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如何學習 初三學生學習方法
初三學生學習方法
擠時間,講效率
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后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后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形成習慣。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放學回家后自己的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45分鐘為一節,中間休息10分鐘。
積極主動的進行預習三部曲
讀
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把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后,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
寫
預習時將模糊的、有障礙的、思維上的斷點(不明白之處)書寫下來。
練
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后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系,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抓重點、重效率的進行課堂聽講
聽課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的“個性化重點”,抓自己預習中的不懂之處。事實證明: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后懂的則能在80%-90%左右。當堂沒聽懂的知識當堂問懂、研究懂。
有效的進行復習
想
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學生課后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幾乎所有清華生、北大生、高考狀元都是這樣做的。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查
回想是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最有效的復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復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看
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寫
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并做上記號,以便總復習的時候,注意復習這部分內容。
說
就是復述。如:每天都復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周末復述一下自己一周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
按時、自律的完成作業
不計時不作業
限時作業,記錄作業時間,與作業無關的事什么都不做。比如:20分鐘做完英語作業,25分鐘做完數學作業……
不復習不作業
先復習所學的內容,然后作業。
不思考不作業
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先放過,后攻堅。
不檢查不作業
作業后必須檢查一遍。
不小結不作業
寫完作業后,告訴自己學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利用“錯題本”
建立錯題本的目的是為以后復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了許多知識點的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離高分就不遠了。
建議把錯題本或難題本的每頁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題。
第二部分是錯因。
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與舉一反三:正確即寫出正確答案,過了一個月復習時,如果還不會,就要問自己:怎么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找原因,這時舉一反三,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系起來,寫下來。
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寫出錯題錯在什么地方,如:錯在代數方面,則提醒自己這部分掌握不好,要著重復習、查漏補缺。
第五部分是復習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要復習一次,怎么復習?蓋住原題自己用腦子想。
有技巧的進行考試答題
用一張“丟分統計表”進行管理。按題型分為填空、選擇、計算、閱讀等。錯了、丟了多少分,用統計表說話,這樣,就能明白哪些是審題出了偏差,哪些是運算出了錯誤,是什么知識點有問題,哪方面需改進和提高。把錯題抄下來,隔一段時間再做一遍,。
一般來說,難題之難多半在于題目所涉知識點眾多,知識點之間關系錯綜復雜,思維(及方法運用)跳躍性大、邏輯性強。對于難題,建議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題目所需知識清單,同步辨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二是復原自己考試時的思維路徑,查“堵”點、“歧”點;三是借助參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點疑點甚至是漏點。之后,同樣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復習與檢查一次。
初三分為三個階段學習
第一階段稱為過渡和繼續學習新知識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克服對初三的恐懼心理,讓自己盡快適應初三緊張快速的學習節奏。
不妨利用開學的這段時間進行快速的適應,慢慢將自己的心理狀態和作息時間調整到畢業班的水平,為之后的全力以赴百日挑戰投入學習做好準備。給自己一個過渡的時間,總比從過分放松一下子到高度緊張造成的不適應要強得多。
這一階段主要學習的還是初三新知識,如果你在前兩年沒有用心學習的話,那就從現在開始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以極大的決心和飽滿的精神狀態迅速投入到學習中去。因為中考雖然考的是整個初中三年的知識,但大多數重難點集中在初三。
第二階段為堅持不懈階段:
這一階段所有的學科都已結課,學生開始在老師的引領下系統地梳理三年所學知識。那些前兩年知識學習不牢固的學生正好借此機會查找知識漏洞,由于老師復習的是以前學過知識的精華,因此不用擔心抓不住復習重點。
這個過程一定要和老師密切配合,不懂不會的一定要主動問老師,不要讓所謂的“自尊心”害了自己。這一階段大多數學生經過長時間緊張單調的學習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疲沓的狀況。
這就像長跑一樣,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消耗了大量體力,身體慢慢進入“假疲勞期”,感覺似乎隨時都要堅持不住了。而最艱苦的時期往往也是最容易出成績的時期,誰能堅持下來,誰必將取得最后的勝利。
第三階段就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
由于所有的知識都已復習完,老師會用頻繁而密集的測驗或模擬考試來進行最后的查漏補缺。一般會有兩到三次模擬考試:一模是對前一段復習效果的驗收;二模是讓學生盡早熟悉中考題型,這時應該把各種學習資料整理、歸類,有計劃地進行復習,看看以前錯過的題是否已經掌握,并抓緊最后的時間去求助老師,想靠海量做題去押住一兩道中考題,無異于大海撈針。
三模一般是為了補上最后的漏洞而設置的,題目一般較難,關鍵不在于分數高低,在于考完后是否真正弄懂。
這階段會有一些學生感覺自己幾經努力都無法提高成績,有些灰心喪氣甚至破罐破摔。其實真實的情況是:并不是你沒有進步,是因為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拼搏,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水漲船高,你取得的成績就顯得不突出了。
這時你可以回過頭來跟以前的自己相比,就會看到有很多以前根本不懂的知識現在已經熟練掌握;也有很多以前生疏的題目現在已經能舉一反三;再看看自己的成績已經很穩定,不再像以前忽高忽低,這其實就是一種進步。況且模擬考試難度一般都高于中考,現在出錯是為了中考不錯。這樣想,你就會堅定信心,相信自己,也相信老師,加足馬力,做好沖刺前的準備。
總結:
初三這一年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任務,有學習上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調整。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希望這篇文章能使廣大初三的學生和家長們大致了解初三一年的整體狀況,根據自身的情況調整心理狀態和作息時間,做到緊張而不慌張,忙碌而不忙亂,自信而不自負。
初三生活的意義對于初中生絕不只是考名牌高中這么簡單,它還可以豐富人生閱歷,是一種磨煉,可以培養堅強、自信的人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扎扎實實學習才能夠在中考中獨占鰲頭。
看過“初三學生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