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資料分析解題關鍵詞
資料分析解題關鍵詞:
2.翻番
翻番:指數量加倍,翻番的量是以 倍變化。
例:今年的產量為b,計劃明年比今年翻1番,明年計劃產量為多少?如果后年比今年翻3番,則后年的產量為多少?
明年的產量=b× =2b
后年的產量=b× =8b
3.基尼系數和恩格爾系數
基尼系數:用來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標,介于0-1之間的數值。基尼系數越大,表示貧富差距越大;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或者個人支出的比例,用來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困程度。通常情況下恩格爾系數越低,表示該國家或者該地區越富裕。
4.平均數
平均數:數的總和與總個數之比,這主要是算術平均數,至于幾何平均數則不怎么出現。
例:小王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30公里,然后再從乙地返回甲地,因逆風只能每小時行20公里,問從甲地到乙地在回到甲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這是我們常見的一個行程問題,最常見的辦法(30+20)÷2=25,這顯然是錯誤的,原因就在于沒有真正弄清楚“平均”的概念,它應該是“總的里程”與“總的時間”的比,所以平均速度為:
設甲、乙兩地的距離為 ,則平均速度為: 。
5.總產值和增加值
總產值: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表現的企業表現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總量,也就是全部產品價值的總和。
增加值: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
總產值和增加值這兩個指標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總產值包括了轉移價值的多次重復計算,因次其數值最大;增加值是生產活動所增加的價值,其數值最小。
資料分析解題關鍵詞例題:
中國在“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迅速,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1.2%,遠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經濟總量的國際地位實現“三連跳”。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2569億美元,居世界第5位,2010年增加到58791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從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時,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逐步縮小,相當于美國GDP的比例從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中國與世界前十位國家和地區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單位:美元
注:①無數據,近似排位。括號里的數字為世界排位
2005—2009年中國人均GNI及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1.2009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比2005年增長了( )。
A.1.1倍
B.19.1倍
C.2.1倍
D.2.9倍
2.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5年內差距縮小了( )。
A.3.4個百分點
B.7.7個百分點
C.17個百分點
D.1.7個百分點
3.2010年美國的GDP是( )
A.9079.6億美元
B.146246.3億美元
C.222569億美元
D.126083.8億美元
4.與上年相比,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
A.2007年
B.2006年
C.2009年
D.2008年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2009年居世界第125位,比2005年前進3位
B.美國人均國民總收入2009年沒有排進世界前10名
C.2009年摩納哥人均國民總收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4倍
D.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2009年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資料分析解題關鍵詞例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2009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比2005年增長了約等于1 。觀察選項,只有A選項滿足條件。因此,本題答案為A選項。
2.答案: C
解析: 觀察柱狀圖可知,2005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24.8%,2009年為41.8%,相差了41.8%-24.8%=17%。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3.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2010年美國的GDP約為=147500(億美元),與B選項最接近,因此,本題答案為B選項。
4.答案: C
解析: 通過讀柱狀圖可知,2009年的增長量最大,所以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增加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本題答案為C選項。
5.答案: D
解析: A選項,讀表可知,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2009年居世界第125位,比2005年第128位,前進了3位,所以A選項正確;
B選項,讀表可知,美國人均國民總收入2009年沒有排進世界前10名,B選項正確;
C選項,讀表可知,2009年摩納哥人均國民總收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36倍,C選項正確;
D選項,讀表可知,2009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與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為41.8%,不到一半,所以D選項錯誤。
因此本題答案為D選項。
行測資料分析解題關鍵詞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