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次遭遇140年最強降雨,記錄創新高
北京:本次遭遇140年最強降雨,記錄創新高
近期,北京迎來了一場極端強降雨天氣,持續從7月29日20時至8月2日07時。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降雨量極值出現在昌平的王家花園水庫,達到了令人震驚的744.8毫米。
這次降雨不僅打破了北京地區降雨量的歷史記錄,也超過了140年以來任何一個降雨事件的極值。根據記錄顯示,北京地區最早有儀器記錄到的降雨量發生在1883年的7月23日至29日,當時的降雨量為510.3毫米。而在1891年的同一時期,降雨量達到了609毫米,成為之前記錄到的最大降雨量。直到2012年的7月21日,北京地區記錄的最大降雨量為541毫米。
這次創紀錄的降雨量對北京地區帶來了巨大影響,不僅造成交通擁堵和水浸現象,還給居民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當局已經采取了緊急措施,以確保市民的安全和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
總結評價:北京在過去的幾天內遭遇了一場極端強降雨,創下了140年來的降雨記錄。這次降雨量的創紀錄使得北京地區面臨了巨大的挑戰,需要積極應對和采取措施來保障公眾的安全和正常生活。
降雨量
降雨量1mm是毛毛雨、小雨、陣雨,需要打傘。
關于小雨概念:
1、1小時內的雨量小于等于2.5mm的雨;
2、24小時內的雨量小于10mm的雨。
小雨是降水等級的6級劃分方法中除痕量降水外的次低降水強度等級。
關于陣雨:
1、陣雨多發生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其余三個季節也時有發生;
2、雨量不定,來去快,雨時短;
3、時間不連續,來得快去得快,或者時有時無;
4、空間上的不連續,即陣雨范圍上分布不均;
5、強度上的不連續,時小時大。
降雨量級別劃分:
毛毛雨、小雨、陣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0.1 - 4.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0.1 - 9.9。
小雨 - 中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3.0 - 9.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5.0 - 16.9。
中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5.0 - 14.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10.0 - 24.9。
中雨 - 大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10.0 - 22.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17.0 - 37.9。
大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15.0 - 29.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25.0 - 49.9。
大雨 - 暴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23.0 - 49.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38.0 - 74.9。
暴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30.0 - 69.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50.0 - 99.9。
暴雨 - 大暴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50.0 - 104.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75.0 - 174.9。
大暴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70.0 - 139.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100.0 - 249.9。
大暴雨-特大暴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105.0 - 169.9;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150.0 - 239.9。
特大暴雨:12小時降水總量(毫米)>= 140.0;24小時降水總量(毫米)>= 250.0。
降雨量測定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
如果你手邊沒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擔心,利用一些常見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個,效果也相當不錯。取一個口徑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紙制碗(可選用大小合適的方便面紙碗),在其底部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將碗放在一個無蓋的罐子上。罐內有一玻璃瓶,瓶口與碗底的小洞相接。簡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簡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將它放在離地70厘米高處(筒口距地面的距離)承接雨水。雨停后,用秤稱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當于1毫米的降雨量。
另外,人們也可以從降水情況來判定雨的等級:下小雨時,一般雨點清晰可辯,沒有飄浮現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濺;地面泥水淺洼形成很慢;至少兩分鐘以上才會潤濕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降中雨中,雨水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濺;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頂有沙沙聲。下大雨時,雨如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處飛濺,水潭形成很快;屋頂雨水有喧鬧聲。
另外,還可以用測定降水量的儀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計兩種。雨量器是用于測量一段時間內累積降水量的儀器。外殼是金屬圓筒分上下兩節,上節是一個口徑為20厘米的盛水漏斗,為防止雨水濺失,保持器口面積和形狀,筒口用堅硬銅質做成內直外斜的刀刃狀;下節筒內放一個儲水瓶用來收集雨水。測量時,將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內讀取降水量毫米數。降雪季節將儲水瓶取出,換上不帶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內,待雪融化后再讀數,也可將雪秤出重量然后根據筒口面積換算成毫米數。
雨量器的類型:
1、翻斗式雨量計:分感應器和記錄器兩部分,其間用電纜連接。感應器用翻斗測量,它是用中間隔板間開的兩個完全對稱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繞水平軸轉動,從而使兩側容器輪流接水。
當一側容器裝滿一定量雨水時(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轉,將水倒出,隨著降雨持續,將使翻斗左右翻轉,接觸開關將翻斗翻轉次數變成電信號,送到記錄器,在累積計數器和自記鐘上讀出降水資料。
2、虹吸式雨量計: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狀和大小與雨量器相同。當雨水經過漏斗導入量筒后,量筒內的浮子將隨水位升高而上浮,帶動自記筆在自記紙上劃出水位上升的曲線。
當量筒內的水位達到10毫米時,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筆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記錄。自記鐘給出降水量隨時間的累積過程。
3、稱重式雨量器:通過稱量容器中捕獲的雨水而實現記錄降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