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政策將調整強化物理化學要求
2024年一系列高招政策將調整強化物理化學要求
高考選考科目調整、藝術類專業(yè)省級統考全覆蓋、高水平運動隊專業(yè)測試全部納入全國統考……最近,全國各地陸續(xù)啟動2023年高考報名,記者整理發(fā)現,2023年多項高考招生政策迎來“末班車”,2024年起,一系列高招政策將進行調整。
2023年是高校高水平藝術團最后一年從高考招生環(huán)節(jié)中選拔。教育部規(guī)定,自2024年起,高水平藝術團改為從在校生中遴選培養(yǎng)。2023年藝術類校考專業(yè)范圍將進一步減少,2024年起,不再跨省設置校考考點,基本實現藝術類專業(yè)省級統考全覆蓋。
高水平運動隊報名和錄取門檻也將提高。自2024年起,教育部將報考資格由國家二級運動員及以上提升至國家一級運動員及以上;取消面向一級運動員等組織的體育單招文化考試,全部統一使用高考成績錄取,專業(yè)測試全部納入全國統考。
從2024年高考開始實施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yè)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對高校選考科目進行了優(yōu)化調整。強化了相關專業(yè)對高中學習物理、化學科目的基礎性要求,多數“理工農醫(yī)”類專業(yè)均要求中學階段必選物理、化學兩門科目。此外,部分高校還對經濟類、金融類、管理學類、心理學類等專業(yè)提出了選考物理的要求,對文物保護技術等專業(yè)提出了選考化學的要求。
新高考政策和以前的區(qū)別
1.文理分科不同
以前高考將普通高中生分為文科生和理科生兩類,數學試題也是文科理科不同。現在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學生將依據個人學習興趣、學科優(yōu)勢和高校分專業(yè)選科要求選擇確定等級考科目,學生的知識結構將變得更加多元。
2.科目與分值不同
以前高考的考試科目分為兩類:語數外+理綜(理化生)、語數外+文綜(史地政)。其中,語數外每科滿分均為150分,文綜或理綜滿分均為300分。
新高考實行“3+3”模式,前一個“3”是指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數外三科,每科滿分均為150分,其中外語進行2次考試;后一個“3”是指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選擇3科參加等級考試,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新高考還有“3+1+2”模式,所謂3+1+2,其中“3”代表語、數、外三門必考科目,“1”指的是必須從“物理”和“歷史”中選一門課,最后這個“2”是指從政治、生物、化學、地理中選2門課。
3.招生錄取模式的變化
現行夏季高考的招生錄取模式是由招生學校依據考生的高考總成績擇優(yōu)錄取考生。新高考后,夏季高考采用“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錄取模式,即:由招生學校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擇優(yōu)錄取考生。
新高考政策好嗎
新高考一改之前的文理分科模式,帶來了12種選科組合,在選科上更側重于學生的興趣特長等。
但是,新高考選科看似選擇更寬,實際上卻變窄了,而且后續(xù)也帶來了很多弊病,讓不少考生在新高考中“栽跟頭”。即使是學霸,一旦選科不慎,同樣會在新高考遭遇“翻車”現象。
其實,新高考實行新模式,目前并未全面實施,很多省市尚處于“吃螃蟹”的第一年,對新高考的了解并不透徹,選科時難免會出現失誤。
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或特長等,選擇自己具有優(yōu)勢的學科組合,可以實現學生高考分數的最大化。
新高考政策詳細解讀
“3+1+2”模式包括國家統一高考語文(漢語)、數學、外語(含筆試和聽力)3門科目,及考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3門科目。其中,選擇性考試科目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考生首先在歷史、物理2門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作為首選考試科目,然后在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地理4門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作為再選考試科目。
“3+1+2”模式,其中,語數外為“3”,采用全國卷,考試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其中外語包括英語和其他一些語種,不分文理科,特別是數學,采用同一張試卷,和以往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不一樣,每科目150分。要科學規(guī)劃選擇性考試。首選“1”物理或歷史就是選擇人生方向。學生可以選擇物理,也可以選擇歷史,這兩科都是100分,考試成績以原始分納入高考成績。化學、生物、政治和地理四門選考科目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需要選擇“2”門進行考試,“2”門再選科目按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選擇性考試每科分數都是100分。
新高考模式選科
