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邏輯判斷復習指導
行測邏輯判斷復習方法
理性思維是考試中需要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建立在邏輯推理基礎之上的思維方式。因此,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對理性思維的培養,形成慣性,增加考試取勝的籌碼。
(二)掌握必備邏輯知識
必備的邏輯知識,即能在考試中快速解題所必需的知識。具體分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兩大部分。
必然性推理的知識包含直言命題和復言命題兩部分:直言命題部分需要掌握對當關系、概念間關系、三段論推理、變形推理和直言模態命題,復言命題部分則要掌握各種復言命題的含義、真假關系及推理規則。這部分內容知識點較多且較難理解,大家復習時要注意結合實例理解知識點的含義。
可能性推理部分重在把握論證結構,要掌握六大題型,即削弱型、加強型、前提型、解釋型、評價性和結論型的論證相關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重點掌握削弱型題目的解題方法。
(三)模擬訓練提升考試水平
在具備一定的邏輯知識和解題方法的基礎上,要進行一定量的模擬訓練。通過練習不但可以查缺補漏,還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這樣在實際做題時,很多步驟都可以在大腦中快速完成,也就提高了解題速度。
(四)深度把握解題技巧
每一類邏輯題目都是有一定的解題技巧的,這些技巧是解答這一類題目的關鍵,因此,考生在備考階段要多做習題,把握出題人的命題思路,并在解題中熟練運用各種解題方法,快速且準確做出題目。
對于難度較大的分析推理類題目,更要熟練掌握找突破口法、假設法、排除法、排序法、圖表法、計算法等六大解題方法,以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行測考試邏輯判斷例題
1.有人說:“只有警察學院畢業的人才能參加政法系統的招錄考試。” 如果以上說法是真的,以下可能為真的是:
I.小王畢業于A省警察學院,沒有參加B省政法系統的招錄考試
Ⅱ.大王畢業于交通學院,參加了政法系統的招錄考試
Ⅲ.小李畢業于政法大學,沒有參加政法系統的招錄考試
Ⅳ.大李畢業于A省警察學院,參加了B省政法系統的招錄考試
A.I、Ⅲ
B.Ⅱ、Ⅲ、Ⅳ
C.I、Ⅲ、Ⅳ
D.I、Ⅱ、Ⅲ、Ⅳ
2.西方的法治,盡管并不排斥道德,但無疑在宣揚法律之上的同時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道德,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情感危機與道德淪喪就是明證:傳統的德治卻是主張德主刑輔,法是德的附屬,貶抑了法的作用,也與時代的發展不相適應。所以,對二者都要加以揚棄和改造,抽取各自的合理內核,進行結構重組,建立全新的德法并治的二元體制。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上述論述的假設前提?
A.道德與法律都是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
B.法律在協調人際關系中的作用已越來越小
C.道德與法律在協調對象、內容和手段方面有所不同
D.必須堅持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才能使社會穩定
3.調查人員發現,被害人曾兩次向朋友提到了被威脅的事,一次是1996年5月,她向男朋友周某提出分手,周某威脅要毀她的容。另一次沒有說時間,只說她在6年里經常受到周某的威脅。
以上事實最好地支持了下面哪項?( )
A.被害人1996年5月開始受到周某的威脅
B.周某威脅了被害人6年
C.被害人是被周某殺害的
D.被害人因要和周某分手而經常受到威脅
4.只有門球打得好的人才能加入門球協會;所有門球協會的人都戴著太陽帽,有的退休老同志是門球協會會員;某街道的人都不會打門球。
由此不能確認真假的一項是( )。
A.該街道上的人都不是門球協會會員
B.該街道上有的人戴著太陽帽
C.有的退休老同志戴著太陽帽
D.有的退休老同志門球打得好
5.某地一企業今年招聘時,平均每個職位的應聘人數比去年減少了30%。因此,該公司對求職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推論的一項是( )。
A.今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人數比去年有所增加
B.今年到該地求職的總人數有所減少
C.該企業今年招聘的部分職位應聘人數多于去年
D.該企業今年招聘的職位有八成提高了用人標準
行測考試邏輯判斷例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由題干可知“警察學院畢業”是“參加政法系統招錄考試”的必要條件。根據必要條件假言推理規則,否定前件則可否定后件,即沒有從警察學院畢業就一定不能參加政法系統招錄考試,Ⅱ為假;其余項均可能為真。故答案選C。
2.答案: C
解析: 本題屬于論證類單觀點類題目,具體為前提假設類題目。實際上論點即是“對二者都要加以揚棄和改造,抽取各自的合理內核,進行結構重組,建立全新的德法并治的二元體制。”題干論點強調要將法治和德治結合,要求考生選擇前提,本題可以采取代入法。C選項強調兩者在協調對象等方面有所不同,正因為有所不同,才需要將兩者結合來應用,即正是因為C這一前提才產生了題干的論點。A選項強調的兩者的作用,D選項強調兩者結合帶來社會穩定,均與題干中是否需要將兩者揚棄和改造無關;B選項提到法律的作用越來越小,但是題干中沒有明確法律的作用有何變化,故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3.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題干主要信息
題干的內容是被害人向朋友講述她被男友威脅的事情。一次發生在1996年5月,因提出分手而受威脅,另一次只是在6年里經常受威脅。
第二步:分析題干信息,并結合選項得出答案
被害人在講述自己在6年里經常受男友威脅時,并沒有說明開始受到威脅的時間,所以不能斷定是否從1996年5月開始就受到威脅,也不能斷定是因為1996年5月她提出分手之后而經常受到威脅,A、D兩項無法推出。題干沒有說明被害人是否死亡,無從得知被害人是否被周某殺害,C項屬于無關選項。B項可從題干直接推出,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B
解析:
5.答案: D
解析:
本題為削弱題型。
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
論點:該公司對求職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論據:平均每個職位的應聘人數比去年減少了30%
第二步:判斷削弱方式
本題論點和論據間存在因果關系,需要削弱論點。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D項,招聘的職位有八成提高了用人標準,即應聘人數降低另有他因,并非公司對求職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削弱了論點。是答案。
A、B均擴大了范圍,與該企業應聘人數是否減少無關,屬于無關選項;C項,部分職位的范圍不明確,不能代表整體,無法削弱選項。
故正確答案為D。
行測邏輯判斷復習指導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