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題目帶答案
廣西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題目(一)
A、看表的頻率決定經濟發(fā)展速度
B、經濟發(fā)展速度決定看表的頻率
C、早些時候,荷蘭人的看表次數超過香港
D、美國人的看表次數總是世界第一
2、某學校新來了三位年輕老師,蔡老師、朱老師、孫老師,他們每人分別教生物、物理、英語、政治、歷史和數學六科中的兩科課程。其中,三個人有以下關系:(1)物理老師和政治老師是鄰居;(2)蔡老師在三人中年齡最小;(3)孫老師、生物老師和政治老師三人經常一起從學校回家;(4)生物老師比數學老師年齡要大些;(5)在雙休日,英語老師、數學老師和蔡老師三人經常一起打排球。
根據以上條件,可以推出朱老師教( )
A、歷史和生物
B、物理和數學
C、英語和生物
D、政治和數學
3、爸爸、媽媽只要有一個人在家時,孩子可以留在家里;爸爸、媽媽都出差時,家中必須有人照顧孩子,才能把孩子留在家里
根據以上條件,下列判斷必定成真的是( )。
A、爸爸出差時,孩子不能留在家里
B、媽媽出差時,孩子不能留在家里
C、孩子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外出
D、爸爸、媽媽出差時,可以由外祖母在家照顧孩子
4、食用碘鹽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但過量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對此,有專家指出,只要食用量不超過專業(yè)部門規(guī)定的標準,它的危害就完全可以避免。因此,人們對于食用碘鹽的擔心是毫無必要的。要使上述結論成立,所需要的前提是( )。
A、很少有人大量食用碘鹽
B、目前數據顯示,碘鹽只對極少數的使用者產生了副作用
C、碘鹽的副作用對人體的傷害并不大
5、長期以來A市人口一直保持負增長,由教育專家據此認為,由于學齡兒童人數日益減少,A市小學和初中的在校生人數將越來越少。下列( )項如果正確,將最有力地指出教育專家的推斷是有缺陷的。
A、由于種種原因,有個別非婚生育或非法生育二胎的現象沒有得到有效統(tǒng)計
B、隨著外來務工人員的急劇增加,他們的子女將就近在A市讀小學和初中
C、由于撤點并校的實施以及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近年來A市不少小學和初中的就讀人數大量增加
D、在校人數的減少,將使小班化教學得到真正實現,從而有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
廣西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題目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題干的對象及其關系
第一句指出經濟發(fā)展快,看表次數相對多。第二句指出經濟發(fā)展慢,看表頻率低。第三句列出若干國家經濟發(fā)展速度的排序,但強調排序會變化。
第二步:判斷整體關系
看表頻率與經濟發(fā)展有關,但從題干不能推出二者絕對相關。
第三步:判斷選項
A 把看表頻率和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弄反,并且過于絕對,A錯誤。B 也過于絕對,B錯誤。題干指出排序會變化,因此美國并非總是第一,D錯誤;“早些時候”的排序中,“荷蘭排在香港之前”,由此可推出“荷蘭人的看表次數超過香港”,C正確。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①由“(3)孫老師、生物老師和政治老師三人經常一起從學校回家”可知,孫老師不教生物和政治。
②由“(5)英語老師、數學老師和蔡老師三人經常一起打排球”可知,蔡老師不教數學和英語。
③由“(4)生物老師比數學老師年齡要大些”可知,年齡上:生物老師數學老師,因為蔡老師不教數學,且蔡老師年齡最小,可知蔡老師不教生物。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將題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到一個表中
由上表知朱老師教生物,由第一步中的③知,孫老師是數學老師。結合(5),知英語老師為朱老師;結合(3),知政治老師是蔡老師;結合(1),知物理老師也是蔡老師。
繼續(xù)填表可得:
第三步:判斷正確選項
由上表可知,朱老師教生物和英語,故正確答案為C。
老師點睛: 用排除法,由給定條件(2)、(3)、(4)知,孫老師、蔡老師都不教生物,那么只能是朱老師教生物,觀察選項,排除B、D項。由(3)知,蔡老師教政治,又由(1)、(5)知,蔡老師教歷史,排除A項。故本題答案選C項。
3、答案: D
解析:
本題題干翻譯為:留在家里→爸爸在家或媽媽在家;留在家→家中有人照顧。A、B是明顯的否定前件,根據推理規(guī)則否定前件得不出必然性的結論,排除。AB兩項基于生活也能排除,爸爸出差,并不能得到孩子一定不在家,因為媽媽在家孩子就可以留在家。同理,B項也是假的。C項和本題無關,本題討論孩子留不留在家喝爸媽是否在家的關系,C項說能不能一起外出。C項排除。D項正確,爸媽出差,外祖母在家,孩子就可以留在家。
4、答案: D
解析:
題干中論點是人們對于食用碘鹽的擔心是毫無必要的。論據是只要食用量不超過專業(yè)部門規(guī)定的標準。論點和論據之間同樣沒有直接聯(lián)系,建立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也就是如果按照規(guī)定標準食用,那么就不必擔心。D項中所有人都按照規(guī)定標準食用,因此本題答案為D項。
