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飲食的原則
冬季健康飲食的原則
原則2:喝湯浮油先撈掉:
煲湯時,建議肉類可以先去皮,另外不要忘了喝湯前,可先將浮油撈掉,以減少過多脂肪的攝取。
原則3:原味攝取最美味
燉補高湯往往含鈉(鹽)、味素量高,利用藥膳食材(如:當歸、枸杞、紅棗、黃耆)的獨特風味,以及新鮮食材(如:蔥、姜、蒜、菇類)的鮮甜美味,讓您吃進美味的同時,也能吃得更健康。
原則4:減鹽沾醬最健康
市售調味品不僅含鈉量高,并添加許多食品添加物,吃多了傷身,建議沾醬可以加水稀釋,或自制減鹽沾醬。
原則5:蔬果每日要5份
蔬菜、水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每日要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不妨在燉湯中可增加青菜、菇類。并于飯后食用1份水果,皆有助營養更均衡。
冬季養生六大飲食原則
1、少吃,吃七成飽
吃的太多會產生代謝障礙,沒有消化的東西會形成毒素,污染血液,堵塞血管。
這一點你可能很難相信,吃的少不是熱量供應就少了嗎?我過去也這樣認為,但日本的少食主義者改變了我現在的看法。有些日本人一天只吃兩餐,甚至一餐,每日熱量攝入可以低至500千卡;而他們的耐寒能力卻比普通人大為提高,在冬天可以只穿短袖衫和短褲。
2、吃肉,特別是羊肉
羊肉中含有豐富的左旋肉堿,可以幫助燃燒脂肪,產生大量熱量。
你可能擔心吃肉會產生肥胖和“三高”。放心吧,我常說,狼吃羊,羊吃草,狼瘦羊肥。事實上,你吃的肉越多,特別是羊肉,你就越身輕如燕,血脂正常。
3、生吃,特別是蔬菜
生食充滿酵素和其他營養物質,蘊含的能量是熟食的2-3倍以上。
你一定要問,冬天不是要吃熱的嗎?吃生的怎么可能御寒?沒錯,吃熟的而且是熱的,可以立刻提升體溫。但是,兩個小時以后,熟食的消化吸收會浪費大量的能量。西方人喜歡吃生菜沙拉和帶血絲的牛排、喝生水,可以在冬天穿短袖衫或短褲。中國人喜歡吃熟食、喝開水,一到冬天就要穿棉襖棉褲。
4、少喝,特別是在冬天
在冬天,喝水太多會多尿,而每次排尿會引起熱量流失。在特別寒冷的時候,你可能在小便時發抖,就是因為熱量隨尿散發的結果。這一點你也可能懷疑,因為在寒冷時,不是應該多喝熱的保暖嗎?沒錯,吃熱水、熱飲或熱湯可以保暖一時,但兩個小時以后,你通過排尿失去的熱量一般會更多,尤其是當你喝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或可樂)以后,因為它們是利尿劑,實屬得不償失。
5、少調味,但蔥、姜、蒜例外
過多的調味品,特別是含人工色素、味素和防腐劑的調味品,可能損傷胃腸粘膜,污染身體內環境。不過,天然的香辛科調味品例外,包括中國菜譜里常用的蔥、姜、蒜,以及西方菜譜里常用的胡椒。這些香辛科植物,特別是生姜和大蒜,富含抗氧化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6、補充營養素
特別是維生素B3、維生素E、碘、鐵、左旋肉堿、輔酶Q10、深海魚油、氮氧產品(NO)。具體來說:
1、維生素B族,特別是維生素B3,可以幫助把脂肪和糖轉化為能量,并且改善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有的人服用維生素B3后,會臉部發熱,出現潮紅反應。維生素E可以幫助消除血粘,防止血栓,增加氧氣利用。
2、深海魚油是脂肪家族中的明星,能夠改善血管組織和血液流通,防止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而以精氨酸為核心成分的氮氧產品。則可以增加體內一氧化氮(NO)分子,從而自然擴張血管,幫助消除血液循環障礙。
3、碘是甲狀腺工作的燃料,缺碘會使甲狀腺功能減退,體溫降低。鐵是體內運送氧氣的載體,缺鐵會使體內氧氣供應不足,脂肪和糖的燃燒效率下降。
4、左旋肉堿存在于肌肉、母乳和許多嬰兒奶粉里,它是一種脂肪轉運酶,可以幫助燃燒脂肪。連續服用幾天左旋肉堿,很多人會感到手腳心發熱,這表明你體內的脂肪正在盡情地加速燃燒。輔酶Q10在人體內廣泛分布,但以心臟內最為集中,堪稱心臟跳動的燃料和動力,它同時又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初冬養生應遵循的原則
1、斂陰護陽 冬季由于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病。
2、適度進補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豆類;生姜、韭菜、大蒜、蘿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
3、室內通風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冬季也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因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看過“冬季健康飲食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