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務員面試題附答案
江西公務員面試題一
【題目預測】
對于“撲克牌通緝令”很多群眾只是把它當成一種談資,也有群眾說真正抓通緝犯的還得靠警察,老百姓肯定無能為力;但是也有人說至少形成了一種氛圍,震懾通緝犯。你怎么看呢?
【解析】
“撲克牌通緝令”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這是群眾的質疑,但是反過來思考,它有沒有危害呢?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危害。群眾質疑的無非是能否起到抓捕到通緝犯的作用,就算群眾看了撲克牌未必記住,記住了未必遇得到,遇得到未必打電話等等。然而,從“撲克牌通緝令”出現的整個發展過程來看,其目的主要是通過全民參與的形式震懾通緝犯,并在此基礎上利用群眾提供的可靠有用線索對抓捕通緝犯起到積極作用,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宣傳教育方式,對全民的法律意識、法治思維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支持廣西警方的這種創新做法。
【參考答案】
“撲克牌通緝令”是廣西警方在打擊網絡犯罪形式上的創新,目的是在原有的打擊、追捕通緝犯的基礎上,利用輿論、群眾的力量盡快破案,還網絡安全、群眾安全。這種做法新鮮、有創新性,在基層群眾中,尤其是犯罪案件多發地形成很好的氛圍,群眾參與追捕,同時對犯罪分子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撲克牌通緝令”早在2003年美國與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就使用過。而在我國的首次使用是在2014年4月,廣東省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將54名有重案在身的通緝犯資料印制成一副特殊的撲克牌,借此向群眾征集線索。在撲克牌發布后犯罪份子落網多人,尤其在逃15年之久的逃犯由于在“撲克牌通緝令”心理壓力下選擇自殺后未遂被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樣,廣西警方的這種做法也會給在逃通緝犯一種心理壓力,使其被群眾的力量震懾,在此基礎上,如果有群眾識別出犯罪分子并提供可靠的信息,對案件的破獲和罪犯的逮捕是十分有幫助的。很多群眾對這種做法的效果產生一些質疑,認為群眾的力量對破案沒有貢獻,這種質疑也是警方開展工作需要反思的,說明我們的法制、法律宣傳教育還不到位,群眾的法制思維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讓警方的保平安工作更順利開展,對于犯罪分子抓捕更到位,可以采取很多創新的方式,“撲克牌通緝令”就是很好的方式,不僅震懾了犯罪分子,而且也利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在警力不足的情況下為社會平安做出了貢獻;另外,群眾的質疑也說明我們在發放特殊撲克牌的時候可以借機進行相關法律、群眾自我保護方法的宣傳教育,使群眾樹立起法律意識,積極參與其中,發揮出“撲克牌通緝令”最大的效用。
江西公務員面試題二
【熱點鏈接】
四川省紀委設計卡通形象為廉政文化代言:打開“廉潔四川”網站首頁,就能看到舉報專區的包公仔,指引舉報的電話一目了然。包公仔的語言表達十分貼近群眾,它會教網民如何舉報,如何寫舉報信,還會告知網友怎樣了解舉報受理進度等。
【預測題】
政府的一些掛在網上的政策解讀用一個公仔的卡通形象,請問你對政府政策的很好解讀有什么建議?
【參考答案】
政府的一些網上的政策解讀用公仔的卡通形象,這樣既增加了政策解讀的深刻性,又增加了政策對大眾的感召力,喜聞樂見。使百姓體會到政策是國家制定的,個人自覺遵守是應該的,國家政策與個人執行是統一的。有的紀委網站,將清正廉明包公形象見諸網站,頭戴官帽,身穿蟒袍,手持令牌,胸前綴著熊貓圖案,神態舉止有模有樣。這種卡通人物“包公仔”,語言表達十分貼近群眾,它會教網民如何舉報,如何寫舉報信,還會告知網友怎樣了解舉報受理進度等。傳遞了對腐敗“零容忍”的堅定決心,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據《人民日報》評論,“包公仔釋紀”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解讀黨紀法規、宣講紀律政策、回應社會關切、及時答疑解惑等等。再加上“包公仔釋紀”卡通形象可愛而又非常符合群眾審美觀念,想不走紅都困難。
政府政策要想群眾自覺理解執行,必須進行很好的解讀,我對解讀政府政策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要喜聞樂見。政策是為人民制定的,是要群眾理解和自覺執行的,在保持政策嚴肅性的基礎上,要講究藝術性和具體方法,把政策說教變為眾人的自覺行動,如政策解讀,可以輔之以打油詩、漫畫等形式,豐富政策的內涵。
二是要有針對性。政策解讀,要根據政策的指導思想等主要內容,采取不同的解讀方式。根據政策的內容特點,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解讀,不搞花架子,使解讀符合實際,符合民意,切實有效。
三是要有系統性。政策解讀,要有計劃地進行,比如,政策的背景、政策的重要性、政策的實施步驟等,全面、有序地進行,使群眾增強對政策的理解深度。
四是要抓好機制。政策解讀,要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機制。任何政策出臺,都要把政策的來龍去脈,宣傳好,促進政策落實。形成有效的政策解讀機制,使政策連接起群眾,成為黨、國家與群眾聯系的紐帶。
江西公務員面試題三
清明小長假結束了,但人們關于假期的討論遠沒有結束。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依法優化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從那以后,周末2.5天休假模式持續引發公眾熱議,不少人都誤認為這個模式是休假的“尚方寶劍”。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至少8個省份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包括廣州在內的許多地市也已出臺實施細則,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實行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這些落地意見和實施細則與國家精神一脈相承,再次說明周末2.5天休假并不是“一刀切”式普惠制度。
【熱點解讀】
正確認識這一休假模式,需要把握好三個關鍵詞:鼓勵、夏季、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也就是說,這不是一項強制性政策,而且規定時間段只有夏季,針對的是有條件的,而不是全部地方和單位。這應該是周末2.5天休假與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帶薪休假的最大不同。這項鼓勵性政策惠及的群體和人數,注定是在一定范圍內的。
對于周末2.5天休假,地方和單位有比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特別是在評價是否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上。在實行過程中,要防止出現兩類現象:一是本來不會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卻以“影響”為名拒絕職工正當休假;二是肯定會影響到,卻以“沒影響”為由給職工全員放假。前者多出現在一些低端中小企業,它們高度看重經營利潤,常常追求職工最大價值化,這類企業的職工有的甚至連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帶薪休假的權利都得不到保證,遑論鼓勵性的周末2.5天休假。后者多出現在一些窗口服務行業,它們主要是一些服務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往往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職工利益,而職工休假對單位自身運行也影響不大,但可能對其服務對象造成直接影響。這是兩類對比鮮明的極端現象,盡管都是少數,卻明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而且無形中會放大公眾的休假權利鴻溝,因此需要警惕。
中國旅游休閑消費正迎來黃金發展期,但旅游供需上的時空錯配問題卻愈發突出,現有“一刀切”式的假期安排也有其不盡合理之處。從這個意義上說,鼓勵周末2.5天休假,堪稱一項創新性假期設計,既符合旅游業發展需求,也符合人們對更多假期的期待。同時,我們也要正確認識、理性看待這一假期安排。短期來看,不是每個地區、每個單位、每個人都能享受周末2.5天休假,尤其是那些帶薪休假都不能保證的企業和單位,即便有指導意見護航,許多人恐怕依然會面對“有假難休”的無奈。長期來看,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整體提升,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健全、單位和企業文化的成熟,相信更多的地區、更多的單位、更多的人可以更加靈活從容地安排假期。這需要一個鼓勵、引導、完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看過“江西公務員面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