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700字
我與地壇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700字【篇1】
“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边@是《我與地壇》的開始。這本書是史鐵生的著作,講述了史鐵生在那園子里(地壇)所發生的事、所想的東西,以及對生活的感悟……
“歷史的每一瞬間,都有無數的歷史蔓展,都有無限的時間延伸,我們生來孤單,無數的歷史和無限的時間國破碎面成片斷?!斑@又是一句《我與地壇》里的話,在輕輕的、淡淡的筆墨中,它似乎輕如鴻毛,又似乎重于泰山。這一句句普通、簡短的話語,好像不值得一提,可它們訴說了一個人的故事,一個悲傷中透著歡樂的故事,把它們串在一起就成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人簡單卻艱難的一生。
“晚上,朋友們走了,在小臺燈幽寂而又喧囂的光線里,我開始想寫點什么……”,孤獨,這里有孤獨,也有希望,史鐵生也幻想過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和我們一樣有不可完成的心愿,就像一個癱瘓了的人突然站起來,開始跑步那樣荒謬。但這個心愿從來沒有破滅過,史鐵生用自己的著作“走路”,他的成就足以讓他“飛”上藍天,看著人間的一事、一物。
“我希望即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又有一個了悟人生意義的靈魂,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賜,后者卻必須在千難萬苦中靠自己去獲取……,因為人活著必要有一個最美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么?這是簡單又樸素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永遠不一,我的夢想和史鐵生一樣當一個作家,感悟人生,為孩子們寫出最美的故事,領著他們走上成功的道路。對于有些人來說,夢想是一個不足一提的事,在他們眼里夢想只是一個夢,一個不會實現的虛幻的夢。你們可曾想過,沒有目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事?在它身后努力、奮斗,即使夢想最終沒有實現,但你也成功了,回過頭看去,在你流過的汗水、灑下血痕的地方,是否有你的成就?
《我與地壇》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不平凡的人生。在字里行間中透著憂傷,在憂傷中有著另一種感情——歡樂。在它的指引下我們會向著夢想前行,過我們這簡單而復雜的一生。
我與地壇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700字【篇2】
看了《我與地壇》一文,我感受到了我與地壇的緣分,以及母親的苦難與偉大。
崇高母愛之美子女若似山邊草,在母親心中也象珠寶。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里是加倍了的。母親對兒子是理解和尊重的。她理解兒子在特殊境遇中的煩躁、任性,用寬恕、順從給兒子以尊重,心里卻承受著超過兒子百倍的痛苦。她兼有痛苦與驚恐,禱求兒子能好好地活下去。
然而,母親內心的斗爭是何等的激烈,"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母親是矛盾的,從感情上講,她不放心兒子到地壇去,那是一個脫離了她視線讓她力不能及的地方。"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墻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從理智上,她感到兒子需要地壇,需要一處可以在獨處中完成人生再認識的地方。"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母親的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禱告"。
所以,她一方面有心忡忡,一方面深明大義。她需要反復說服自己才能看著兒子隱入地壇。母親作對了選擇,使兒子得以在地壇治愈了靈魂,然而母親卻為此押上了她最大的賭資:"如果他真的要在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作者在《秋天的懷念》中也說到,當作者暴躁砸東西時,"母親這時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地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她隱藏著內心的痛苦,鼓勵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母親完全是在這種苦難中度完了自己的余生。
母親的愛是一種艱難、堅韌而毫不張揚的愛,也正是這種沉默和深厚的愛使作者讀懂了母親,使作者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和經驗儲備。
我與地壇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700字【篇3】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所發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壇作為寄托自己情感與發泄情感的地方,同時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時,找到了一片古園,在這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的輪回,深刻地感受每一個季節的特點,體會每種人生的價值。
他思考了死與生。死是必然的歸宿,當我們感到累了,上帝會自然安排我們休息。而活著,是我們一生都需想的問題,即使活著是飽經蒼桑的,世界仍然在運轉,古園依舊是古園,我們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變現在的自己。當我們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凈地了,應理去心中的一絲雜緒,認識真實的自我,進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個人的必備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結果、內容不一。
