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函數和奇函數的性質高考數學
偶函數:如果對于函數f(x)的定義域內任意的一個x,都有f(x)=f(-x),那么函數f(x)就叫做偶函數。
奇函數:如果對于函數f(x)的定義域內那任意一個x,都有f(-x)= - f(x),那么函數f(x)就叫做奇函數。
奇函數性質:
1、圖象關于原點對稱
2、滿足f(-x) = - f(x)
3、關于原點對稱的區間上單調性一致
4、如果奇函數在x=0上有定義,那么有f(0)=0
5、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奇偶函數共有的)
偶函數性質:
1、圖象關于y軸對稱
2、滿足f(-x) = f(x)
3、關于原點對稱的區間上單調性相反
4、如果一個函數既是奇函數有是偶函數,那么有f(x)=0
5、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奇偶函數共有的)
偶函數和奇函數的運算法則
(1) 兩個偶函數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為偶函數。
(2) 兩個奇函數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為奇函數。
(3) 一個偶函數與一個奇函數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為非奇非偶函數。
(4) 兩個偶函數相乘或相除所得的積為偶函數。
(5) 兩個奇函數相乘或相除所得的積為偶函數。
(6) 一個偶函數與一個奇函數相乘或相除所得的積為奇函數。
(7) 若f(x)為奇函數,且f(x)在x=0時有定義,那么一定有f(0)=0。
(8) 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f(x)必定滿足f(0)=0。
(9) 當且僅當f(x)=0(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時,f(x)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
(10) 奇函數在對稱區間上的和為零 。
怎樣提高高中數學成績技巧
1、及時預習:預習第二天要講知識、章節和內容,可及時跟上老師思路,理解消化所講內容,不預習很難跟上老師思路,從而會導致分神和分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成績差;
2、上課認真聽講:重點、難點、高考必考點都很重要;
3、背熟課本:背熟課本上的知識點,將知識點應用于數學上;
4、熟讀例題:課本上的例題是經典,練習題都是根據例題編寫;
5、及時復習:不及時復習,會導致知識點的遺漏、遺忘。
高中數學答題注意事項
選擇題解答的基本策略是:快——運算要快,力戒小題大做;穩——變形要穩,防止操之過急;全——答案要全,避免對而不全;活——解題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細——審題要細,不能粗心大意。
關于填空題,常見的錯誤或不規范的答卷方式有:字跡不工整、不清晰、字符書寫不規范或不正確、分式寫法不規范、通項和函數表達式書寫不規范、函數解析式書寫正確但不注明定義域、要求結果寫成集合的不用集合表示、集合的對象屬性描述不準確。
關于解答題,考生不僅要提供出最后的結論,還得寫出主要步驟,提供合理、合法的說明。填空題則無此要求,只要填寫結果,而且所填結果應力求簡練、概括的準確。
其次,試題內涵解答題比起填空題要豐富得多,解答題的考點相對較多,綜合性強,難度較高,解答題成績的評定不僅看最后的結論,還要看其推演和論證過程,分情況判定分數,用以反映其差別,因而解答題命題的自由度較之填空題大得多。
在答題過程中,關鍵語句和關鍵詞是否答出是多得分的關鍵,如何答題才更規范呢?答題過程要整潔美觀、邏輯思路清晰、概念表達準確、答出關鍵語句和關鍵詞。比如要將你的解題過程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忽視。
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如立體幾何論證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丟失得分,代數論證中的“以圖代證”,盡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圖形語言”準確地轉換為“文字語言”,盡管考生“心中有數”卻說不清楚,因此得分少,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對容易題要詳寫,過程復雜的試題要簡寫,答題時要會把握得分點。
高效進行期末高中數學復習
一、端正心態,充分認識復習工作的重要性。許多教師對待復習工作,總是抱有無所謂的心理或教學工作已經完成,放下重擔一身輕的心態。這些都是阻礙復習工作的不利因素,也是導致復習工作雜亂無章,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根本原因。其實復習工作好比建筑工程的`封頂一樣,正是全盤工程的重中之重,處理不好就全功盡棄。只有端正心態,充分認識復習工作的重要性,才能避免見幾打幾,做到統籌兼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結合教材內容、復習時間,量身定制期末復習計劃。一份好的復習計劃是保證復習有序進行的前提,也是復習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關鍵。那么如何制定一份好的復習計劃呢?1、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的疏理,整理出本冊書中涉及到的各個知識點,分析各知識點獨立性各聯系性,對教材的全部知識做到了然于胸。2、針對各知識點,歸納出課本中的典型題型,再依據這些題型,圍繞各知識點進行變形,延伸,做到夯實基礎,拓展思維,巧于應用。3、結合各知識點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要講練結合,避免只講不練或只練不講,在有限的時間內張弛有度,每天能學到新的技能,每天有溫習的過程,每天有成功的體驗。
這樣在復習工作中就能,有據可依,有目的性、針對性地開展復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