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計算機四級網絡工程師之局域網技術(3)
八、標記環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標記環局域網協議標準包括四個部分:邏輯鏈路控制LLC、介質訪問控制MAC、物理層PHY和傳輸介質。
1、IEEE802.5規定了后面三個部分的標準。
LLC和MAC等效于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PHY相當于OSI的第一層(物理層)。LLC使用MAC子層的服務,提供網絡層的服務,MAC控制介質訪問,PHY負責和物理介質接口。
2、介質訪問控制幀結構
標記環有兩個基本格式:標記和幀。在IEEE802.5中幀的傳輸是從最高位開始一位一位發送,而IEEE802.3和IEEE802.4正好相反,幀的傳輸是從最低位開始一位一位發送的,這一點對于不同協議的局域網互連時要進行轉換。
3、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1)幀發送:對環中物理介質的訪問系采用沿環傳遞一個標記的方法來控制。取得標記的站具有發送一幀或一系列幀的機會。
(2)標記發送:在完成幀發送后,該站就要查看本站地址是否在SA字段中返回,若未查看到,則該站就發送填充,否則就發送標記。標記發送后,該站仍留在發送狀態,起到該站發送的所有的幀從環上移去為止。
(3)幀接收:若幀的類型比特表示為MAC幀,則控制比特由環上所有的站進行解釋。如果幀的DA字段與站的單地址、相關組地址或廣播地址匹配,則把FC、DA、SA、INFO以及FS字段拷貝入接收緩沖區中,并隨后轉送至適當子層。
(4)優先權操作:訪問控制字段中的優先權比特PPP和預約比特RRR配合工作,使環中服務優先權與環上準備發送的PDU最高優先級匹配。
九、快速以太網
快速以太網的類型
快速以太網(Fast Ethernet)是一個新的IEEE局域網標準,于1995年由原來制定的以太網標準的IEEE802.3工作組完成??焖僖蕴W正式名為100Base-T。
共享介質快速以太網和傳統以太網采用同樣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CSMA/CD所有的介質訪問控制算法不變,只是將有關的時間參量加速10倍。
快速以太網的三種標準:100Base-4、100Base-TX、100Base-FX
快速以太網的產品:
適配器:一邊是總線結構,將數據傳送至主機、中繼器或HUB;另一邊接到所選的介質,可以是雙絞線、光纖,或者是一個介質獨立接口MII,MII是用來連接外部收發器用的,其功能類似于以太網的AUI。
HUB:可分為共享機制的中繼器和交換機制的交換器。
十、基于交換技術的網絡
1、交換網結構
交換技術的兩種主要應用形式是:折疊式主干網和高速服務器聯接。
2、全雙工以太網
全雙工運行在交換器之間,以及交換器和服務器之間,是和交換器一起工作的鏈路特性,它使數據流在鏈路中同時兩個方向流動,不是所有收發器都支持它的全雙工功能。
3、在下列情況下全雙工最有用:
(1)在服務器和交換器之間。這是目前全雙工應用最普遍的配置。
(2)在兩個交換器之間。
(3)在遠離的兩個交換器之間。
3、多媒體
多媒體的應用基于MPEG、JPEG、H.261等視頻壓縮算法。
缺點:是由網絡緩存產生的延遲,一方面為了平滑抖動數據要插入足夠的緩存,另一方面緩存又不能太大,以至引起無法接受的視頻延遲。
對視頻應用的低延遲需求有四種解決方案:
(1)采用10Mbps交換器
(2)采用100Mbps中繼器
(3)用100Mbps的交換器
(4)采用流控技術
4、千兆位以太網
千兆位以太網也有銅線及光纜兩種標準。
銅線標準1000Base-CX,最大傳輸距離,25英尺,并需用150歐姆的屏蔽雙絞線STP,
光纜標準1000Base-SX,850nm的短波長,300m傳輸距離。
1000Base-LX,1300nm的波長,550m傳輸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