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800字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800字【篇1】
前幾天我有幸讀了“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自傳性小說。蕭紅以他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城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艷的奇葩。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這樣評價過《呼蘭河傳》:“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的‘不像’之外,還有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呼蘭河的生活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在作者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一個寂寞的世界。書中的故事里充滿了那時候人們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龍王啊,叫魂啊,說來說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那里的人是蕭紅那個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往往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人們的生活除了迷信還是迷信,如給人看病時請跳大神,嫁女兒時需得先看了生日,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還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里去。地獄里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于是,活著的人就要為他做這么一套,用火燒了,據說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成里窮人都說“活著還沒有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呼蘭河封建思想的受害者成為全中國的寫照。
當然故事中有好的人,不好的人,故事中的事也有好的事,不好的事,他們事后的結果,又分好的結果、壞的結果……
自從讀過這本書之后,我知道了:人最關鍵的是要繼續生存下去,另外,還要有一種自由,就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樣,快樂的生活,每天天亮就起床,天黑就睡覺,就像小猴在森林里玩耍,就像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這是什么?是自由,其實,也是一種享受。同時,我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不能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做事;做事要有一定的規則和計劃;自由,是一個人的最大的需求和需要。從小,父母就應放任我們,不要做什么事都要經過家長的同意才肯做。
愛讀書,既可以哺育你的靈魂,增長你的智識,開闊你的視野,還可以增強、提升你的寫作能力。你所喜愛的一本書就像一個朋友,一位老師、一個溫暖的家庭。
我們以一種寬廣的胸懷召喚一份真情,一份溫暖。讓震撼心靈的華彩美文,滋養我們的精神、生命于靈魂。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800字【篇2】
或因懶惰、或因拖沓成性,總之借口總是容易找的,時至今日,終于斷斷續續的讀完了《呼蘭河傳》。誠然,為人物、為國家、為公司立碑立傳者比比皆是,而為地方、甚至一個偏遠小城立傳者罕有。蕭紅以散漫、隨意而又詩化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副多彩的風土畫卷,那是一個平靜、寂寥而又美麗的小城,一群平實、健忘、鮮活的平頭百姓過著清貧而滿足、亙古不變,周而復始的原生態生活。一個時代、一座小城、一群人仿佛是中國大地在那個時代,甚至更久遠時間中的一個縮影,一個寫真。可以說,《呼蘭河傳》是一個多棱鏡,不同人讀它,不同的感悟。
雖為南方人,不盡可能理解“不過了,買一塊豆腐吃去!”的妙處,讀著它,卻一股腦兒的勾起兒時的回憶,兒時的一幕幕以蒙太奇般的手法呈現在我的腦海,記憶彌漫,尤為溫暖,那燃著火燒云的傍晚,裊裊炊煙,那看戲的熱鬧,那甜膩膩的叫賣聲,那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稚氣,串串童年符號永久的融進了故鄉的云,故鄉的水,開始懷舊、開始戀鄉,我已老矣?但很享受這份溫情,這份美妙。
遭遇苦難而悲劇的團圓媳婦兒、有些阿Q而忠誠的有二伯、勇敢堅韌的馮外嘴子……一個個鮮活、立體的人物,仿佛就在我們的身邊,藝術源于生活,不需要多余的裝潢和深奧的道理,接地氣,這就最容易引起共鳴與同感,而現實的生活,又有多少類似角色?
《呼蘭河傳》描寫的諸多人與事是中國文化和歷史沉淀的縮影,甭提那個大水泡子意義和經典的吃瘟豬肉的演繹,就拿“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類似的“精彩”一直在生活中不斷的上演,而大家幫忙抬出陷入水泡子里的馬,多半是為了熱鬧……呵呵,充分彰顯了我們民族特性和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歷久彌堅,又是多少文學評論家、社會學家不斷深究、分析的課題,我們難道不也應該常反省嗎?
《呼蘭河傳》承載了太多的東西,懶惰如我的讀者,懶于探究,而是隨躺隨臥,隨翻隨看,時任思緒飛揚,無限遐想,或悲或喜,信馬由韁,無拘無束,享受讀之樂趣而已。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800字【篇3】
在閱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馮歪嘴子。在小說的前六章中,小團圓媳婦、有二伯、老廚子等人物無不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精神的蠶食,讀來讓人的心一點一點地沉重;可是在第七章,作者描繪了一個與他人截然不同卻又藕斷絲連的馮歪嘴子,他成為了灰暗的呼蘭河城上一抹亮麗的顏色。
馮歪嘴子與其他人物藕斷絲連,是因為他本質上和其他人并沒有區別:作為一個小磨坊的磨倌,他娶妻生子后無處安身,妻子死了他不得不獨自拉扯兩個孩子。他和其他人一樣逆來順受,像是低等的植物一樣生存。但是他非常明顯地區別于其他人的一點是,他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當別人面對打擊都已經麻木的時候,他仍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當其他人只著眼于當下的苦難時,他卻帶著美好的愿望憧憬未來;當其他人面對絕望只表現出絕望時,他卻能從絕望中找到希望。別人嘲笑他的命運,他不當回事,反而使別人感到恐懼:這樣活著是可能的嗎?世界上有這東西?
