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如何學習 高二文科學習技巧
高二文科學習方法
(1)記憶量大。由于這個特點,使你在學習文科課程時所采用學習方法明顯不同于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較形象、具體,文科的理解有點靠平時的潛移默化。
當然,文科中每科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這里僅講述它們的共同特點。
3、文科課堂要訣
(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如果上課不記筆記,那么遺忘的部分將永遠從你的大腦知識庫中消失。
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后或復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的內容,如記錄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特別要注意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
(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
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在記敘文中講到課文中的某人說了一句話,老師很可能會問,這個人在這時說的這話是什么意思?那么你就要積極思考,不但要看清這句話里的每一個字,更應該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聯系起來,分析出這句話的含義。這樣在上課時,你的思維是活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學習理科也一樣。所以你會發現,有兩個人,同樣上課都非常認真,為什么一個成績很好,而另一個成績始終一般?道理就是:一個上課時思維是活的,經常把正在學的知識同以前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另一個上課時思維只是由老師領著,學哪看哪,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分析)。
4、文科課外要訣
(1)作業特點
文科的作業分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助記型的作業。如語文中的抄寫詞語,英語中的抄寫單詞,政治、歷史等中的抄寫名詞解釋等。這類作業主要幫助你記憶。
第二種是整理型的作業。如各科中的回答問題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分散在課本中,做了作業后,等于把它們整理在作業本上。這類作業可作為以后的復習材料。
第三種是分析型的作業。這類作業在課本中難以找到現成的答案,要靠你利用上課或平時積累的知識來完成。如寫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比較兩個歷史事件的異同點等等。
第四種是拓廣型的作業。這類作業一般同課本沒有直接聯系。如語文課后,老師叫你去找出10個歇后語;歷史課后,老師叫你去了解某個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等等。這些其實是你平時積累知識的好途徑。
(2)課外知識
學好課本知識其實是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課外的知識。如果一個人除了學習課本的知識外,課外知識懂得很少,那么他就沒有達到學習目的。
課本的知識是基礎,而課外的知識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學習課外知識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應用課本的知識。你的課外知識豐富了,閱讀、分析、理解、寫作水平也就上去了。
你可以看課外書,看報紙和雜志,看文科類的,看自然科學的,什么都看(但千萬不要看壞書噢。什么是壞書?文句不通的,思想不健康的,教人成為考試機器的等等都是壞書)。有的同學對文科比較感興趣,只看文科的課外書,不喜歡看理科的課外書。時間長了他的理科知識會相當貧乏,導致寫作文時缺乏材料,議論時論據不足,閱讀時理解困難,對學習歷史、地理時碰到的常識問題模糊不清。
(3)談古論今
平時多和別人談古論今。和同學談,和家里人談,和鄰居談,和親戚談,和伙伴談,和陌生人談,和老師談。把你知道的東西說給別人聽,也從別人那里聽別人說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會首先發現你的表達能力提高了,你能講出你腦子里所想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現你的知識面加寬了,你從別人那里“交流”到很多知識。
但要注意到一點,談論時力爭做到:談論要有主題,談論要深刻、生動,在高手面前要大膽地發表你的意見,發現疑難問題要及時設法解決,對自己認為對的知識要積極維護,當然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
掌握文理科學習方法
一、文理差異
文科與理科并無明顯的界限區分。科學是相通的,無論理科還是文科,都是人類知識積累的結果。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在互相促進中攜手并進,尤其是近幾十年來,許多交叉型邊緣學科的興起,更加證明了這一點。社會科學知識的水平,對于提高自然科學問題的理解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自然科學的素養也是提高社會科學歸納整理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二、文科學習方法
文科學習首先要牢記這門科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先從宏觀上掌握這門課程,具體地說,就是先記憶每一章的大標題(注意每一章而不是每一節)。
在了解了這門學科的整個脈絡后,每一章都如法炮制,一步一步深入到具體的章節中。整個學習過程如同滾雪球一樣,知識越滾越多。這樣就從整體到了局部,即從宏觀到了微觀,之后,再把學到的知識歸納整理,回歸到宏觀認識。此時你就會覺得對門課程的理解更加深刻。
記憶與理解是一對孿生兄弟。學文科時應該是記憶超前于理解。學習文科從一開始就要有一種“不求甚解”的氣度和膽量,等到你學完了這門課程之后,會發現許多問題已經迎刃而解。
文科學習要把知識邏輯化條理化,要善于歸納整理。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科知識點,要分點列綱,歸納為一道道小題目,全面記憶。
三、理科學習方法
理科學習不像文科那樣章與章之間獨立性特別強。斷章取義會造成理解上的巨大障礙。所以,理科學習必須從微觀入手,最后發展到宏觀掌握。雖然文理學科的歸宿都是宏觀掌握,但其途徑是不同的。事物沒有絕對的,文理科學更是如此,不能截然對立。
理科的記憶應該是理解基礎上的記憶,相對于文科一開始的“不求甚解”,學習理科應該有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豪情壯志”。因為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必須一絲不茍,心知肚明。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我們提倡刻苦求真的頑強作風,但也要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有時候先放過暫時不懂的問題,打一個迂回戰術,先看后面的內容,效果也不錯!當然,在多數情況下,學習理科是不應該“曲線救國”的。
