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羽毛球公開賽8月2日賽程
澳大利亞羽毛球公開賽8月2日賽程
【1號場地】
1、李洋/王麒麟 vs 阿尤布/陳蔚強
2、全奕陳 vs 王子維
3、趙俊鵬 vs 鄧浩林
4、斯里坎特 vs 西本拳太
5、馮彥哲/黃東萍 vs 陳健銘/賴沛君
6、桃田賢斗 vs 喬納坦
7、高昉潔 vs 因達農
8、李美妙 vs 楊佳敏
9、張課琦/李芷秦 vs 喬丹/梅拉蒂
10、瓦爾達尼 vs 沈有振
11、曼珠納特 vs 駱建佑
12、李梓嘉 vs 梁峻豪
13、金廷 vs 伍家朗
【2號場地】
9、普蘭諾伊 vs 李卓耀
12、雷斯塔維托 vs 王高倫
【3號場地】
4、黃智勇 vs 常山干太
7、許邦榮/張湄鑫 vs 許永凱/陳薇涵
【4號場地】
1、松山奈未/志田千陽 vs 許尹鏸/李芷秦
3、周天成 vs 陳延澤
8、程星/陳芳卉 vs 金子祐樹/松友美佐紀
11、楊燦 vs 戚又仁
12、翁泓陽 vs 奈良岡功大
13、喬治 vs 拉克什亞
羽毛球場地
羽毛球比賽場地為正方形,最好用白色線或黃色線標明,線均寬4厘米,中線寬度的4厘米平均分在左、右發球區;前、后發球線寬度的4厘米劃在發球區長度3.96米以內,所有其它邊線寬度的4厘米,一律劃在規定的場地面積以內。網柱應安放在雙打邊線的中點上,它的高度從球場地面起算為1.55米。 羽毛球技術概述 全面、正確、合理、熟練地掌握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技術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基礎與關鍵。一個完整的羽毛球技術動作包括:判斷站位—反應啟動—移動到位—揮拍擊球—回位準備這樣五個環節,但出于敘述上的方便和有利于訓練,通常習慣將它分解成手法和步法來來分別進行介紹。
羽毛球球網
應用優質深色天然或人造纖維制成,網孔大小在15—20毫米之間,網長6.10米,寬0.76米。網的上緣縫一道75毫米對折的白布邊,用繩索或鋼絲繩穿起來,適當拉緊使球網中央頂端離地面1.524米,兩端網柱處離地面1。55米。
正確的準備姿勢
1、準備姿勢
要提高接發球的質量,首先要有正確的準備姿勢。
單打接發球的準備姿勢:(以右手握拍為準)通常應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側身對網,重心放在前腳上,膝關節微曲,后腳跟稍提起,收腹含胸,注視對方發球的動作;雙打接發球準備姿勢與單打基本相同,只是膝關節屈得多一些,以便能直接進行后蹬起跳。也有的接發球準備姿勢以右腳在前,左腳在后,這種準備姿勢僅少數人采用。
2、站位
接發球的站位是否合適對發球方的關系很大,如接發球站位有錯誤,會造成明顯的漏洞,就有可能給發球方造成發球搶攻戰術運用的好機會,因此應選擇一個合適的`接發球站位。
單打接發球站位:應站在離前發球線約1.5米處,在右區應站在靠近中線的位置,以防發球方以平射球攻擊頭頂區域。在左區則站在中線與邊線的中間位置上。
雙打接發球站位:比單打更有講究,一般接發球站位法是站在離中線和前發球線適當的距離,在右區時要注意不要把右區的后場靠中線區暴露出來;在左區時注意保護頭頂區。雙打搶攻站位法應站在離發球線很近,前腳緊靠在前發球線,而且身體傾斜度較大,球拍高舉,這種站法以進攻型打法的男選手居多。
較為穩妥的站法是站在離前發球線有一定距離,身體類似單打站位法,這種站法是在思想混亂、無法適應對方發球情況下采用的過渡站位法,一般業余選手多采用這種站位法。另外,還有特殊站位法,即以右腳在前,站位與一般站位法類似,接發網前球時右腳一步蹬上網擊球。
羽毛球的好處
一、打羽毛球讓人“眼明手快”
打羽毛球能讓人練得“眼明手快”,原因很簡單,因為打球時雙方要經常觀察對手揮拍姿式和高速飛行中的羽毛球,眼睛緊緊追尋高速飛行的物體,眼部的睫狀肌就會不斷地收縮和放松,大大促進了眼球組織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了睫狀肌的功能,長期鍛煉就能提高人的視覺靈敏度和眼睛的反應能力。
對于普通的羽毛球愛好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過度用眼的人來說,如果能堅持打羽毛球,視覺敏感度將會明顯提高。
二、打羽毛球強心又減肥
打羽毛球需要運動者在場地上不停地進行腳步移動、跳躍、轉體、揮拍,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因此,可以增加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鍛煉者全身血液循環,增強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
據統計,大強度羽毛球運動者的心率可達到每分鐘160~180次,中強度心率可達到每分鐘140~150次,低強度運動心率也可達到每分鐘100~130次。
長期進行羽毛球鍛煉,可使心跳強而有力,肺活量加大。同時,羽毛球運動也很適合減肥人士。
在羽毛球運動中,需要不停地運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握拍、揮拍,還要充分活動踝關節、膝關節、肩關節、髖關節等部位,所以對于全身肌肉和關節的鍛煉是很充分的。
而且,你在撿球、接球的過程中,又會不斷地彎腰、抬頭,這樣,也使腰部、腹部的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堅持打羽毛球,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身體苗條了,肌肉緊實了,體力也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