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1)
《儒林外史》掀掉了臉譜,代之以真實的細致的描寫,揭示出人物的性格。自然景物的描寫也舍棄了章回小說長期沿襲的模式化、駢儷化的韻語,運用口語化的散文,對客觀景物作精確的、不落俗套的描寫。
《儒林外史》改變了傳統小說中說書人的評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稱隱身人的客觀觀察的敘事方式,讓讀者直接與生活見面,大大縮短了小說形象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2)
翻到《儒林外史》第一回,便看到了放牛娃王冕自學畫荷花成才的故事,想想小學教材上《王冕學畫》的典故恐怕就出自這里,這不禁讓我增添了幾分熟悉親切之感。
讀完第一回,得知王冕聰慧好學,憑借自己的技能和才干孝順母親、自食其力,當他得知朝廷要他出來做官時,他帶上母親連夜逃到了會稽山。因為他知道一個人無論出身怎樣,一旦入朝為官便是身不由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活動,只能是一具朝廷的提線木偶。王冕自始至終沒有邁進科舉的大門,不為功名利祿所累,最終成為了一個瀟灑磊落的人。
《儒林外史》這本書不僅有豐富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3)
《儒林外史》毫無疑問是一部值得深究的諷刺小說,眾多名人對它評價都甚高,比如說魯迅先生,他只用“偉大”形容過兩部書,一部是《史記》,另一部便是《儒林外史》。吳敬梓之所以能寫出這么偉大的作品與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他的親生父親把他給了他叔叔吳霖起,成年的時候他隨著父親到各處做官,因此有機會了解到官場不為人知的內幕,這對他作品中揭示官場的腐朽有很重要的作用。
2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作為一個官宦子弟家的嗣子,對于家里的財產基本沒有爭奪的權利,于是他就眼睜睜的看著那一群虛偽的親族為爭奪家產撕破臉皮,他徹底看清道德的丑惡本質,那些表面衣冠楚楚的晉紳在金錢面前還是揭開了虛偽的面紗。這個生活經歷對他日后的創作又是一個積累。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4)
《儒林外史》主要說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士對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嚴監生吝嗇,愛錢如命,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相反,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場就是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親人花一點錢都不肯,充分得體現出嚴監生愛錢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于鄉村的王冕,因家里沒錢,就去放牛。但他喜歡讀書,所以每天賺的錢都去買書看。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成了縣內的名人,許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過著隱居的生活。說明他討厭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儒林外史》教會了我要大方,不能貪小便宜。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5)
《儒林外史》里描寫了好多讀書的儒家弟子,卻只注重“食”而不注重消化,就是不注重“用”。這些人,就是讀了一輩子死書,也不會獲得知識的力量。其中有一位叫王冕的讀書人就和他們有些不同。他從小就因為家里面窮,家境很貧寒,為鄰居家里放牛。在牛背上,王冕也不忘記讀書,他很刻苦,也很愛讀書。我想學習他愛讀書,還有刻苦的精神。
還有在拿起這本《儒林外史》品讀的時候,我常常為古時候的讀書人,甚至是有名的人的可笑而嘆息,為當時的貪官和黑暗的社會感到丑陋和憤怒。我高興我生活在現在社會,我有很好的讀書的環境,很好的學習機會,我要好好的珍惜。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6)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所著力描寫的一個主要人物。有人說透過杜少卿能看到作者吳敬梓的某些身影,對此我沒有研究,也不敢妄下結論。然而,杜少卿又確實是我極喜歡的一個人物,其形象豐滿而又充滿個性,生就一副桀驁不馴之性格、與眾不同之言論,在小說眾多人物之中,無疑是鶴立雞群的,令人過目不忘。為此,我很想對此人物寫一些讀后感,本文先寫他對“一夫一妻”制的倡導與先行。
“一夫一妻”制應該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人類進步的結果。在我國,從國家政策層面強制實行“一夫一妻”制,應該是建國之后的事了。然而,這并不是說,在此之前,中國沒有實踐“一夫一妻”制的人物,據說,三國時,大名鼎鼎的蜀國宰相諸葛亮就是中國最早實踐“一夫一妻”制的名人。而《儒林外史》所刻畫的杜少卿也是“一夫一妻”制的推崇者和忠實實踐者。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7)
《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主要在于:第一,突破傳統說書體小說的敘事模式,進入文人書面化創作;第二,通過獨特、鮮明的諷刺藝術成就反諷藝術的巔峰之作;第三,創造了新的小說結構形式--以思想貫穿的連環短篇結構。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諷刺藝術達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的真實生動的描寫,并涉及當時的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讓人深刻地認識當時的封建社會。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8)
今天,我看完了《儒林外史》這一本書,《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所表現的是作者吳敬梓親身的所見所聞,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出處、鄙視功名富貴的高尚情操。
小說中的貧家少年匡超人,本來還樸實勤勞,孝順父母。后來,他考上了秀才,結識了許多招搖撞騙的假名士和豪吏潘三,受了他們的影響,就漸漸脫變,變成一個寡情薄義、貪婪虛偽的無恥之人。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小說中的瑰寶。它以宏闊的社會歷史背景、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諷刺藝術、意蘊深長的思想內涵,構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藝術宮殿,相信會給大家帶來難忘的閱讀經驗。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9)
幾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丑惡而憤怒。
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后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100字(篇10)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非常古老的書,沒錯,就是《儒林外史》。“功名富貴無憑據,費勁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的開頭幾句話,也是這本書的靈魂所在。
真是這句話害了一批批的讀書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美嬌娘……”讀數,其實強調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讀書是人在不停的吸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地在于吸收,再轉化成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