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健康飲食 中老年人養生常識
中老年人健康飲食
許多人都認為吃糖會發胖從而逃避進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但專家們認為糖對保持人體能量非常有益,并建議人們平時注意吃一些褐米、谷物等含有大量纖維的食物。營養學家稱,這些食物有益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直腸癌、膽結石、糖尿病和肥胖癥的幾率。
2、黑果
越橘黑果越橘含卡路里較少,可大量食用。它還含有大量抗氧化劑,可預防白內障、青光眼、靜脈擴張、痔瘡、胃潰瘍、心血管疾病和癌癥。
3、牛奶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對鈣的需求也在增長,因此每天食用含有豐富鈣質的食品顯得非常重要。脫脂牛奶在這方面可能成為最好的選擇,因為脫脂牛奶含有豐富的鈣,經常喝牛奶不但能滿足人體骨骼對鈣的需求,還能預防骨質疏松癥。
4、越橘
越橘含卡洛里較少,可大量食用。它還含有大量抗氧化劑,可預防白內障、青光眼、靜脈擴張、痔瘡、胃潰瘍、心血管疾病和癌癥。
5、含鈣食物
含鈣豐富的食物對大腦是有益的,鈣具有安定精神、擴張血管的作用。中老年人應多吃奶類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海藻類食物,對健腦有良好作用。B族維生素在維持神經和許多酶的正常功能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6、菠菜
菠菜的營養含量遠遠高于其它食物。菠菜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C、維生素A及各類抗氧化劑,這有利于預防梗塞和中風。此外,菠菜還可以預防直腸癌、骨質疏松和關節炎。
7、鮭魚
肉鮭魚肉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能降低體內膽固醇含量,可預防多種癌癥和血栓。研究顯示,它還可以減輕抑郁情緒并預防失憶。它所含的煙堿酸還能預防阿爾茲海默癥。
8、草藥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味覺會變得遲鈍起來。人們為了使食物更有味,便不斷增加食鹽在食物中的投放量。但過多食用食鹽會使得血壓升高,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便是往食物中加放一些草藥和香料。人們可以在自家廚房里多備一些干草藥。
9、大蒜
大蒜能預防癌癥和心血管疾病,降低中風幾率。此外,大蒜還可以止痛消腫,同時還是糖尿病患者的好幫手。
10、含B族食物
含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有:花生、豆腐、香菇、糙米、綠葉蔬菜、小麥胚芽等。維生素E被稱為防治衰老的維生素,它是清除體內自由基和防止多不飽和脂肪酸氧化的重要物質。
11、雞肉
雞肉是最為健康的肉食品。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并能夠預防骨萎縮。雞肉中還含有豐富的硒和維生素B,它能預防癌癥、增強人體能量并有利于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
12、香蕉
香蕉含有豐富的鉀,而鉀是人體肌肉(尤其是心肌)保持強健有力的保證。香蕉還是纖維素的主要來源,它不但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能中和體內過多的酸物質,并能輔助治療胃痛。
13、雞蛋
許多人都對雞蛋沒有好感,但雞蛋卻是人體蛋白質和葉黃素很好的來源,它可以防止我們的眼睛患上白內障。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多吃雞蛋還可以預防血栓的形成,大大降低患梗塞和中風的危險。根據不久前的研究資料顯示,一周吃6個雞蛋可將患乳腺癌的幾率降低44%。
老年人十種最佳飲食搭配法
(1)粗細搭配
主食主要以細糧為主,其實要在飲食中注意選用一些粗糧,如小米、全麥、燕麥、面包、糙米、蕎麥等。飲食中增加粗糧有助于預防糖尿病、便秘等,而且還有助于減肥。
(2)干稀搭配
干的食物與稀的食物搭配食用,如赤小豆燉鯉魚湯利水滲濕;黑芝麻糊及紅樓夢中記載的六種粥(紅稻米粥、碧梗粥、大棗粥、鴨子肉粥及燕窩粥)等均為干稀搭配的典型代表。
(3)酸堿搭配
呈酸性食品主要是指肉類,酸性物質附著血管壁易致動脈粥樣硬化,還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呈堿性食品主要是蔬菜,如黃瓜、蘿卜、菠菜、海帶、西紅柿等,水果如葡萄、草莓、柿子等類。
(4)主副食搭配
飲食中應將主食和副食統一起來。早餐單純飲用牛奶,不如飲牛奶的同時,加用面包會更好。
(5)顏色搭配
食物一般分為五種顏色,如白色—米面、牛奶等;紅色—西紅柿、大棗、紅葡萄酒及肉類等;綠色—綠色蔬菜、綠茶等;黑色—黑豆、黑米、黑芝麻、墨魚等;黃色—柑橘、米糠、大豆、胡蘿卜等。
(6)葷素搭配
(7)生熟搭配
吃瓜果、鮮蝦、銀魚等可以攝入更多的營養素。
(8)皮肉搭配
連皮帶肉一起吃漸成時尚。如小蜜橘、大棗等帶皮一起吃營養價值更高。
(9)性味搭配