A、B、C都有一定的加強作用,但是都是采用增加論據的方式,弱加強。
在形式論證的題目中,首先一定要分析出論點,以及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其次根據兩大原則做排除,最后選擇最能支持或削弱的選項。同時在這道題目中,還可以用否定代入法驗證,第一步弄清楚推理的前提和結論分別是什么,第二步找出被選項,放入題干的推理后如果使推理不成立或者使結論的可靠性降低,那么這個選項就是正確答案。
5、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找到論點和論據
本題論點是由于學齡兒童人數日益減少,A市小學和初中的在校生人數將越來越少,論據是長期以來A市人口一直保持負增長。
第二步:判斷削弱方式
論點強調學齡兒童人數日益減少,論據強調A市人口一直保持負增長,論點與論據間存在明顯因果關系,需削弱論點。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B項“外來務工人員急劇增加,他們的子女將就近在A市讀小學和初中”直接削弱論點。A中的“統(tǒng)計不全”削弱力度沒有B項強;C項“撤點并校”只是學校少了,A市的學生還是那么多,不能削弱論點;D項“人數減少有助于教育質量提高”是加強項。故正確答案為B。
廣西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題目(二)
1、在某環(huán)線公共汽車上,一位乘客上車不久發(fā)現自己手提袋被人割開,裝在里面的移動電話不見了。乘客說:“上車前手提袋還是好好的”,因當時還沒有人下車,司機于是把車開到附近派出所。經調查發(fā)現移動電話被人扔在椅子下面。嫌疑人有甲、乙、丙、丁。
甲說:“是乙干的。”
乙說:“是丙干的。”
丙說:“反正不是我干的。”
丁說:“乙是誣陷。”
他們當中只有一個說假話,扒手只是一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某地有一名熱心的理發(fā)師,他只給村子里的所有不給自己理發(fā)的人理發(fā),而村子里所有不為自己理發(fā)的人都來找這位理發(fā)師理發(fā),則這位理發(fā)師( )。
A、給自己理發(fā)
B、叫人為他理發(fā)
C、從不理發(fā)
D、不存在這樣的人
3、銅容易和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相互作用,生成銅銹。但金幾乎不跟空氣中的元素發(fā)生作用。因此( )。
A、金比銅貴
B、人們比較喜歡金
C、金的天然化合物較多
D、金不生銹
4、在某次交通整治民意代表座談會的代表中,一個是黑龍江人,兩個是北方人,一個是廣東人,有兩個人只負責客運業(yè)務,三個人只從事貨物運輸。
如果以上的介紹涉及了該次座談會的所有代表,則參加這次座談會的代表( )。
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
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
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
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
5、下派干部中:有三個人是到基層鍛煉過的,四個是山東人,兩個是濟南人,五個是研究生學歷。以上情況涉及了開現場會的所有人員,其中濟南人不是研究生學歷,那么開現場會的全部人數是( )。
A、最少5人,最多12人
B、最少7人,最多12人
C、最少5人,最多14人
D、最少7人,最多14人
廣西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題目答案
1、答案: B
解析:
由題干可知乙、丙所說相互矛盾,則必有一假,假設乙說假話,則其他三人說真話,與題干符合,假設成立。再由甲所說的,可知扒手是乙,選B。
2、答案: D
解析:
3、答案: D
解析: 由題干“金幾乎不跟空氣中的元素發(fā)生作用”可以知道,金不會像銅那樣生銹,其天然化合物就更少,金與銅的價值及人們比較喜歡金與此并無關聯(lián),因此,答案D正確。
4、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分析題干中的概念間的包含關系
題干中“北方人”包含“黑龍江人”。
第二步:分析并得出相應結論
2個北方人包含1個黑龍江人,與1個廣東人是反對關系,又知2個人只做貨客運業(yè)務,3個人只從事貨物運輸,即做生意的共5人。因此最少的人數是當2個北方人同時包含黑龍江人和做生意中的2個人,另外3個做生意的人中包含1個廣東人時,因此最少人數為:2+3=5;最多的人數是當只有2個北方人中包含1個黑龍江人,其他的均不相互包含時,因此做多人數為:2+1+2+3=8,綜上,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觀察題干
題干中人員的身份存在交叉,要求得出總的人數。
第二步:根據題干進行推導
根據常識可知,“山東四人”和“濟南兩人”可包含,因此最多減兩人。
由題干“濟南人不是研究生學歷”可知,“濟南人”與“研究生”不可交叉,因此最少加兩人。
綜上所述,可以列出計算式:3+4+2+5-2=12;5+2=7 。故正確答案為B。
看過“廣西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題目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