同學們要充分利用學習文科的途徑,補充理科學習中的不足。主要是眾多知識點的記憶和強化。有人認為,理科知識理解了就行了,會做題就行了,其實這是片面的,問題是會做題并不等于記住了,并不等于在任何場合都能應用了。因此,可以利用學習文科的方法歸納題解,進行分類記憶。于是,便可以“理借文勢,文助理威”,把理科成績更上一層樓。
高二文科學習技巧
在高二讀文科時,當時的科目有以下幾種:數學、語文、英語,這是文、理科共同的科目;歷史、政治、地理,這是文科獨有的科目。除了文、理科共有的科目外,歷史、政治、地理這三門多以記憶為主,即使是記憶,也是有一定訣竅的。
歷史
對于歷史來說,最難記的當屬歷史年代、年份之類數字性的東西,許多同學在學歷史時對這類東西也是頭痛不已。其實有這樣一個訣竅:對于重大事件的歷史年份應按順序記憶,也就是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在這個基礎上,對一些枯燥的數字可以用“諧音法”編成形象的東西來記憶,然后再想辦法把年代與事件聯系起來。歷史當中,世界歷史要比中國歷史記憶難度要大一些,不僅那些事件我們不熟悉,光那些又長又拗口的人名就夠為難我們的,對于這類東西,也可以用諧音法編成適合自己的口訣。在記憶法方面,自己創造的記憶方法要比從別人那里搬來的要好得多,同學們盡可能自己創造一些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我們所學的歷史教材是比較枯燥的,有的同學如果對此不感興趣,可以在業余時間讀一些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之類的課外讀物,讀過這些書后,再看歷史教材,對一些歷史事件就比較熟悉了,這樣對加深記憶也有好處。
地理
地理要比歷史要有趣一些,也形象一些,這門學科中有些東西是需要理解記憶的:比如,大氣層、地殼、氣候方面的知識,沒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是很難學好的。但地理與其他理解性學科相比還是側重于記憶的,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首先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如果沒有任何興趣,只憑死記硬背是難以學好的。地理與歷史相比,形象的東西比較多,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對照地圖冊來記憶,因為地圖冊是彩色的,比較形象,留在我們大腦中的印象會更深。有條件出門旅游的同學可以利用這個大好時機熟悉一下各地的地理概貌、風土人情,然后再聯系書本上所學的東西,加強記憶。
政治
政治是三門科目中最難記憶的一門學科。通常,政治這門課,對于十幾歲的中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中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只憑機械記憶,那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還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從這幾年的高考試卷來看,政治越來越側重于理解,純記憶性的東西越來越少,這就要求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學活。要學好政治,必須有一個關心政治的頭腦,平時應該多注意收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要多向大人請教。記得我在中學時有些不理解的東西現在都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這說明理解能力是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而增長的,一般來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要比孩子要強許多。因此,作為中學政治老師,一定要多為孩子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學懂”政治,而不是“記住”政治。
另外三門課數學、語文、英語是文、理科的共同科目,也是不可缺少的科目。關于這幾門功課的學習,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對它們良好的興趣,如果沒有興趣,那將會象“填鴨”一樣艱難。
語文
文學常識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識記中國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和代表作,②識記外國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和代表作,③識記文學體裁常識。
識記中國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和代表作,應了解我國古代文學、當代文學發展的大致脈絡,識記與課本和《語文讀本》有關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典型人物形象,了解作家的有關生活時代、生平、文集名、文學主張、后人評價等。
識記文學體裁常識是指詩歌、散文、戲曲、小說等常見的體裁知識。重點是古代詩詞曲的相關知識。
為了準確答題,考生應該系統復習中外重要的作家作品及其時代的有關知識,注意姓名相近、作品名字相近的作家作品的辨析,注意復習文體的有關常識。
一、注意積累
文學常識的積累,應當課內、課外結合,點面結合。要盡可能多接觸作品,是所記憶的作家作品,變成鮮活可感的具體形象。做好這類題,別無他法,熟記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及時梳理
平時積累的知識可能是分散的、凌亂的,及時梳理則能形成嚴密的系統,顯示出較清晰的發展脈絡,便于識記。應按年代順序系統整理與此考點相關的文學常識,注意了解古代作家所處的時代、姓、名、字、號、謚號、作品集以及主要作品的思想內容、名言佳句、體裁和主要人物。力求順蔓摸瓜,準確識記。
三、善于辨析
高考常識題多在人們熟知的作家作品和文學體裁的范圍內取材,但又往往在命題角度上變化出新,掌握命題角度和分類標準,可以在做題時從自身實際出發,選取自己熟悉的作為階梯,逐步擴大戰果。
四、有效識記文學常識的方法
(1)聯系記憶法
背誦作家的名和字(同義和反義關系)、“前四史”(聯系朝代順系)、“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書名大多有批判揭露字眼)等
以課本為綱,進行適當的延伸。作家作品的考查,近幾年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以課本為主,在課本的基礎上適當的進行延伸。
(2)再現形象記憶法
背誦時可在腦海中再現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科學記憶法
由于文學常識、文體常識試題涉及面寬,老師要注意幫助考生科學記憶。運用定時快讀記憶法、互相提問記憶法、及時復習記憶法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再做相關試題,肯定會取得最佳效果。
看過“高二文科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