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時政備考 高考時政命題特點
高考時政備考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礎知識,也不是不要知識體系??疾鞎r政熱點問題,也不是不要基礎知識。因此,我們在熱點問題的復習中,必須時刻不忘基礎知識,千萬不能脫離基礎知識去搞熱點。我們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規定的考試范圍和主干知識的考查范圍,對相關的基礎知識、主干知識要融會貫通,要掌握相關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知識的適用范圍、適用條件。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一定要準確,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時要解決好知識的系統性問題,依據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樹立學科知識體系。我們在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可以提高對知識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才能為分析和解答實際問題、熱點問題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調動知識,是指在獲取和解讀試題信息的過程中和基礎上,能將接收到的信息迅速與相關的知識內容建立準確而有效的聯系,是考生根據試題信息和要求對已儲備知識的選擇和提取。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就是知識的重組、遷移能力。只有夯實學科基礎,特別是熟練掌握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把握知識的整體框架和內在聯系,才能準確、靈活地調動和運用知識。
2、關注時政熱點,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能力。
高考命題所運用到的信息,往往很多都是時政熱點信息。高考命題不回避熱點問題,常常以重大社會熱點問題為題材,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
我們對熱點問題的分析,主要是要引導學生提高調動運用知識,判斷、闡述、探究、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沒有必要對每一個熱點問題都做系統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梢蕴峁┎牧闲畔?,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討論,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進行探究、討論。要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既要從一般意義上對熱點進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結論,又要結合具體材料進行分析,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提高。
熱點問題并不需要我們去死記硬背,關鍵是學會分析思考,通過熱點專題復習,降低高考試題的陌生度,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信心。
我們平時在進行熱點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熱點問題的復習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養成分析思考的習慣,掌握分析熱點問題的方法。
對于熱點問題,我們分析思考的一般程序是:
(1)認真審題,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
要弄清材料共有幾層意思,讀懂每層的大意;要把審材料和審設問結合起來,從每層材料中概括出隱含的觀點;要綜合歸納出各個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要弄清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要特別注意標題、首尾句,還要注意標點。
要抓住設問中的關鍵詞、中心詞、限定詞;要弄清題目要求運用的知識范圍;要弄清題目設問的具體要求,包括答題的方面、角度、范圍等。
(2)確定論據,進行構思
要根據材料的中心觀點、論點,回憶教材及時政中與此相聯系的理論知識,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進行分析、篩選,確定答題所要運用的理論知識;要在動筆前先在頭腦中進行構思,明確答題的要點、層次,以確保條理清晰。
(3)組織答案
要把基本理論準確表述出來;要把基本理論與材料有機結合起來,用理論統帥材料,用材料說明理論;對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質;要注意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我們要把時政熱點復習當成一個手段,通過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對熱點問題進行綜合性解讀,來達到提升能力、鞏固知識的目的。
3、加強分析綜合,提高解答時政熱點問題的能力。
時政性選擇題一般是直接以時政內容為切入點,題目和備選項都圍繞這些主題設計,直接以這些問題作為試題的載體或考查目標,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況??忌诮獯饡r,要全面、認真地審題,弄清楚題意和題干的規定性,弄清每個選項本身是否正確,將其確定后再與題干相聯系,區別共性和個性、可能與必然,選擇與題干相吻合的選項即可。
時政類主觀題一般要求結合材料組織答案,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過程中,先仔細閱讀題目所給背景材料,邊讀邊聯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課本知識點,要開拓思路,注意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分析、評價這一時政材料。
有些時政題還會借助圖表來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解答這類考題要先審讀圖表材料,包括審標題、圖表和注釋,標題往往是對整個圖表內容的概括,規定了材料論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對我們審題和答題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有助于考生回答題目所問的圖表反映了什么現象。所有的圖表都是想通過對比來說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審圖表的關鍵在于能從對比中發現問題、發現變化、發現差距。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些考生在審圖表題時,往往會忽視注解,這對正確地讀懂圖表十分不利,注釋是圖表類論述題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通常是圖表信息的必要補充和延伸,只有把標題、圖表、注釋三者綜合起來考慮才能正確地理解材料所要表達的思想,輕松地回答問題。
論述題值得注意的是:
?、?ldquo;材料體現了什么道理”與“材料是怎樣體現有關道理的”,兩種問題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從個別到一般,后者是從一般到個別。“材料體現了什么道理”所給材料如果只體現單一角度道理,回答時把道理說出來就行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針對多角度的復雜材料問“體現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體現的有關道理時也要結合對應的材料作簡要說明。“材料是怎樣體現有關道理”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體現的有關道理與相應材料結合起來回答,而不能離開材料簡單羅列道理。
?、?ldquo;幾則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現象(道理)”,與“幾則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現象(道理)”,這兩種問題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對幾則材料進行共同概括,而后者則要求必須就每一則材料分別加以說明;
③“材料是怎樣體現有關道理”與“結合材料(根據材料),說明我們應怎樣……”這兩種問題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混為一談。
大多數時政類論述題都是“材料在書外,觀點在書中”,但也有極少數題目答案隱含在材料之中。真正熟練靈活地掌握時政題的答題技巧,還應該多練習、多總結、把握規律,做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要做好政治主觀性試題,特別是時政熱點問題,必須做到“一扣三結合”:必須緊扣題目要求,必須結合教材,必須結合材料,必須結合時政。
4、正確掌握方向,精選好的復習資料。
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熱點是十分廣泛的,出題角度和設問方式也靈活多變。目前,時事復習資料也品類繁多,搞得學生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指導學生精心篩選,嚴格把關,挑選一種比較理想的資料,作為復習參考。選資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盡量選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書籍,這種書的質量一般能得到保證。
(2)時政資料不宜太厚。學生沒有那么多時間,也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時政背景材料的了解上,關鍵是學會分析思考的方法。
(3)資料要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高三政治考前復習仍然要“回歸書本,緊扣考點”,因此,所選用的復習資料也要體現這一要求,并且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點撥要富有科學性和啟發性。
(4)政治高考對時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年度內國內外重大時事”,這就要求我們買復習資料不宜過早。
高考時政命題特點
1、 時事政治與教材知識密切結合。
既是時事政治的重點,又是教材的重點問題,往往是高考時事政治命題的重點。如2008年的簡答題、分析說明題、論述題。
