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初二作文1000字
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 》曾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名著小說的行列,這樣稱確乎沒有過甚其辭。奧斯丁的這部小說堪稱得上是上乘之作,它以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傷、哥特小說的矯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從而為英國十九世紀30年代現實小說高潮的到來掃清了道路。
《傲慢與偏見》雖以青年男女的戀愛婚姻為題材,但從中也折射出當年嚴格的封建禮儀制度,提出了道德和行為的規范問題。小說以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四起大起大落的姻緣,尤其以達西的傲慢與伊麗莎白的偏見為突出,但隨著各自的完善,達西的傲慢收斂了起來,伊麗莎白的偏見也蕩然無存,兩人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無疑是小說中最精彩的喜劇之一。
初讀這部小說,難免察覺有些許枯燥無味,作者的詞藻并非十分華麗,但卻平易見人;情節也并非跌宕起伏,但卻處處伏筆。可畢竟是一部經典名著,總是少不了精彩過人之處,于是便按捺住性子讀下去,越發地感受到其誘惑力的所在。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小說這句話的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夏洛特與柯林斯首先走到一起,令所有人瞠目結舌。其實是夏洛特看上了柯林斯所擁有的財富罷了。兩人雖過得安穩,但畢竟缺少了樂趣。在那時的社會甚至是當今社會,錢無疑成了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成分,人們無時無刻不在為著自己的利益著想,殊不知這樣一來,“鐵公雞”、“守財奴”等這些詞,倒給自己沾上了。一個人活著是為了享受樂趣,而不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如此做累,又何苦呢?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莉迪亞終究還是沒意識到這一點,她與威克姆的姻緣可堪稱得上是最荒唐的結局,兩人婚后的情淡意薄有力地證實了看人不能僅看外貌。一個人的外貌固然重要,但若克制不住自己,到處沾花惹草,結局想必是岌岌可危的了;亦或是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沒有深入了解他人的內心,可折射出此人是淺陋無知、缺乏主見的。我們希望有簡一樣的貌美如花,希望有威克姆一樣的可愛迷人,但我們更需要有簡一樣的善良、沉著、冷靜。
有時候的放棄,只是為了更好地得到。賓利與簡的婚姻皆大歡喜,兩人想見的曲折道路,都給彼此立起珍惜眼前人的標牌。簡在得知賓利不辭而別之后,并未把痛苦之情溢于言表,而是學著去放下,這種可貴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放棄“芝麻”,才會得到原本想要的“西瓜”;學習上,學會放棄難題與糾結,才會顧全大局。正所謂 放棄,你才會更好地得到。愿你能明白其中深意。
不要因為別人的一言一行而改變自己想要追求的。達西與伊麗莎白最后喜結良緣,這是令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事實。當初的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可稱得上深惡痛疾,達西的傲慢也是顯而易見的。但達西敢于向與眾不同的伊麗莎白傾訴衷腸,出手幫伊麗莎白處理莉迪亞的事;伊麗莎白也敢于拒絕達西的心意,毫不留情指罵達西的過錯,敢于反抗貴族的壓迫。這是小說中最值得贊揚的一對角色,他們都不因別人的一言一行,而即刻放棄想要追求的。生活中,有些時候,我們不必因為別人的話語,而放棄自己的觀點。有些事情,自己覺得正確,就大膽地做。畢竟,在那一刻,你沒有后悔……
當然,書中的封建禮儀制度也是值得讀者去了解,去深究的一隅,在此,就不多說了。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初二作文1000字(篇2)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摘自《傲慢與偏見》
因為班主任布置的經典小說的任務,我拿起了一直放在書架上的那本“外國名著”。——但是我并不喜歡。
對于我來說,那些枯燥的名著里并不會有現在言情小說里的轟轟烈烈,所以我一直對于名著有些抵抗。我也不知是不是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讓我覺得其他小說也理應如此。
但是當我翻開第一頁的時候,我就有些驚訝,它并不像是其他小說一樣開頭就開始敘述感情線——也許是現在感情線主流小說的原因吧。
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語言非常精練,在故事方面有很大的空間,給人一個無限的遐想空間。若真用漂亮的詞語來形容,我便要說: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讓我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夢里如同掠過竹林的風,帶給我竹林般的清涼,泉水般的清澈,讓人隨時隨地沉迷于其中。