食物分四性五味。四性是指寒、熱、溫、涼,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根據“辨證施膳”的原則,不同疾病應選用不同性味的食物,一般原則是“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10)烹調方法搭配
單一的烹調方法,如紅燒,容易引起肥胖。在烹調時,應該蒸、燉、紅燒、炒、氽、炸、涮搭配進行。
中老年人養生保健的小常識
1、健身強體八字經
“童心、龜柔、猴行、蟻性”若能堅持做到即可延年益壽。
童心:盡量使自己保持一顆童心,恢復到童年的心理狀態,拋開一切煩惱,做個“頑童”。這樣,心胸坦然了,免疫系統功能也加強了,自然就不易染病。
龜柔:注意學龜柔,與人和藹相處,不要一點小事就動怒,更不要出言傷人。若常與人爭、動肝火,容易患高血壓,這種性格的人,一旦患有高血壓與冠心病,極容易發生腦溢血與心肌梗塞。
猴行:人到中老年,活動少,軀體缺乏鍛煉,肌肉會慢慢萎縮,內臟功能也逐漸衰退。若學猴子那樣多活動,能使體內氣血暢流,不易發生腦血栓或心肌梗塞,同時軀體與內臟的功能得以維持正常,衰老的進程會延緩,自然就可益壽延年。
蟻性:人到中年,其性格往往變得比較孤僻,步入老年,更易患孤僻癥,不大愿意與人往來。這樣,煩惱就容易纏身,從而衰老現象也就來得早些。如果像螞蟻那樣成群活動,平時多與人接觸,多與人談談心,相互交流,可以使自己過得輕松愉快。由于閑聊也有益健康,談話要用腦,可促使大腦運動加快,腦力活動加多,從而促使大腦思維,防止大腦的衰老。
2、血壓的形成與標準
血壓是指血液流動在血管內對動脈壁所產生的壓力。血壓的數值為Kpa(千帕)或mmHg(毫米汞柱)表示。1Kpa=7、5mmHg。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
正常成人血壓標準,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統一規定為:收縮壓90-140mmHg(12-18、7Kpa);
舒張壓60-90mmHg(8-12Kpa)。
3、如何確定高血壓
血壓有無增高,要通過血壓計測量才能確定,大多數高血壓病人早期并無什么癥狀,只有少數會有頭暈、頭痛、失眠、心慌、氣短、乏力、耳鳴等表現。但大多不被重視,以致最后發生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后果。中中老年人應主動定期檢測血壓。血壓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即為高血壓。但應在不同日期檢測三次均升高才能確診。
4、心腦血管病高發的原因
心腦血管病包括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中風等,是我國乃至世界人類健康面臨的主要疾病威脅。在我國的疾病死因構成占第一位,特別是腦血管病,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近年來發病逐漸增多,主要原因有:
(1)人類壽命延長,使動脈硬化性疾病發病率增加。
(2)傳染病,特別是烈性傳染病發病率得到控制。
(3)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
(4)社會競爭增強,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增大。
5、什么是腦卒中
腦卒中即急性腦血管意外,或稱“中風”。包括腦血栓、腦出血、腦栓塞及蛛網膜下腔出血。其中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為出血性中風;腦血栓、腦栓塞為缺血性中風。病人多數表現為半身癱瘓、失語迷等。
誘因: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高年齡(年齡高于50歲)、高體重(肥胖)、吸咽、高鹽飲食等。
腦出血的預防:(1)及早發現并治療高血壓。(2)避免情緒激動。(3)避免頭顱外傷。(4)注意有無出血性疾病及腦動、靜脈畸形存在。(5)飲食清淡、低鹽、低膽固醇飲食等。
腦血栓形成的預防:(1)控制高血壓。(2)及早發現并治療高血糖、高血脂。(3)戒煙、低鹽、低脂飲食。(4)生活有規律,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6、如何推遲腦血管硬化
適當控制食用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動物內臟等,有效地把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如果是高血壓病人,把血壓維持在正常值的上限左右,過高過低對腦循環都不利。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這些都是對抗腦動脈硬化的措施。
7、高動物性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肥肉,肝、腦、腎、肺等動物內臟,螺內、墨魚、骨髓、豬油、蛋黃、奶油等,中中老年人應避免經常服用。
低動物性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瘦肉、雞肉、瘦鴨肉、魚肉、豆制品等中老年人可經常食用。
看過“中老年人養生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