新高考之前,很多學生都是高考完了之后再想填報的專業(yè)跟大學。實行新高考之后,高中生把這種考慮提前到了高一。因為很多專業(yè)跟大學對學生高中所學科目有要求。比如學醫(yī)的同學高中需要學習生物,學歷史的同學高中需要學習歷史。所以,同學們選科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未來填報的專業(yè)跟大學。
高中的科目有很多,每個學生適合的科目組合是不同的。高中生選科不僅是單純的選科,它還會影響很多事情。所以,高一學生選對科目很重要。以上是選科的時候高一學生需要考慮的4個因素。除此以外,高中生選科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不要盲目從眾、人云亦云
很多學生選科時沒有主見或者哥們義氣,看見同學選什么,自己也跟著選什么。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自身特點不同,適合的科目也不同。適合別人的科目組合未必適合自己,高一學生選科時切記不要盲目從眾,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科目。
(2)歷史并不比物理容易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難、歷史只需要背背記記,于是選擇歷史。其實,新高考之后,歷史的難度增大了,而且高考歷史也不是背背記記就能高分的。新高考之后,物理跟歷史的高考試卷難度是相當的,高一學生要慎重選擇物理跟歷史。
(3)物理不好也可以選擇物理
很多學生高一的時候物理不好,因為自己物理不好,于是選科的時候不選擇物理。其實,高一物理不好并不代表高考的時候物理也不好。高一物理不好只能說明物理的進步空間很大,到底要不要選擇物理,高一學生還是要根據各因素綜合選擇。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1、合理組合院校志愿。不宜全部填報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報低分段院校。考生可以根據自己高考成績、個人興趣愛好、身體條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錄取的院校范圍中,合理、有序組合院校志愿。一般來說,平行志愿填報按照“沖一沖、穩(wěn)一穩(wěn)、保一保”原則。
2、要將最想上的院校填報在平行志愿的前列。由于平行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順序的,當考生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中,有2所以上符合投檔條件時,計算機系統會將考生電子檔案投檔到排序在前的院校。因此,考生要將最想上的院校填在平行志愿的前列。
同時填報的專業(yè)志愿不要過少。如果考生只報考某些院校的一兩個專業(yè),當考生檔案被投檔到招生院校后,就有可能因總分或相關科目成績偏低、不服從院校專業(yè)調劑、身體條件受限等原因,面臨投檔后被退檔的風險。
3、要積極慎重選擇“專業(yè)是否服從調劑”。平行志愿投檔錄取中,如考生因專業(yè)不服從調劑被退檔,只能參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錄取。因此,如選擇服從專業(yè)調劑,會增加被院校錄取的機率,但也有可能會被調劑到不滿意的專業(yè)。考生要根據自身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選擇專業(yè)是否服從調劑。
高考填報志愿的注意事項
1、要重視抓早度,不要輕視趕晚
以本科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報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慮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備選學校,這樣就可能達到15-20所。
考生及家長需要對這些高校有個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個高校的招生簡章的內容加以解讀,吃透、讀懂、弄通,需要掌握這些學校前幾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線(簡稱校線),并測算出當年大致的校線,等等。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報得巧,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拿不下來的。因此,希望家長和考生一定要重視高考志愿填報,早作準備,不要等到考試完了以后再抓,那樣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2、要分清主次,不要包辦代替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經驗豐富,對于高考志愿填報也當仁不讓。其實這是很不合適的。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歲,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他們對社會,尤其是對自己想上什么學校及專業(yè),有一定的認識。
其次,高考志愿填報的目的是上大學——讀書。而這個書是由考生去讀,如果他不認可、不感興趣,是不利于他學有所成的。所以在志愿填報這個事關孩子理想與前途的事情上,應該以考生為主,家長只起參謀、輔助的作用,絕不能越位,更不可包辦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