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務員考試行測:狀語給我們的啟事
2、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勞動人民憑借著聰明才智創造出燦爛的文明與文化。(“在……上”表示地點的狀語,用在主語之前)
3、保持書的清潔,你就可以把我的書借去。(“保持書的清潔”動賓短語作狀語,表示借走書的條件,用在主語之前)
4、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無產階級革命將士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是目的狀語,用在主語之前)
5、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與……相比”是比較狀語,用在主語之前)
6、由于小王的粗心,我們還得再將數據核對一遍。(“由于……”是原因狀語,用在主語之前)
7、即使社會努力提供了機會均等的制度,人們還是會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即使……”是讓步狀語,用在主語之前)
8、采用這種新技術,我們的生產成本下降了一半。(“采用這種新技術”表示方式,成為方式狀語,用在主語之前)
由上述幾個例句,我們了解了狀語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那么,下面我們來看幾道言語理解與表達的例題,加深理解狀語的特點對我們做題的幫助。
例1、(2007年浙江省考)政策和制度在相當程度上帶有人們的主觀意志,或者說是人們意志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行政調節方法運用得是否合理和科學,主要取決于人們主觀上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取決于人們對客觀規律和復雜的經濟活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行政調節方法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局限性
B.政策和制度在制定過程中存在不科學性
C.應該用經濟和法律等其他調節方法取代行政調節方法
D.政策和制度的正確與否,取決于其制定者的主觀因素
這是道主旨概括題,結合“結論之后是重點”的方法,我們很容易找到文段的主題句是第二句話,而在這句話中“在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在句中作狀語,狀語之后找主語,主語是“行政調解方法”與A選項是一致的,后面說人的主觀性問題,即是人的“局限性”,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有些同學回去選D,而D選項的主語與文段不一致,所以不能選。
例2、(2010年江蘇省考)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對于世界經濟而言,狀況同樣如此。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短短幾個月內,危機愈演愈烈,世界經濟呈現出風雨飄搖之勢。而相對于危機來勢之迅猛,危機消退則要緩慢得多。2010年,世界經濟注定將走在“病后初愈”的漫漫康復之路上。
文中“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中的“病”指的是( )
A. 世界經濟 B. 金融海嘯
C. 世界經濟危機 D. 正在復蘇的世界經濟
這是道詞語理解題,有很多同學選B選項,“金融海嘯”出現在文中“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這一分句中,而這個分句在句中作狀語,因此,不能選擇B,而在狀語后“世界經濟危機”是主語,所以正確答案是C。
例3、(2011年國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整體上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但勞動就業的增長卻遠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目前,盡管我國服務業吸納勞動就業的比重在不斷上升,甚至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從農業和制造業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存量在內的所有新增勞動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它對勞動就業的貢獻率還是太低。我們務必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模式轉變的機會,發掘服務業對發展經濟和擴大就業的巨大潛力。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
A。服務業是保障我國就業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
B。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契機
C。我國服務業對勞動就業的吸納能力有待進一步拓展
D。就業與經濟增長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務業發展滯后
這是一道主旨概括題,根據第二句話的轉折之后分句判斷,“與發達國家相比”是句子的狀語,狀語之后的“它”是主語,根據文意“它”指的是“我國服務業對勞動就業的吸納力”,即是文段的主要內容。文段的最后一句話用“務必”引導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因此,正確答案是C,其它選項的主語與文段的主要內容都不一致。
此外、狀語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錯誤選項。
例4、(2011年國考)中國古代禮制要求服裝盡力遮掩身體的各種凹凸,在裁制冕服時可以忽略人體各部位的三維數據,不需要進行細致的測量。冕服章紋要有效地體現等級區別,圖案就必須清晰可辨、鮮明突出。這使中國古代服飾中與服飾圖案相關的繪、染、織、繡等工藝技術相當發達,也使中國古代服裝的裁制向著有利于突出圖案的方向發展。與西方重視身體三維數據、要求服裝緊窄合體的立體剪裁法不同,中國古代無論是冕服對人所占空間的擴大,還是圖案對冕服平面風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國傳統服裝寬大適體的平面剪裁法。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禮制對官員服裝的規定制約了中國古代服飾藝術的發展
B禮制的要求使中國傳統服裝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產生與發展為特征
D中國古代服裝的剪裁方法推動了印染技術的發展
文段中第四句話“與西方重視身體三維數據、要求服裝緊窄合體的立體剪裁法不同,中國古代無論是冕服對人所占空間的擴大,還是圖案對冕服平面風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國傳統服裝寬大適體的平面剪裁法。”其中“與……不同”在句中作狀語,也就是說“西方的立體剪裁法”并不重要,僅僅起到對比襯托的作用,它之后的內容才是重點,因此我們可以排除C選項,正確選項是B。
綜上所述,狀語具有修飾句子的作用,往往位于句首,可由狀語之后尋找主語,與狀語有關的選項是干擾項,不能選,這就是狀語給我們理解文意和選擇答案帶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