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及解析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正因此,2015年4月6日由國家旅游局依法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按照《辦法》的規定,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由省級旅游主管部門報送,或通過媒體報道和社會舉報等渠道采集;省級旅游主管部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由下級旅游主管部門報送,或通過媒體報道和社會舉報等渠道采集。自信息核實之日算起,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的保存期限為一至兩年。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公共領域是大家的,倘若沒有基本的規矩和秩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最終也無法保障。《辦法》的施行,正是給旅游者設了硬性規矩。一旦有了“記錄”,旅游主管部門要通報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補救措施,必要時,還會向公安、海關、邊檢、交通、人民銀行征信機構通報,甚至影響其今后的旅游行為。《辦法》的出臺,旨在創造一種外在的約束環境。對個人而言,不要掉以輕心,應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改掉不良習慣。對管理部門而言,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今后還應該展示執行制度的決心和行動,讓《辦法》硬氣起來,作用發揮出來。
【模擬練習】
國慶、清明、春節等各類小長假結束后,一些旅游不文明現象在媒體上定會鋪天蓋地。有人騎上雕塑、有人爬上大樹、有人在名湖中洗腳、有人一邊賞花一邊吐痰,以致有的景區保潔人員要攀巖爬壁去清理垃圾、甚至有的地方想恢復原狀都無從下手……對旅游文明的呼喚,再次成為公共話題。對于當下各類不文明出游現象,你怎么看?
【解析】
對于花樣百出的不文明行為,有的游客認為是讓自己放松、自由而已,甚至有的游客會認為這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可見中國人對于司空見慣的不文明行為,確實過于寬容了。這些現象表面上是游客的自由散漫,實際上折射出了旅游行業管理松散、文明教育缺失的根本問題。更警示我們強化旅游管理迫在眉睫,國民素質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不容忽視!
不文明行為的頻發不僅有損游客自身形象、更有損國家形象;不僅不便于旅游區保潔員清潔管理、甚至有可能導致公共場合游客間大打出手,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不僅污染了景區環境,還給物質文化遺產帶來不可恢復的毀壞。深究其原因,在種種旅游不文明行為中,確實存在因不熟悉環境和規矩不小心所致、景區環境設施不配套等客觀因素,但最主要還是:一方面,眾多游客環保意識、文明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另一方面,沒有事前教育、沒有現場勸導機制、更缺乏事后追責懲罰,整個管理松散而無序。
對待不文明旅游行為,應多管齊下、對癥下藥:第一,完善景區管理,嚴格立法執法。在醒目位置用溫馨又具引導性的語言提示游客注意自身行為,同時讓游客了解當地風俗、宗教、習慣、信仰。出臺法律規定導游及景區管理人員對會給景區和游客造成明顯傷害的不文明行為及時制止、處罰;第二,加強社會監督。媒體對不文明行為加大曝光力度的同時,引導文明出行的重要性、明確環境保護的意義、不遵守法律的后果,褒揚保護環境、文明出行、監督舉報的好人好事,引導百姓文明旅行。鼓勵游客對于不文明行為大膽舉報,形成互相監督文明出行的良好風尚。第三,真正告別旅游“任性”,歸根到底要靠公民道德素質提高。孔子曾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將政策宣傳和法制教育相結合、將道德教育和禮儀教育相結合,將管理者治理和個人自覺相結合。
只有我們每個人文明一小步,才能美麗中國一大步!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熱點背景】
為了滿足越來越高的消費水平,現如今校園信用貸款非常風靡,不需要任何抵押,動動手指就能借到錢。這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在校大學生來說無疑誘惑十足。近日,新聞報道某高校大學生因在網上貸款,欠下巨額債務無力償還,跳樓自殺。校園網絡貸款背后的那些事,你又知道多少?
