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考點]明、清(鴉片戰爭以前)(3)
時間:
未知2
歷史備考
4.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
【導讀】此考點命題的重點在農業和資本主義萌芽,但是,賦稅制度的調整和一些重要城市還是要認真掌握。通過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對中國古代主要賦稅制度的變化進行專題總結,找出其發展規律和歷史作用。手工業,近年高考雖然對此知識點沒有進行命題,但在學習時還是要很好掌握,并與唐朝手工業進行比較。除了掌握明清商業的情況外,還要與唐朝的商業進行比較。要結合本考點的知識點分析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條件,重點掌握緩慢發展的原因。
(1)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
【試題舉例】(2008·北京卷)
以下對明清時期白銀使用與流通歷史的認識,正確的是
A.“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征銀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
B.“地丁銀”加強了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C.鴉片戰爭前,外貿出超造成中國白銀外流
D.截至清朝結束,銅錢與銀兩兌換的比值沒有改變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史實和綜合分析能力。切合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以明清白銀流通為切入點,全面考查學生對這段相關歷史的記憶和分析,此題屬于中等難度題。本題的選項逐個分析起來較為困難,但是如果能夠準確記憶“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征銀是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反過來勢必會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那么就可以選出正確選項。其中B項“地丁銀”的作用是分出人頭稅,封建國家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C項鴉片戰爭前,中國外貿出超地位不會造成白銀外流,只有貿易逆差才會造成白銀外流,并且當時中國白銀外流主要是因為英國等國的鴉片走私從而扭轉貿易逆差的結果;D項到清朝結束為止,其中因為鴉片戰爭之后,白銀大量外流,導致銀價大幅上漲,與銅錢兌換比例也相應大幅增加。
(2)農業
(3)手工業
(4)商業
(5)資本主義萌芽
(6)對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