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要怎么選擇才好
畢業季接近尾聲,許多大學畢業生走上了工作崗位,還有一些畢業生即將在暑期之后再次走進校門繼續深造。近年來,雖然“考研熱”持續升溫,但是研究生“錄而不讀”的現象卻也屢見不鮮。
2019年,蘇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發布消息稱,該校68名2019級研究生因未按學校規定辦理入學手續,經學校審議,按自動放棄入學資格處理。2022年,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官網公示了該校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引發熱議。
如今考研“上岸”難度逐年增加,為何還會出現大范圍“錄而不讀”的現象?新生“錄而不讀”又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錄而不讀”現象成因復雜
“從學生的角度而言,考上研究生后又放棄入學的這部分學生情況是比較復雜的。”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高耀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下很多學生只是將考研作為人生的一個選項,如果在考研的過程中有了更好的就業機會,他們可能會放棄就讀。“這部分學生選擇考研并非出于濃厚的學術興趣。”高耀說。
放棄入學還有可能是因為學生對錄取院校或錄取專業不滿意。隨著就業和考研競爭的不斷加劇,一些考生為了順利“上岸”,會選擇報考自己認為競爭不太激烈但并不是自己心儀的院校或專業。還有一些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生在錄取階段被調劑到非全日制,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最后被錄取,學生也有可能選擇不入學。
“攻讀研究生學位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金錢,有些學生考上后可能由于生活困難,無法承擔研究生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用而選擇放棄讀研。因此經費壓力和時間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高耀說。
除此之外,突患疾病、遭遇家庭變故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使學生不得不放棄深造計劃。“錄而不讀”的原因諸多,雖然許多原因能夠被理解,但這種行為難免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還會影響到高校的招生秩序。
高耀表示,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的過程中也會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經費來篩選和錄取研究生,如果學生選擇“錄而不讀”,高校投入的資源和招生指標都會浪費,影響研究生的培養效率和社會公平。如果一所高校“錄而不讀”的現象較為普遍,對該校的聲譽也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用人單位和其他教育機構會對這種情況比較關注,甚至對該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信譽產生懷疑。
除了給高校招生帶來不便,高耀認為,放棄讀研意味著學生有可能錯失在專業領域內深入學習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使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受到限制。
多舉措保障學生與校方權益
“錄而不讀”現象頻發的同時,還有許多考生在調劑補錄階段也會被高校“放鴿子”。一邊是被錄取的考生放棄入學資格,另一邊是想讀研的考生“無學可上”,這樣尷尬的情況發生,暴露出部分高校存在研究生招生政策和機制不完善的問題。
高耀認為,高校可以對招生政策進行評估和調整,確保錄取的學生與學校的要求和定位相匹配,還可以通過更加細致的審核材料、面試或采用其他評估方式來判斷考生的適應性,從而降低錄取后放棄入學或入學后再退學的風險。
高校也應當及時、準確和全面地向考生提供招生學位點的相關信息,包括各個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計劃、導師隊伍、畢業要求等,以便考生在作出報考決定之前,能夠全面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報考,避免因信息差導致的“選擇錯位”。同時,培養單位在報考階段要積極回應考生的疑問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作出決策。
“學校還可以主動公開各專業就業率、畢業率等方面的數據,讓考生了解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前景和所選專業的就業市場需求。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對于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讓學生的報考和入學意愿更強烈。高校也可完善研究生招生補錄機制,當有考生被錄取后選擇放棄時還能填補空缺,給更多學生繼續深造的機會。”高耀表示。
此外,高耀提出招生單位應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盡早發現可能出現“錄而不讀”情況的學生,并及時采取措施加強指導和支持。通過提供必要的幫助,可以為一些學生解決實際困難,避免學生放棄入學或退學。
什么是考編
考編指的是通過考試獲得行政或事業等編制,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采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而考公指的是參加公務員考試。
研究生考編有優勢嗎
研究生考編確實有一定的優勢。
首先,研究生在學術能力、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等方面較本科生更具優勢。這些優勢使得研究生更容易通過公務員考試的各項測試并獲得高分。
其次,研究生畢業后可從事的職業相對比較單一,一般都是走向教育、科研或公務員等領域,而考編則是許多研究生的重要選擇之一。因此,在職業定位上,研究生通常更明確,能夠更好地為考編做準備。
最后,研究生通常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這對于公務員工作中需要日積月累的學習和不斷自我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研究生不是一定可以輕松通過公務員考試的,還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和復習。但總體來說,研究生考編具有一定的優勢,可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
哪些人適合考研
1、暫時沒有適合的就業機會。近年來高校本科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壓力逐年增大,而國內經濟也有較大的下行壓力,適合的就業崗位一崗難求,因此,選擇考研,用兩到三年時間,延緩就業壓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家庭經濟狀況較好。讀研究生意味著學生生涯又延長了兩到三年,不會有較多的經濟收入,這就要求你的家庭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支持你的學業,否則,最好就不要繼續讀研了。
3、對自己的本科學歷不滿意。有的同學會覺得當年高考發揮失常,忍氣吞聲4年,拿到的學位并不滿意;或者,有的同學對于某一個名校有著非同一般的執念。那么,考研是提升自己學歷,拿到名校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一個途徑。
4、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城市。大學四年,逐漸熟悉了一個城市的生活節奏,一般有很多畢業生會選擇在就讀大學當地就業,那么,如果想改變自己未來生活的城市,有沒有好的契機,考取一個其他城市大學的研究生就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5、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準備考研,意味著對舊生活的告別,意味著你即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那是奮斗的時光,是拼搏的日子,這些時光和日子會讓你感覺到充實,體驗到收獲,能讓你在未來的某天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考研的報考條件有哪些
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報名參加國家組織的全國統一考研考試: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研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往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經2年或2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09年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歷,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再次報考碩士生,但只能報考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的碩士。自考生和網絡教育學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在職究研究生報考需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4.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1976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報考委托培養和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5.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