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重磅成果是什么
北京時間10月5日,中國科技大學在國際級別的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了重大的科研成果。這一科研成果的發現,將很有可能實現對秒的重新定義。目前我們所使用的秒的定義是在1967年的時候確定下來的。如今已經經過了幾十年。計計量單位對于時時間方面的成果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因此國際計量組織計劃將會在2026年的時候,對于秒的重新定義和變更做出相應的研究和討論。
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和他的團隊同事彭承志,江海峰,張強等與上海科技務所,新疆天文臺等單位緊密的合作,做了出了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在百公里級別的自由空間內進行高精度的時間頻率傳遞試驗,這一實驗屬于在國際上的第1次,而這一實驗的結果很有可能會對于物理學基本常數的檢測,暗物質探測,以及相對論的檢驗等的基礎,物理學的研究產生出非常重要的影響。第一科研成果的發表也引起了科學界的波動。
同時這一科研成果也預示著當前時間測量的精準度已經進入了10的-19次方量級,這一理論也就意味著在百億年的誤差不會超過一秒。時間是七大基本的物理量詞之中的一個,同時也是當前最準確的一種測量的物理量,而且精準的時間傳遞技術,以精準的計時方式之間互相匹配物理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是當前地表附近的自由,空間環境相當的復雜,大氣中有非常多的干擾元素,會影響自由空間中的時間頻率的傳遞,從而也使得在自由空間中的關光頻輸技術想要獲得突破有很大的困難。在這一項試驗完成之前,所使用的光屏傳輸技術能夠實現的只是10公里量級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重磅成果
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領導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國際上實現百公里級的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實驗,時間傳遞穩定度達到飛秒量級,大約每800億年誤差才1秒。這一壯舉是朝著使用光學時鐘重新定義秒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在該研究中,研究團隊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性突破,成功實現了113公里的自由空間時頻傳遞,在這之前是16公里。研究表明,當以小時為測量單位時,他們可以以足夠高的穩定性傳播信號。
該研究成果有效驗證了星地鏈路高精度光頻標比對的可行性,向建立廣域光頻標網絡邁出重要一步,并將對暗物質探測、物理學基本常數檢驗、相對論檢驗等基礎物理學研究產生重要影響。總的來說,該項研究與大家的生活也密切相關,比如在衛星導航、大地測量、地質勘探、雷達探測等涉及社會民生的領域,越來越精確的時間測量會帶來越來越便捷的體驗。
秒或被重新定義是什么意思
我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百公里級的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實驗,時間傳遞穩定度達到飛秒(千萬億分之一秒)量級,頻率傳遞萬秒穩定度優于4E-19(相當于時鐘約一千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可滿足目前最高精度光鐘的時間傳遞要求。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多家合作單位共同完成,相關成果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近年來,光鐘的穩定度已進入E-19量級,將形成新一代的時間頻率標準(光頻標),可在精密導航定位、全球授時、廣域量子通信、物理學基本原理檢驗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精確的計時不應局限于高冷的實驗室,還要‘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高精度的時間頻率傳遞,構建廣域光頻標網絡,是光鐘在上述諸多領域發揮作用的前提。”文章第一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沈奇說,要有與光鐘精度相匹配的時間傳遞技術,把精準的時間傳播出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尖端科技企業,兩種藥、特色管理與人文全國重點大學,中國科學院、教育部與安徽省共建重點三方;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杰出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共研究生項目、
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接受中國政府為來華留學生提供獎學金的大學,首批學位授權獨立審核單位,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發展合作網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會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學目標,開展科學研究,努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與科研競爭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哪些校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4個校區,分別為東校區、西校區、南校區和北校區。東校區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金寨路96號。西校區地址:合肥蜀山區黃山路443號。南校區地址:合肥市包河區徽州大道1129號。北校區地址:合肥市蜀山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外事辦公室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