有的,當然有的。正是這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才使我們擁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才使我們沒淪落到與麻木者為伍的地步。積極是麻木這塊廢墟上生長的薔薇花,歷代各種各樣的人都在堅守它。
比如,在雨果所著的《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來就奇丑無比的他遭到了眾人的拋棄與厭惡,被主教收養寄住在圣母院里。盡管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仍有顆積極追究美的心,最后因為追求所愛之人而死。卡西莫多美麗高尚的心靈最終勝過了他丑陋的外形。
再比如蘇東坡,身為大文豪的他仕途卻一再受挫,接連遭貶。可蘇東坡并未像柳宗元那樣被懷才不遇所困擾,相反,他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寫詩自勉,不論在怎樣的困境里都在為百姓服務:修建蘇堤、烹飪東坡肉、練書法,并成就了一代文豪的佳名。后世學者評論到:蘇東坡的文化已經根植于中華文化,若將它兩根拔起,中華文化將千瘡百孔。
一段積極的人生是思想荒漠上的一朵薔薇,它不僅出現在呼蘭河城里,在圣母院里或蘇東坡身上,它早已根植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積極地面對生活,為這個世界增添一抹生機。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800字【篇4】
在一個午后,享受著慵懶的陽光,品著一杯果汁,看著手中的書——《呼蘭河傳》。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凄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東北邊遠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也展示了她獨特的藝術個性。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中,“我”是個不諳世事、天真無邪的孩童,用一雙清澈的眼睛打量一切。祖父、后花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小說的開端。在這小小的縣城里,有著淳樸的居民和純凈的鄉村生活,雖不如大城市那般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描寫了童年時最愛的花園,我特別喜歡那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般的語言,簡單又活潑,寫得多好!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
現在,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然而,我們卻不曾想到,在家中長輩的那一個年代,是那么貧苦。記得小時候,在我吃晚飯時,總愛是把米粒飯菜吃的遍地都是,桌子上也是一片狼藉,明明碗里還有大半碗飯菜沒吃就倒進了泔水桶。每每這時,媽媽便像唐僧一樣的來教育我。我雖然表面上很不耐煩,但卻牢牢的把媽媽的話記在了心里。那時候,人們的生活那么困苦,媽媽很小的時候便要去田里干農活。常常是一天忙到晚,餓得肚子咕咕叫卻還是吃不上一頓飽飯,僅有的那一點食物還不夠塞牙縫的,卻要分給一家五口人吃。在我們奢侈的揮霍水果時,你可曾想到,在那個年代,被說新鮮可口的水果了,就是爛的都沒有。冬天,在我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卻還嚷嚷著冷時,那時候的人們卻只穿一件薄衣站在風霜雨雪中不停的干活。
而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像一首詩,像一幅畫,沒有煩惱,沒有紛爭。
但文中小團圓媳婦的童年也是那么悲慘,她短暫的生命讓我感到深深的痛楚。一個和我一般大的女孩,竟因家中貧苦,被千里迢迢送去當童養媳。她剛入門不久,就被婆婆折磨。在她做錯事情時,她的婆婆便狠心的把她吊在房梁上,用燒得通紅的鐵塊烙她的腳底板,而她的公公也在一旁助紂為孽,用皮鞭抽打她瘦小的身子。在她生病時,婆家人給她用開水洗澡。當時的人們因為相信迷信、土方法,竟都跑來看熱鬧。看著她在水里痛苦地掙扎,沒有人來救她。當她昏死過去時,人們才跑過去,有人還留下了眼淚。也許是因為愚昧的村民不懂得科學,只懂得用封建迷信的方法來“救人”。當他們看到昏死的小團圓媳婦,心里掩埋的良知,憐憫之心才被喚醒。可最終,她還是難逃悲慘的結局。每每讀到這里,我總會義憤鷹填的久久不能自已。
平復了心情,合上書本,天邊已燃起了火燒云,我閉上雙眼,細細地回憶著書中的每一個字眼兒。整篇小說既樸素又流暢,讀著它,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不論是小城的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野合子戲,還是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作者蕭紅筆下充滿生機的圖畫,令人讀后掩卷長思,滿口余香,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800字【篇5】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暑假的時候這本書深深的吸引著我。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半自傳,記敘了作者童年發生的一些事情。里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無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無憂無慮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丑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灰色是整部書的色彩,語言凄婉,純凈樸素。堪稱世界文苑的一朵奇葩。
這本書又不斷吃人的大泥坑,有性格怪異的有二伯,有蕭紅和爺爺玩耍的大花園,有人們求子的娘娘廟......
其中最為深刻揪心的是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我看到舊社會殘酷黑暗的一面,人們思想的極度落后,迷信愚昧深深的圍繞著人們。小小的年齡就被買作童養媳,千里迢迢嫁到胡姓的一位人家,因為自己活潑開朗、大大咧咧而遭受到婆婆打罵,她不過十二歲的一個女孩子啊,身材高大怕別人說她于是謊報年齡十四歲。被婆婆用燒過的鐵鉗烙腳心,被吊在大梁用皮帶抽,昏了用涼水澆,認為這可以使她更“懂事”更像小媳婦樣子。不過一段時間,小團圓媳婦被折磨病了,婆婆認為她身上有鬼,于是用盡各種迷信的偏方:請云游真人抽帖、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三次,暈一次用水澆一頭醒來繼續煮......等到她昏迷了六七天后還被婆家人剪辮子休妻,最后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
多么可悲的舊社會啊,十二三歲正是踏入初中校門,盡享青春美好時光的年紀,但在那時候小團圓媳婦就已遭受這么多的痛。由此可見,舊社會農村是多么可怕,它就像一堵黑暗的高墻,使人們思想跟不上時代文明的發展,只有麻木迂腐。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跟向文明,才能讓那歷史不再重演!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說盡舊社會的黑暗;說盡蕭紅童年的快樂,說盡四十年代呼蘭河畔發生的故事。
《呼蘭河傳》是蕭紅信手拈來的一片片記憶碎片,而這記憶的碎片也是她走到人生盡頭的靈魂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