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作文600字通用
天宮課堂作文600字通用(篇1)
“天宮課堂”展示的是夢想,彰顯的是國家實力
12月9日,我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繼續為我們進行太空授課。作為國家重要的太空實驗室,空間站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成為太空科普教育基地,激發青少年對科學和航天事業的熱愛。
隨著“天宮課堂”第一課、第二課的大獲成功,是否可以期待以后常態化的太空授課?“以后的空間站上會持續有航天員在上面工作、生活、開展實驗,天宮空間站的條件,以及天地通信的保障條件都很好,所以航天員在空間站上飛行的過程中,與地面進行互動交流、開展一些科普活動,這以后是會常態化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
一堂“太空課”牽動國人心,它的意義遠不只課堂上展示的內容。令孩子們長久回味的,不僅是那些奇特的太空失重現象,還有對遙遠宇宙的無限遐想。通過天地對話,能夠激發青少年的科學探索精神,進而點亮他們的科學夢想。
“天宮課堂”展示的是夢想,彰顯的是國家實力。一堂科學課,無疑也是一堂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課。當前,我國是除美國外唯一一個進行過太空授課的國家。從“嫦娥”探月、“長五”飛天、“天問一號”成功著陸,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國的科技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開拓創新、永攀高峰的拼搏與進取。而蘊含著得天獨厚豐富教育資源的中國空間站,正為無數中國青少年打開思想的天窗。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一堂堂“天宮課堂”,正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向浩瀚星空不懈探索的夢想種子。
天宮課堂作文600字通用(篇2)
前兩天,我上了一堂很特別的課--天宮課堂。這里的“天宮”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天宮嗎?當然不是,是我國在外太空里的天宮空間站,宇航員們可以在這個空間站里生活、工作、探索宇宙的奧秘!
這一回,在天宮里上課的老師是:王老師、葉老師和隊長翟老師。他們從宇航員化身成為了“太空老師”。3位“太空老師”先給我們介紹了空間站里的工作區和休息區,他們是怎么睡覺的呢?原來他們睡覺時把自己綁在睡袋里,這是因為如果像正常的睡,他們就會飄起來,有可能會受傷。老師們還給我們介紹了廚房區和運動區。接著,他們做了一些在失重環境下才能做的小實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王老師和葉老師一起講解的如何在太空中轉身。王老師先讓葉老師按照正常的方式轉身,可是兩條腿好像根本不是葉老師的一樣,葉老師上半身往左轉,下半身就要往右轉,上半身往右轉,下半身就要往左轉,總是相反,葉老師又用“騎單車”法來試了一下,結果卻是上下轉圈。最后,王老師讓葉老師用右手畫圓圈,越畫越快,居然成功的轉圈了。
太空老師們還進了一些有意思的、地球上見不到的太空現象,比如:他們一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呢!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天宮空間站每90分鐘就可以繞著地球飛行一圈呢!太神奇了!
天宮課堂目前只有兩個國家可以做到,這說明我們中國是多么強大呀!我們的祖國已經崛起,已經振興了,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為中華之發展而讀書!
天宮課堂作文600字通用(篇3)
_日凌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運載著神舟十三號飛船點火升空,搭載著3名航天員如利箭般刺破蒼穹,飛向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之戰”,青島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護航技術支撐。
早在此次任務發射前期,中國電科22所的信息保障團隊就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一方面,這支團隊全力為此次任務提供了空間電波環境態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為發射窗口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團隊還為任務系統提供了高精度電波環境效應數據,保障航天測控、衛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視雷達等系統的可靠運行。由中國電科22所研發的便攜式定向儀、陸用型信標機、海用型信標機、航天員通話電臺等設備齊“上陣”,組成了一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同的立體化搜索救生網絡。這套多次為我國航天任務發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裝備”再次為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出征提供了堅強護航。
“復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本次飛行任務中再次接受了實戰任務考驗。”團隊博士郭陽告訴記者,飛船在空間飛行狀態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該技術可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在0.1秒內進行“實時翻譯”,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整位置與姿態,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飛船“實況”。“這項技術就像飛船的‘眼睛’,讓它保持更好的姿態運行。”郭陽表示,航天可視化團隊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軌道修正、姿態調整以及飛行控制與指揮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交會對接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并為神舟十三號飛船在軌飛行保駕護航。
“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中,已經助力中國航天事業10余年,已成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常態化任務執行系統。”據郭陽介紹,該團隊早在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作為任務全過程的推演平臺,曾先后參與并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工程實戰任務,主要包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嫦娥四號以及嫦娥五號任務的可視化飛行控制指揮與遙操作操控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實時三維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天宮課堂作文600字通用(篇4)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看了天宮課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航天員在太空站進行的幾個實驗。
一是浮力消失實驗。亞平老師把一個乒乓球放進裝了水的杯子里,結果乒乓球并不會浮起來,這是為什么呢?亞平老師解釋,因為在太空中沒有重力,而浮力需要有重力才會出現,所以在太空中就算把杯子倒過來,里面的水也不會灑出來。
二是水膜張力實驗。亞平老師做了一個水膜,然后把她在地球上和女兒做的折紙小花放在水膜上,這情況在地球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這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小花竟然開始綻放,十分漂亮!
