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該怎么復習高考地理
一、寒假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完成每天的學習計劃
平時大家一起上課一起做作業,想趕上別人或者想與別人拉開差距不容易,甚至想鞏固自己的強項,補弱科都沒有時間。這個寒假對即將高考的你們而言,將是實現復習備考跨越式發展的最后機會!因為你們有了可以供自己支配的大塊自主時間了。靜下心來,梳理一下高考考點,找出自己的缺陷所在,然后有的放矢的進行重點突破。每天保證上午三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下午三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晚上三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掌握不好的考點,一一列出,做好計劃,分幾天復習,復習重點知識點,再看錯題,再對應練習模擬題。
二、認真做兩套高考地理標準卷
高考地理標準卷要求以歷年高考真題或者一模二模題為主,而且答案要詳細。做題要掐好時間,大概50分鐘。然后對照答案給自己評分。最關鍵的是要一道題一道題地分析考點,并一一列出來,自己最后就會明白高考到底什么是常考的考點,什么是出題人想要的答案了。自己站在出題人的高度,來研讀高考試題。通過錯題了解自己的缺陷所在,再對應到章節考點仔細研究理解,爭取有大的突破。大題要看自己的答案要點是否齊全,答題語言是否通順,是否符合地理語言。
三、細化系統知識、形成網絡、夯實雙基
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律性較強,建議更多地采用理科的復習方法。①運用圖形知
識結構,提煉能力要求和具體方法;②精學精煉,通過典型題和變式圖;③結合區域實際,加強應用原理和方法的訓練。
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不難,但內容散,不容易抓住重點,需要記憶內容多。此復習方法與策略要抓住下面幾點:①以現實問題作為切入點,統領人文地理知識;②結合區域特征,善于進行對比分析;③拓展知識面,適應現實中人文地理內容的迅速發展;④加強邏輯推理,學會科學表達。
區域地理要求學生在腦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經緯網構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關系的模型。區域地理的復習不僅要關注地表的自然要素,還要關注這些自然要素影響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一個地區的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礦產、工業、農業、城市、交通、人口等問題從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關聯成為地理思維的主線之一。
四、對知識進行整理加工
①整理知識系統:對知識的層次、脈絡、體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識系統表。
②總結知識規律:對地理知識的運動規律、分布規律、變化規律等應進行總結。
③分析知識聯系:地理知識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因果關系,并列關系,從屬關系等。
④概括知識結構:概括各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列出結構式或關系式。
⑤比較知識異同:知識間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要設計比較項目,列出比較表。由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中心內容比較,綜合比較等。
⑥歸納知識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進行歸納,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區別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在整理知識過程中查漏補缺,在加工知識過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組知識過程中明確系統結構,在應用過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五、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①要學會總結復習方法,對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規律總結,圖像判讀要領等要能夠自己表述,把記憶過程變成思維過程。
②要動態的觀察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其形成條件,組成要素,構成原理,發展過程,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從而掌握基本內容。
高考地理學習方法總結
學會從生活中學習地理,結合生活常識學習地理
多看國家地理雜志和有關地理的節目,多去旅游。熱愛生活,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地理知識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再回過頭看看你的地理課本,SOEASY。這樣學習地理你會理解深刻,不用死記硬背!
做好地理知識結構,做好每一個知識點的思維導圖
在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后筆記,特別是必修1得花點苦功夫,其實大部分都是有規律的,把重點知識掌握,多理解下。最后把老師講的和自己學習的知識做好思維導圖,包括地圖、表格等。
根據地理知識結構和思維導圖做好每一章每一節的練習
要適當地做一些練習,但不能多做練習。覺得哪個知識點難還不理解,找出10套題只做該知識點的題目,做這些試題的時候要認真,保證做一題對一題,全部吃透,這個知識點你就算過關了。另外你要把以前考過的試卷拿出來再做做錯題,這樣比做陌生題要好得多。錯誤的地方再溫習一下,看看失誤的地方是否已經解決了。
根據知識結構整理地圖
結合時下的熱點多讀地圖,特別是看看老師強調的一些圖。如美國、日本、德國、印度、中東等這些重要的區域性圖;如環渤海經濟帶、長三角、珠三角等這些沿海的區域性圖。
要培養自己解題細心的習慣
有些童鞋答題會丟三落四,注意解題之前要整理些關鍵性、條理性和綜合性的思路,思路整理好了,才不容易丟分。如城市、工業的布局區位因數是哪些,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是哪些,經過整理后你思路就明晰多了。
高考地理學習建議
1.豐富聯想,詞圖對照
一味背圖、填圖是乏味的。應根據人和動物共有的反射機制,對信息源做恰當處理。采用多辦法刺激,以獲得運動記憶和情緒記憶的效果。把抽象的地圖符號化作具體物象激發聯想,如柴達木盆地區域圖有礦區,有鐵路,編成“冷湖向東把魚(魚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錫山(錫鐵山)下,揮汗(察爾汗)砍得格爾木,火車東運到茶卡”,一邊看圖一邊誦詞,很快就能記住這部分圖。
2.要點精減,信號提示
對地圖承載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改組;提高其精度;縮小范圍,排除干擾渠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以示意圖為基礎,先易后難,如鐵路采取干線為本,樞紐填準,變曲為直的辦法,就易掌握。