【評析】
校園網絡貸款是一個新興事物,當前大學生強烈的消費需求也為網絡貸款平臺提供了商機,但是對于大學生這類人群無節制的放貸,很容易使其在被便利性和低門檻吸引的同時,忽視潛在的風險,因此網貸市場亟待健全規則,加強監管。
一方面,對于大學生而言,網絡貸款在當下“觸手可及”,不可避免會刺激他們超前消費、過度消費。而在享受到網絡貸款的好處之后,有些大學生必定會為自己的“輕率與糊涂”付出代價。另一方面,現在的個別網絡貸款對大學生門檻過低,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速度快,更有部分貸款存在審核不嚴格、高利率、高違約金的特點。即便如此,他們在明知許多大學生缺乏支付能力的情況下,卻要將其作為重點客戶群,這無疑是給大學生設置好的商業陷阱。在給大學生帶來短暫的便利之后,卻讓他們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沼之中。面對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沖擊,一些精神“缺鈣”的大學生便會陷入“連環貸”的困境之中。
在這些事件背后我們應該看到的是當下的大學生缺乏自制力,為了滿足個人的消費需求,盲目追逐網絡的新鮮事物,對于潛在的風險不甚了解,而且數量不在少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隱患。更應該反思教育的缺失,無論是學校亦或是家庭,對于孩子在理財方面,在消費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導致很多孩子為了一時的享受,誤入網貸平臺的陷阱。
為了杜絕悲劇再次發生,就要加強對投資人和借款人的雙向教育,這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首先,學校和家長應該把培育理性消費觀念當做大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大學生科學、理性的消費,教會他們確立合理的消費期望值,避免消費欲望的膨脹和經濟能力的對立。其次,對于大學生自身來說,構建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理智支配消費,把理財能力和消費能力的提升作為必修課,促使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為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互聯網經濟不是非法之地,政府監管部門應該使校園網絡貸款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健全校園網絡貸款的邊界和規則,加強對其的市場監管,增強社會規范的震懾力和約束力。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熱點背景】
日前,一組“關注農村教育農村娃”系列報道正是聚焦于此引發關注。過去一段時間,為改變農村學生上大學比例不高的現狀,阻斷社會階層固化與貧窮代際傳遞的趨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等,切實提升農村孩子上大學比例。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走進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的校門。但遺憾的是,比例的提升,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孩子的成才困境。
【剖析】
在國家加大對于農村學生政策照顧的扶持下,為何還是沒有真正的改變農村學生的就學窘境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質量與教育回報率不高,依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學生選擇盡早打工就業,寧可到大城市做“北漂”、“上漂”,也不愿參加高考;另一方面,那些走入大學校門的農村學生,不少在畢業之際又陷入擇業困境——由于缺少社會關系與創業渠道,就業之路比城市孩子狹窄,回到家鄉又有些不甘,也需要重新適應,成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夾心層群體”。
這也提醒我們,社會公平需要結果公平,更需要機會公平。就教育領域而言,教育公平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整個教育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的公平,包括優質教育資源的分布、進入重點大學的農村與城市生源比例,以及就業機會的均等獲得。從更宏觀的角度看,讓農村娃成才,提供一個貫穿成長全過程的公平舞臺,比僅僅在高考招生那一環節提供特殊關照更為重要。
如何為農村孩子提供貫穿成長始終的公平舞臺?
首先,需要打破教育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推進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均等化,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盡快縮小城鄉間、地區間差距,讓農村學生不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高考之前的整個基礎教育環節。
其次,要為農村學生提供更為公平的就業機會,改變就業競爭中那種“拼爹”、“拼關系”的狀況,完善公平競爭的制度建設,加強農村學生的就業指導,最大程度上降低農村孩子教育成本與失敗的風險,提升教育投資回報率。
最后,還要盡快搭建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之間的人才成長立交橋,鼓勵農村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更為適合的成長路徑,多元化成才,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畢竟,“為每個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更為深刻的內涵,是“為每個人提供適合的教育”。多元成才,輔之以整個社會健康的成才觀,鼓勵農村孩子畢業后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建設那個鄉村中的“中國的未來”。
“教育是實現人類平等的偉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類的發明都偉大得多。”為農村孩子提供完整教育鏈條上的公平,不僅可以為廣大農村學生帶來更多的成長紅利,也有利于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發展。因為,我們仍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去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
看過“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