三是水球光學實驗。亞平老師往水膜兩邊再擠入一些水,直到水膜變成水球。這時亞平老師的臉對準了水球,奇怪的是水球像放大鏡一樣,亞平老師的頭像被放得很大,而且我們通過水球看到老師的臉是上下顛倒的,真奇怪!接著光富老師給水球注入一個大泡泡,形成里外兩個一大一小的水球。亞平老師又把臉對準了水球,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大水球里的亞平老師的臉和剛才一樣是反的,而小水球里的臉卻是正的,這是為什么呢?我迷惑極了。
四是泡騰片實驗。光富老師把水球里的氣泡吸走,滴入了些藍墨水進去,直到水球變成藍色。這時亞平老師把泡騰片放進了水球里,只見水球里的泡騰片立馬開始融化,產生大量氣泡,氣泡沒有離開水球,不斷增多,使到水球不斷跟著增大,最后水球變成了綠色。真讓人嘆為觀止!
看完天宮課堂,讓我覺得太空真神奇。因為沒有重力,所以能發生許多和地球上不同的事情,能產生許多不同的實驗現象,很多現象我現在也沒辦法解釋。這宇宙藏了很多奧秘,我們需要不斷探索,而我也要不斷地學習。總有一天我能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解答這些現象,甚至有一天我也能探索這未知的宇宙。
天宮課堂作文600字通用(篇5)
“天宮課堂”,一個曾經僅僅存在于人們頭腦中和科幻小說中的名詞,如今卻成為了美麗的現實。12月9日,“天宮課堂”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與地面課堂師生互動交流;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再到今天,“天宮課堂”第三課又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樣一場又一場的神奇的課堂體驗,進一步拉近了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與載人航天的距離,使他們一度被引燃的探知航天奧秘、學習航天知識的熱情持續高漲。
然而,每一次簡單而有趣的“天宮課堂”背后,都不是簡單的操作,而是凝結著諸多航天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既要滿足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選取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想了解的知識,又要結合空間站的設施條件,同時還要將課程環節設計得巧妙而有趣,經過如此用心地“備課”,這堂課著實令人充滿期待。
一堂“太空課”,何以如此牽動國人的心?就在于它的意義遠不只課堂上的內容展示,而是其背后所彰顯的偉大精神和帶給國人的自信與力量。通過天地對話,能夠激發青少年的科學探索精神,進而點亮他們的科學夢想。從一次次的科學演示和講述中,孩子們能切實感受到科學的奧妙,并從中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一堂科學課,無疑也是一堂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課。
從“嫦娥”探月、“長五”飛天、“天問一號”成功著陸,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國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這背后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開拓創新、永攀高峰的拼搏與進取。科技強國之路上,我們的接力棒不但要一代代傳下去,而且要一代比一代更出彩。
科技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理應高擎科技強國的接力棒,樹立遠大理想,弘揚科學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天宮課堂作文600字通用(篇6)
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獨特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并采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開講,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在這兩次授課中,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課。時隔7個月,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又給我們帶來了“天宮課堂”第三課。
“天宮課堂”第三課將繼續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并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看了這一課之后,我學到了更多的有趣的科學知識,再一次被科學的魅力所震撼,同時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感到驕傲。“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首要任務——學習,學習使我們強大,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理解航天事業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志存高遠、忠于祖國,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愛國者。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敢于擔當、勇于奮斗,努力做新時代具有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建設者。
新時代的青少年們,讓我們勤奮學習、錘煉身心,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過硬本領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天宮課堂作文600字通用(篇7)
神舟出征傳遞實干拼搏之力。星辰大海不會自己向我們走來,也不會主動面向我們變得越來越廣闊,必須有我們自己去開辟、去拓展。廣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發揚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延續和發展。邁向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有中國航天人踩下的堅實腳印。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奮斗,亦呼喚我們靠實干拼搏,向著星辰大海前行。
神舟出征煥發開拓創新之力。“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逐夢之路絕非一馬平川,而正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堅定不移開拓創新,不斷_“卡脖子”問題,勇于走向科技“無人區”,推動了中國航天科技的持續進步,奇跡迭出。有鑒于此,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夢想必然要始終洋溢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善于創造、善于創新的銳氣。只有敢破敢立、敢闖敢試,才能跨越前行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前進途中的“婁山關”“臘子口”。
回首來時路,艱辛而輝煌;展望未來景,任重而道遠。神舟出征激蕩邁向星辰大海的更強勁的力量,而我們的任何事業、任何夢想,也同樣期待著我們以理想信念之力、實干拼搏之力、開拓創新之力,不斷開啟更為廣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