訊增加了消費者的消費,符合定義;D項中購買稱心的手機不屬于增加消費,而是消費者必需的消費,不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命令鏈:“不間斷的權力路線”,“從組織最高層擴展到最基層”,澄清“誰向誰報告工作”。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對有質量問題的物品,商場準予退貨,再由商場向廠家索賠,商場和廠家的權責明確,但在商場這邊,沒有明確規定具體問題的負責人,如哪些員工負責退貨,哪些員工負責向廠家索賠,“誰向誰報告工作”并不清晰,故不符合定義。
B項,“每個職員的工作內容和職務權限都非常明確”,“員工很少出現角色模糊的現象”;C項,從護士到一線值班大夫再到二線值班大夫,每個角色都有具體的定位,負責具體的某個環節;D項,飲料廠設立層層關口,每一關口都有負責任的員工把關。B、C、D三項中,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權責,出現問題能夠直接找到相關負責人,符合定義。
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D
解析:
本題C項迷惑性較大,作息時間屬于活動方式的一種,而D項中的“發揮作用”在定義中則無據可循。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D
解析: 個人恐怖主義核心要點是抱著必死的心態,獨自策劃以傷害無辜公眾達到報復社會的目的的行為。A項的恐怖事件是有組織的,且目標為政府機關,排除。B李某行為并非恐怖事件。C中小王并非“抱著必死的心態”。答案為D。
5、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行政隸屬關系”,“給予違反規章制度或犯有輕微失職行為尚不夠刑事處分者的一種制裁”。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被開除公職”說明被開除者與單位有“行政隸屬關系”,且“開除公職”是“一種制裁”,A符合。B中被警告者與黨組織有“行政隸屬關系”,且“警告”是“一種制裁”,B符合。C中“罰款”是“一種制裁”,但是做出流氓行為的人和公安機關沒有“行政隸屬關系”,C不符。D中被辭退者和公司必然有“行政隸屬關系”,且“強制辭退”是“一種制裁”,D符合。故正確答案為C。
看過“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