史鐵生不僅思考著自己的逆境,他還在思考自己的親人所受的痛?!皶r間能證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沒考慮到母親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時間的醞釀,他感知到母親的忐忑與無奈。與此同時,也鳴響了我心中的警鐘,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志堅韌、毫不張揚,而我媽媽正頑強地與病魔抵抗,同時還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我應慶幸我母親還在,我有機會能讓媽媽擺脫苦惱,并且除去我那一絲倔強與羞澀,不至于到時后悔莫及。因此,我感謝史鐵生的經歷警醒了我。
在課本未節選的部分中,還有作者從各個方面詮釋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園中曾經出現的人們及對他們人生的思索;對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對自己的生涯理解;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人生是如此復雜但卻純真、質樸,以至于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漸成熟,認識更清晰,從失落、煩躁轉變為穩重、深情。
如此大千世界,還需一片凈地,細細地品味人生。
我與地壇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700字【篇4】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慘痛的災難降臨到了他頭上,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情”,在經歷了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斗爭之后,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決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下了第一把種子。然后,是一對老夫婦、一個唱歌的青年、女教師、長跑運動員、弱智的女孩……無數次給作者鼓勵和感動的人無心地創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這里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堅強地走了過來。
然而,面對挫折和苦難,有些人卻選擇了親手扼殺自己的生命: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自己的喉嚨;西班牙作家馬利亞諾?拉臘的住宅里響起了沉悶的槍聲;德國劇作家克萊斯特和陪伴著他的妻子一起自殺;中國當代詩人海子在留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后,臥軌自殺……這些事實讓人觸目驚心,追其根源是對生命的不負責,對生命的不重視,其留給世人的只有感嘆和惋惜。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對于這僅有的一次,我想我們應該好好把握。誠然,人生難免有許多坎坷,但這不應成為逃避生活的理由,又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呢?與其悲傷痛苦,草率結束自己的生命,何不將它看作是生活賜予我們磨練自己的機會呢?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有了這些磨練,才使我們體味到人生的樂趣。我們應該懂得熱愛生命,重視生活的磨練,體驗友愛、負責、學會珍惜自己,省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古人尚知“留須蓄發”,謂之“父母所賜”,我們當代青年又豈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責任;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對他的母親的敬重。
我與地壇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700字【篇5】
我第一讀《我與地壇》,完全是搞不清楚它要講些什么;可是在我第二次讀的時候似乎漸漸體會到它在指引些什么;為了弄明白它的意味,我不厭其煩地讀第三遍,結果理清了思緒,對其進行探索,我最終想通了。當然感觸最大的并不是史鐵生悲慘的身世,不公的命運,而是地壇引導他所感悟到的人生真諦。
因病癱瘓的史鐵生想要尋死,之后因地壇的命運與其相似,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對人生的看法實現了成功的過渡,進取的人生觀戰勝了消極頹廢的思想,對生與死的問題釋然了,明白到我們的出生不是由自我決定的一樣,死亡也不該由我們自我來決定,有權決定這一切的是上帝——自然法則,我們的任務則是在法則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自然地生存,生命的自然進程就可帶給個體和周圍世界以和諧安寧。
已經活了十五個的年頭的我,似乎不曾想過“要不要去死”或者是“為什么要活”的問題?;蛟S在我的意識里面,活著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就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至于死也是必然的,又何必這么早就想死,靜靜地在生到死的過程中慢慢地欣賞周邊的風景不好嗎?就像是花兒不為什么而開花,只要在特定的季節,在必須的條件下,它就會盛放,一切都很自然地發生。更何況,能夠活著就是一個奇跡,難道我們不應當珍惜這個機會嗎?
只要活著,我們就能看到更多的;只要活著,我們就能聽到更多的;只要活著,我們就能摸到更多的。對于隨時都有可能死去的人來說,或許他們還有未完成的夢想,或許他們還有未解決的心愿,這個時候活著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他們是多么期望能夠看到明天的陽光。這本來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可是他們就快要死了,他們想要在人間多逗留一天,只是他們危在旦夕。所以我們應當慶幸我們還有時間活在世上,應當拋棄所有關于死的念頭,應當在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自然地生存,這或許也是對死去的人的一種安慰。只要我們活著,那就是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