我能選擇這本小說,應當是因為里面的愛情故事。當今的社會,有太多美好、不美好的故事了,所以當我每次覺得社會冷漠,并沒有我想的那么溫暖的時候,我就會寄情與網絡上的言情小說,便一發不可收拾。
可是當我看完了這本書,我真心覺得——當初的想法錯了。
這個世上的事情,總要是看自己用什么角度去看的。在這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小說里,和我當初看的文章大相徑庭。小說圍繞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個女兒嫁出去的主題展開。書中一共寫了四隊青年男女的結合,作者一一加以比較,批判,愛憎分明的闡述了自己的愛情與婚姻觀。富有傲慢的達西和睿智具有反叛精神的伊麗莎白,溫柔體貼的簡和有權有勢的賓利,以及莉迪亞和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
不同的文體風格讓我感受了不同的樣子,如同一位叫做伊麗莎白的女孩所追求的一樣——面包、玫瑰。若兩者不可得兼,舍玫瑰而取面包者也。
有的時候,這才是現實,即使我們還不能理解,但是終有一天會面臨壓力。可是心中追求愛、追求美的欲望卻不會停滯。
書中的平等。《傲慢與偏見》,這個書名便是在平等的觀念下產生的。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我們回歸眼下,期待能看到更多發展的雛鷹。
“根據我的書本知識,我堅信傲慢是一種流弊,人性在這一方面極為脆弱,因為我們很少有人不因為自己的某種品質或者其它什么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不管這種品質是存在于真實中,還是僅僅存在于想象中。虛榮和傲慢盡管常被用作同義詞,實際上卻是兩回事。一個人可能傲慢但不虛榮,傲慢是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虛榮則是我們希望別人如何評價我們自己。”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初二作文1000字(篇3)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太過傲慢,太過自傲,太過自我,讓你對我退避三舍;太過片面,太過偏激,太過偏見,讓你對我束手無策。在這一場傲慢與偏見的對峙中,在這一場自由與真愛的抗爭中,在這一場尊嚴與人格的爭斗中,我不知何時對你動了心,你不知何時為我傷了情。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主要講述的是:有一位小鄉紳名叫班納特,他有五個待字閨中的掌上明珠,這五個姑娘都各具特色,別有一番風情,也都擁有各自的戀愛觀,人生觀和擇偶觀。尤其是他那位二女兒伊麗莎白,更是小家碧玉,如花似眷,她的美就算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也不為過。不過伊麗莎白最打動人心的,最勾人心神,還要數她那一身傲氣,一腔志氣,以及一心自強,自尊,自愛。
有一次嬌美卻好強的伊麗莎白在舞會上邂逅了故事的主人公達西,人人都以為這位家境殷厚,腰纏萬貫并且風度翩翩的俊朗男子本該是伊麗莎白的白馬王子,命中注定,可偏偏卻事與愿違,好事多磨。伊麗莎白聽聞達西為人傲慢,于是對他的好感蕩然無存不說,還處處擠兌他,時時排斥他,這讓對她一見鐘情的達西心煩不易,苦惱不已。不過隨著兩人漸漸深入交流之后,他們總算是解開了心結,解除了誤會,認清了彼此,愛上了對方。
故事的結尾是以人人樂道的喜劇收尾的,伊麗莎白和達西經歷了一番周折,經受了一番考驗后,總算是看清了彼此,弄清了真心。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了自己長久的傲慢,兩人可謂是上演了一場“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好戲。
關于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愛情,無論多少贊美之詞,不論多少人仰慕之詞都難以表述,難以形容,畢竟在那個封建的時代,在那個女性飽受壓抑的年代,能找到一個喜歡自己的人實在是太不容易了,能找到一個自己也喜愛的人更是一件不簡單的事,而能找到彼此都深愛著對方的伴侶更是難上加難了。
不過對于伊麗莎白這位堅強又果敢的女性,我卻有說不完的贊美,講不完的欽佩。伊麗莎白不在乎權勢,也不看重地位,相反,她一直在尋求一份純潔的愛戀,渴求一份真心的愛情,尋找一個真心的愛人,得到一次美滿的婚姻。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為了得到自己的愛情,伊麗莎白不懼怕自己與達西懸殊的地位,不害怕未來道路上的重重苦難,勇敢的選擇站在達西身邊,與他共享愛情盛宴,與他共度漫漫人生。試問,這樣一個追求自由,追求愛情的女孩,怎不讓人心動呢?這樣一個剛強勇敢的女性,怎不叫人佩服呢?
伊麗莎白這個偉大的女性,讓我們看到了什么是自尊自強,什么是自愛自惜,什么是堅毅果斷,什么是理智成熟,什么是勵志勵誠,什么是人間真愛。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初二作文1000字(篇4)
一個在舞會上只邀請身份高貴的女人跳舞,面對現場很多女性沒有舞伴的情況,裝作看不見的男人,你覺得他傲慢嗎?一個為了愛情可以救一個奪他錢財的人,在姐姐詆毀他心愛的女人時放下身價苦苦哀求的男人,你覺得他傲慢嗎?
