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面試題庫及答案(2)
公務員考試面試題庫三
陳先生一家三口準備出境旅游,需要明確一位親人為緊急聯絡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可問題來了,需要書面證明他和他母親是母子關系。可陳先生在北京的戶口簿,只顯示自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戶口簿,早就沒有了陳先生的信息。在陳先生為此感到頭大時,有人指了一條道:到父母戶口所在地派出所可以開這個證明。先別說派出所能不能順利開出這個證明,光想到為這個證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陳先生就頭疼惱火:“證明我媽是我媽,怎么就這么不容易?”而更令陳先生窩火的是,這一難題的解決,最終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錢,就不需要再去證明他媽就是他媽了。
【預測題目】
某旅客辦理出境游時填寫緊急聯系人為自己母親,旅行社要求書面證明母子關系,該旅客短期內無法證明,隨后向旅行社交了60元此事得到解決。在我國當下社會還存在群眾辦證多,辦證難的問題,但是有時卻會出現特事特辦或者交錢又能快速辦理的現象,面對這樣的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
這道題測評要素為綜合分析能力。題目考查由具體熱點事件引出的我國歷史遺留問題,具有歷史性和宏觀性,考察考生對于社會轉型期熱點問題的認知,考察考生對具體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能力,此類題目具有一定難度,教育專家帶領各位考生一點一點揭開它的面紗。
觀點:不難看出這個社會熱點折射出的是我國辦證多,辦證難的社會問題,我國目前的社會背景是處在轉型期,一直提出簡政放權的基本理念,但目前辦證多,辦證難問題還未得到解決,這與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因此需要我們繼續努力找到問題結癥并加以解決。
分析: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跟以下幾個方面相關:
一是要辦證件數量大。人一生差不多要辦103個證件,但是這么多的證件有些卻可以像旅行社一樣,旅客交60塊錢就能解決,那這樣的證書有沒有必要?
二是辦事流程不清晰,部門職責交叉,部門之間怕擔責,就形成一種相互推諉。導致辦證效率低,辦證難度大,一個簡單的證明群眾往往要跑四五趟甚至十幾趟。
三是辦證時辦事人員臉難看,態度差,跟群眾講解不耐心不細心,讓辦證的難度無形加大。
四是全國信息網尚未建立,辦事辦證方式過于落后。如果建立就可以輸入個人有效信息后迅速在網上進行查詢,提高辦事效率。
注意:許多考生認為題目分析到這里已經完事,但事實并非如此,在這里教育專家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注意審題,題目中還提到了特事特辦就能很快蓋章辦證。所以從這個層面我們還要分析辦證多辦證難導致的一些次生問題,比如群眾無奈選擇辦假證,再比如權利下的快速辦證讓我們對辦證問題更是覺得不公和寒心,這是缺乏依法辦事的理念導致的。
對策:簡政放權迫在眉睫,但是如何簡如何放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政府部門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做到依法行政,改進工作作風。真正按程序辦事,而不是按領導意愿辦事,提高效率,樹立群眾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的基本理念。
第二點,劃分清晰的權力清單。國務院過去一年一直在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相配套的一項制度。如果說各個部門不清楚自己的權力清單,那么就是說它以后把一些正常的辦事過程都會變成特事特辦。
第三點,切實落實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減少辦事流程,避免因辦證蓋章導致影響國家整體發展速度。
公務員考試面試題庫四
各大城市“看海”的新聞見諸報端。今年雨季以來,我國已有40個以上的城鎮在汛期遭受了內澇。“看海”在我國不少城市已不鮮見甚至每年汛期都會發生。一遇到降雨,市民街頭撈魚、劃船,公交車變輪渡車被水淹沒、低洼位置的住家和小區成了水中一景、市區多處路段出現積水,部分路段通行一度中斷。
上海最大的一次降雨中重災區正是上海的中心城區。紅色強暴雨區域是上海市的“雨島”,即極端降水發生地方,而郊區則雨量很小。不僅是上海,部分城市的一次性強降水也變得非常突然,時間也很短,預報難以準確,這就讓城市交通管理造成一系列混亂,如果不應對,將來會給市民造成很多不便。地下管廊建設落后引發的城市內澇,已經成為嚴重的“城市病”,甚至多次造成傷亡。新區的洪澇反映出城市規劃思路問題。
中國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香港大公報30日評論稱,這一舉措可謂順應民心所向。地下管廊建設落后引發的城市內澇,已經成為嚴重的“城市病”。
【理論分析】
(一)出現內澇的原因
1、城市現代步伐不斷加快,城鎮化推進也不斷加快,攤大餅的現象不少,重量不重質。特別是一些超級城市不斷擴張,樓多樓高、人多車多,導致空氣中粉塵顆粒物較多,容易產生凝結核,產生降水,使得城市地區失去了自然溫度調控,導致城市頻頻出現極端天氣。
2、許多城市地下排水管廊建設嚴重滯后,設施老化,標準低。城市大量的硬質鋪裝,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時水滲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滲,也容易形成這段路面的積水。
3、城市植被稀疏,水池、塘、湖較少,無法貯存雨水,一旦下雨則容易形成積水。
4、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循環發生變化,大氣環流出現異常,造成了異常天氣氣候事件不斷發生的復雜局面,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的頻次、強度有增多、增強的趨勢。
(二)解決內澇的對策
1、國家提出構建“海綿城市”概念。即將城防內澇市建設比作一塊海綿:在汛期來臨之時能做到滲、排、蓄結合。例如高樓負層建筑或者地理位置低洼的地區鋪設具有快速下滲功能的磚;
2、增加城市綠化建設,植被增加可有效蓄水;
3、完善地下排水管廊建設,加大投入擴大面積、科學規劃提高排蓄能力。同時做到科學護理于疏通;
4、城市溝塘、河道、湖泊、濕地等是城市蓄洪、排水的重要載體,不能隨意填埋侵占;
5、城市建筑物的房頂可以種植綠色植被;
6、居民提高文明素質,提高防澇意識。
看過“公務員考試面試題庫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