現在的高考試題無論是政治單科試題中還是綜合試題中,都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涉及重大時事。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學會運用所學原理對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學知識與時政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分析思考,不僅僅是熱點復習時候的事情,應該是經常性的工作。比如,中國舉辦奧運會,圓了百年夢想,我國運動健兒頑強拼搏,取得了突破性成績,這是一個可以從多方面考查的熱點問題。政治常識方面,本次奧運是有史以來參加國家和地區數目最多的奧運會,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發展兩大主題”的觀點,還可透視出“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這一理論知識。經濟常識方面,舉辦奧運可以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生活與哲學方面,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等原理,還可分析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等。文化生活方面,舉辦奧運會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重點關注國內重大時事政治。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來看,越來越偏重于對國內熱點問題的考查,而對國際熱點考查較少。但這并不是說,國際熱點就不要關注。
因此,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很多重大時事,我們都必須認真關注。如:我國成功發射神舟七號、我國取得抗震救災偉大勝利、中共第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全國開展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全球金融危機、二十國集團峰會、兩岸三通問題等。
3、注重時事熱點之間的相互聯系。
各個時事熱點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論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熱點問題共同反映了同一規律性的東西,我們可以將這些時政熱點進行歸類、整合,從而以一個典型的熱點來統帥眾多的熱點,如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這些都體現著社會發展趨勢,體現著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統帥很多時政熱點,對其學習,不但要明確其內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義和影響。
4、不忽視多年來一直被關注的持續性熱點。
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本年度與教材知識結合緊密的時政熱點,更應關注那些長效的,有關我們的生存環境、國計民生的,有重大影響的持續性熱點。如,科學發展觀、社會和諧問題、“三農”問題、科教興國戰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全球化、綠色GDP、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公民意識、對外開放的國策、國家統一、國家主權、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熱點,在高考中是“??键c”,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變化。這些熱點要多關注,復習時要注意這些持續性熱點的時事背景。
5、時政熱點試題可以是“一材多題”的客觀性試題,也可以是對同一問題從多角度、多層面考察的主觀性試題。
6、時政熱點問題既可以直接切入也可以間接切入。
直接切入,即對于人們關注的重點、焦點問題直接命題,直接以這些問題作為試題的載體和考查目標,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況。
間接切入考點,對于知識點的考查不易察覺,一般較為綜合和間接地反映命題人的意圖。由于政治學科在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理論素養的基礎上,更為重視的是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除了對重大時事問題直接命題外,命題人常常會間接選取較為深層次的出題點,來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考政治備考階段
1、考點: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之所以成為我國的領導階級,是由工人階級的階級性質和它肩負的歷史使命所決定的。工農聯盟是我國的政權基礎。以工農兩個階級的聯盟為我國政權的基礎,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工農聯盟代表了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不但構成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實基礎,而且表明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充分的民主性和廣泛的代表性。人民民主專政是對人民民主和對敵人專政的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統治階級內部的民主,就不可能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強有力的專政;不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統治階級內部的民主就難以得到保障。
2、考點: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和特點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在于對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大多數人的民主。
3、考點:理解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我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我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和民主權利的廣泛性。
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4、考點:理解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已被寫入我國的憲法,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只有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只有堅持國家的專政職能,打擊一切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人民民主專政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擴大了社會主義民主;突出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國家職能;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實行依法治國;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等。
5、考點:了解我國政府關于人權問題的觀點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政府關于人權問題的觀點主要有:生存權發展權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權;保護和促進人權,必須從保障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這個環節入手;實現人權的根本途徑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國家主權是一國人民充分享有人權的前提和保障。
6、考點:理解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
公民的權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剝奪的;公民的義務也是法定的、莊嚴的、不容推卸的。我們政治生活的全部內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為甚大和準則的。
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我國憲法對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作了明確的規定,主要有: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行使這一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志)。
監督權(公民的監督權是指公民有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權利,它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等)。
政治自由(這一自由主要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參與政治生活,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
公民應當履行的政治性義務主要有: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公民對國家、社會應盡的義務。
7、考點:說明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1)一是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它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
二是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權利和義務是相對應而存在的,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這就要求公民:一方面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另一方面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三是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在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方面,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求公民在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產生矛盾時,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這是公民愛國的表現。
(2)我國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
1、一是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這是我們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
2、二是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這是我們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
3、三是參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4、四是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我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看過“高考時政命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