答案恐怕不言而喻。可你能想象嗎?這兩個“他”都是達西先生一個人。一開始伊麗莎白小姐也接受不了達西先生的行為,對于他的愛慕只認為是一種羞辱。但在多次幫助下,伊麗莎白小姐漸漸意識到可能她的想法是帶有偏見的。慢慢深入了解之后,她才發現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才導致了他的性格扭曲。
而故事中還有另一個男人。他高大英俊財產多,也幫助了很多人。小城里每個女孩子都迷上了他,每個人都覺得他會是個誠實善良的小伙子。可后來呢?人們發現財產是屬于達西先生的,他還曾害死了達西老先生。人們又帶有偏見地想他就是個滿嘴謊話的殺人犯,忘記他曾經的好。
很無奈,《傲慢與偏見》就是這么戲劇化。我在為某些小說情節發笑后,仔細想想誰真的敢說不曾帶有偏見看人呢?那偏見會帶來怎么樣的后果呢?
首先我認為偏見會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在我們腦中一般認為東北人豪爽大方不拘小節,上海人機靈聰明卻有濃厚的排外思想。然而如果我們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容易就產生認知偏差。比如說如果你的生活環境中出現了一個上海人,你卻懷著這種認知不去和他交往,可能就會失去一個很好的朋友。
其次,偏見可能會阻止自己和別人幸福的到來。這讓我想到了《非誠勿擾》。有一次一個男嘉賓上場后由于緊張語無倫次,舉止奇怪,慘遭所有女嘉賓滅燈。他們都是首次見面,女嘉賓根據男嘉賓一時的表現,就判斷其猥瑣、膽小、窩囊、沒氣質,最后選擇滅燈。女嘉賓并沒有深入地了解男嘉賓,就因為偏見而把男嘉賓淘汰掉了,可男嘉賓在臺下也許也很大方、風趣幽默,只是因為在臺上太緊張而已。這難道不是現實版的《傲慢與偏見》嗎?如果沒有達西的一次次幫助,伊麗莎白的慢慢了解,他們的結局也會是如此吧。
再往深處想,偏見有可能會給別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有一個社會實驗,請來了二十位路人假扮鍵盤俠,在手機上打出對所選嘉賓的第一印象。當時有一位嘉賓看起來很溫柔好像很沒有安全感,她介紹由于工作的原因通常是白天睡覺,晚上工作。評論墻上出現了“交際花”“夜場女王”等評論。評價結束后,真實情況是她是一位朋友很少的夜間看護。路人們一系列不堪入目的評價真的是很諷刺了。還好這只是一個實驗,那若放在現實中呢?她會理性面對嗎?她會從此抑郁嗎?這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偏見多可怕啊,傷害自己更傷害他人,讓我們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吧!這就是《傲慢與偏見》教會我的。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初二作文1000字(篇5)
學者H·沃爾波爾有句名言:“這個世界,憑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悲劇。”簡·奧斯丁憑借理智來領會世界,創造了一部部描寫世態人情的喜劇作品,這些喜劇猶如生活的一面面鏡子,照出了一些人的愚蠢、盲目和自負。而對我感觸頗深的是《傲慢與偏見》——題記
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
讀完這部名著后,我便不由自主為伊麗莎白和達西結成伉儷感到衷心的祝賀,也為書中兩個傻人哄堂大笑,同時也陷入了沉思。
書中的確有兩個滑稽人物。貝內特太太是個智力貧乏、孤陋寡聞、喜怒無常的女人,因為嫁女心切,完全生活在一廂情愿的幻覺中,每遇到一個有錢的單身漢都會將其視為自己某位女兒的私人財產、與貝內特太太截然不同,柯林斯牧師是個集自負和謙虛于一身的蠢漢,他一方面對貴族德布爾夫人自卑自賤,另一方面又對他人自命不凡,經常生活在妄自尊大的幻覺之中。他到朗伯恩,準備施恩式地娶貝內特家的一個女兒為妻,借以“彌補”將來繼承財產對其一家造成的損失。貝內特太太一聽大喜,于是兩個蠢人上演了一出喜劇。
奧斯丁的諷刺技術真是了得!男主角達西最初斷定,貝內特家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幾個女兒很難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后來恰恰他娶了伊麗莎白。而伊麗莎白曾發誓決不嫁給達西,可最后還是做了達西夫人。更可笑的是不可一世的凱瑟琳·德布爾夫人,為了阻止伊麗莎白嫁給達西,先跑來威嚇伊麗莎白,又去訓誡達西,殊不知她這趟奔走為兩位默默相戀的青年通了消息。反而卻是貝內特夫人最后被證明是正確的,她認為“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是多么令人驚訝呀!
《傲慢與偏見》,它通過對四件婚事的對比,明確地告訴讀者“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能結婚”,也含蓄地通過描述幾人的性情,告訴大家不能太過傲慢也不可對他人持有偏見,更懷著作者對那些自以為了不起的人諷刺。
尾聲——
總而言之,《傲慢與偏見》這樣一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智慧的偉力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因而它對人性有最透徹的理解。它對人物形象的千姿百態描述得恰如其分,四處洋溢著機智幽默,所有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語言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