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課文原文及課后練習答案
新聞兩則課文原文: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fā)生爭奪戰(zhàn)。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fā)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zhàn)爭,創(chuàng)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立所謂綏靖區(qū)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蔣介石劃分全國為若干“綏靖區(qū)”,在區(qū)的中心城市設“綏靖公署”,負責指揮國民黨軍隊進攻人民軍隊。綏靖,安撫,平定。,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fā)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最近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zhàn)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qū),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xiāng)、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xiāng),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編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敵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實行英勇的進軍以來,一年多時間內,除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guī)部隊以外,最大的成績,就是在大別山區(qū)(鄂豫區(qū))、皖西區(qū)、豫西區(qū)、陜南區(qū)、桐柏區(qū)、江漢區(qū)、江淮區(qū)(即皖東一帶)恢復和建立了穩(wěn)固的根據地,創(chuàng)立了七個軍區(qū),并極大地擴大了豫皖蘇軍區(qū)老根據地。除江淮軍區(qū)屬于蘇北軍區(qū)管轄外,其余各軍區(qū),統屬于中原軍區(qū)管轄。豫皖蘇區(qū)、豫西區(qū)、陜南區(qū)、桐柏區(qū)現已聯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這四個軍區(qū)并已和華北聯成一片。我武裝力量,除補上野戰(zhàn)軍和地方軍一年多激烈戰(zhàn)爭的消耗以外,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左右,今后當有更大的發(fā)展。白崇禧經常說:“不怕共產黨兇,只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qū)域曾經過早地執(zhí)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但是隨即糾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時期的經驗,執(zhí)行了減租減息的社會政策和各階層合理負擔的財政政策。這樣,就將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社會階層,均聯合或中立起來,集中力量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勢力及鄉(xiāng)村中為最廣大群眾所痛恨的少數惡霸分子。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敵人已經完全孤立起來。在我強大的野戰(zhàn)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各個孤立據點內的敵人,如像開封、南陽等處,不得不被迫棄城逃竄。南陽守敵王凌云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民團,現向襄陽逃竄。襄陽也是國民黨的一個所謂“綏靖區(qū)”,第一任司令官康澤被俘后,接手的是從新疆調來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總司令兼前線指揮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zhàn)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王凌云到襄陽,大概是接替宋希濂當司令官。但是從南陽到襄陽,并沒有走得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據點,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新聞兩則課后練習答案:
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長江戰(zhàn)線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
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占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占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zhàn),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zhàn)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qū).在我強大的野戰(zhàn)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二、其導語是開頭兩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這一導語從渡江作戰(zhàn)兵力、戰(zhàn)線(即渡江區(qū)域)、戰(zhàn)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主體部分分三個層次,分述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渡江作戰(zhàn)情況.第二層次開頭說時間,“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與第一層次開頭“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層末的議論說到戰(zhàn)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zhàn),說到督戰(zhàn)原因:“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接著以嘲笑湯恩伯的口吻說:“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這一句在二、三層之間起了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三、第一小題,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用“越過”表現不出經過戰(zhàn)斗.“渡至”比“到達”含義豐富,有橫渡與到達兩層意思,且文字簡潔有力.“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疾,作戰(zhàn)順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達這些意思.
第二小題,②句好.“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有嘲諷意味,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斗力,倘說“結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無感情色彩,且與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復.
第三小題,①句好.語言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生機勃勃,富有氣勢.
新聞兩則課文原文及課后練習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