(2)用單色筆和多色彩筆勾畫插圖,然后再和地圖冊對照。這樣先看“黑白”后看“彩電”,可起突出重點,互相彌補作用。
(3)對難記內容進行強化,揭示區域圖的關鍵點,如在圖例練習課和快速查圖比賽中可不停地揭示,如“水電站應畫在水庫的上游還是下游?”“基爾運河是在國界上通過嗎?”“石太線的中點是哪個礦區?”“吳哥窟畫面上有幾個塔?”等等。
(4)抓住文字特征,簡化信號。如在學習朝鮮東部港口時,讓邊看圖邊吟誦“清津金(策)、咸興興(南)、無山(釜)山”,這樣,省時省力又好記。
3.閱圖憶文,看文思圖
掌握地圖的落點應放在發現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規律、闡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閱圖而不思文,顯得支離破碎。反之死記課文,地理概念失去具體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張冠李戴、桃李不分。尤其高生抽象發展很快,語言表達較強,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寫讀圖說明文,提取說明要點,開展課后討論活動,把課本活化于地圖之中。
4.人為設圖,圖形賦意
為使圖像內地理事物的相互區位關系更加明確,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為設計的幾何框架之內。如長江三角洲工業區高中物理,可在圖上將無錫、蘇州、宜興、湖州圍繞太湖連成一側立的梯形;說明英國五大城市位置采用金線穿珠的辦法,將利物浦、曼徹斯特、謝菲爾德、伯明翰、倫敦用反“S”形穿起來說明英國五大城市位置。又如:澳大利亞東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構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蕪湖構成“隔河連珠”。還可將圖形作形象說明,例如用“Y”表示波羅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圖訓練中,根據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大小圖結合,按先讀圖,后簡化,最后復原的程序練習。即:先看總圖,再出示暗射圖,在腦海中浮現和拼圖;接著簡化填繪、仿制,最后打開地圖冊驗證復原。由于調動了各個感官協調動作,使地圖知識記得住、記得牢。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抓住一輪復習,全面掌握基礎知識
“能力為主導,知識為基礎”是高考永恒的話題。高考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地理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在基礎之上的綜合。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就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一輪復習正是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盤點的階段,因此,同學們一定要重視這個階段的復習,力爭做到“當天內容及時消化,每單元知識及時鞏固”,力爭吃透每個知識點。
重視地圖,將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高考試題也往往以地圖為切入點,近年來高考試題的采點甚至出現微觀、局部地區,這就要求同學們有很強的讀圖能力和區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學們平時應注重讀圖、填圖、默圖、甚至描圖訓練,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落實到地圖上,才能切實提高解題能力。
關注時事熱點、聯系生活實際
地理時事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都是地理學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理想切入點。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現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問題的解決措施、了解某些工程發展的最新進展、將某些時事與相關地理知識聯系起來等。同學們平時應注意經常看報,學會發現時事中隱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編一些地理時事題與同學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學會用規范的地理語言表述
地理高考說明中要求“進行文字準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有的同學客觀性試題做得相當不錯,但進行文字表述時卻常常不能到位,不是關鍵字抓不住,就是語言邏輯出現問題,使本該得到的分丟失。關鍵在于,平時就沒有使用規范的地理語言進行記憶與表述。課本是我們學習規范地理語言的重要工具,從現在起,同學們應盡量使用課本語言進行表述和記憶,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述習慣。
高考地理重要知識點
一、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隨緯度變化
(1)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東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2.隨季節變化
(1)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夏至日太陽高度,冬至日最小
(2)南回歸線及以南地區:冬至日太陽高度,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當太陽直射時,太陽高度,為90°,太陽每年直射兩次
二、晝夜長短的變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3.春、秋分日
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
三、四季的劃分
1.天文四季
依據: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夏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高度的季節
(2)冬季: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
(3)春、秋:冬、夏兩季的過度季節
2.氣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四、五帶的劃分
1.依據:太陽輻射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的規律
2.劃分:
(1)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
(2)南、北溫帶:回歸線到極圈之間
(3)南、北寒帶:極圈到極點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