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題附答案
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職業(yè)院校招生亂象不僅暴露出招生管理的混亂,更體現了當前職業(yè)院校發(fā)展的困境。
近年來,就業(yè)形勢不斷嚴峻,為了進一步推進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yè)型人才,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不斷給予扶持,但在不少地方,對職業(yè)院校的監(jiān)管仍非常不到位,例如,一些職業(yè)院校超額招生,導致耽誤學生正常入學;部分虛假宣傳,聲稱可以轉為本科或統(tǒng)招,但學生畢業(yè)后卻拿不到相應的畢業(yè)證書。職業(yè)教育的亂象印證了政府相關配套政策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當然也體現出當前在院校招生難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職業(yè)院校自主招生且院校眾多,招生市場競爭激烈,在爭搶生源的過程中,學校和學生都是雙向選擇,招生情況不確定。另一方面,一些職校尤其是民辦院校,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其教學的資質、水平、各項教學條件都不達標,投入不足。加之教育部門的日常監(jiān)管和定期審核不到位,導致一些院校管理混亂,甚至以虛假承諾騙取生源,擾亂辦學市場,耽誤了學生的就學時機,使學生付出高額學費卻得不到想要的文憑。
要想真正規(guī)范職業(yè)院校,讓職業(yè)教育發(fā)揮出應有的活力,需要下大力度對職業(yè)教育領域進行全面整頓。首先,嚴格限定民辦院校準入機制,對職業(yè)院校的投入、教學管理一定要監(jiān)管到位。其次,對一些違規(guī)擴招,虛假宣傳,欺騙學生的院校要進行懲處,保障學生權益。最后,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職業(yè)院校的各項扶持,減輕職業(yè)院校辦學負擔,讓院校重拾教育至上的宗旨。
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今年以來,“東北村莊‘禮崩樂壞’”“長沙大巴被縱火”“上海女孩春節(jié)逃離江西農村”等等,這些網絡虛假新聞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國家網信辦日前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管理制止虛假新聞的通知》,要求各網站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對此你怎么看?
【專家解讀】
隨著民眾對新聞關注度的增強,加之網絡新聞及時性優(yōu)勢,新聞的傳播與評論越來越大眾化。但現今網絡虛假新聞害人不淺,混淆視聽,產生負面影響,該《通知》的提出正是針對當前的網絡虛假新聞的對癥下藥。
新聞,貴在“新”真“聞”實,新,說的是時間;聞,說的是內容,必須是實在的,只有這樣的新聞才是貨真價實的新聞,才是名副其實的新聞。但是,現實中,一些網站為了追求點擊率,為了打造獵奇,道聽途說,編造新聞,甚至把一些社交網站的東西當新聞發(fā),這是新聞事業(yè)的毒瘤,這是新聞發(fā)展的絆腳石,我們必須進行徹底整治,如不整治,這些網絡虛假新聞就會把新聞事業(yè)毀掉,會成為網絡時代的負能量源。《通知》提出了諸多禁令、要求、規(guī)范,針對當前的網絡虛假新聞,對癥下藥,通過這次加強管理的整治,網絡虛假新聞現象必然收斂,一個真實、全面、客觀、公正報道的網絡新聞局面必然形成,這個“殲滅戰(zhàn)”必然效果顯著。
但是,市場經濟時代,在利益誘惑之下,總會有人觸摸底線,冒險違規(guī),為了徹底鏟除他們的僥幸心理,必須建立長久之策,讓網絡虛假新聞難以卷土重來,難以死灰復燃。
這個長久之策應包括四層意思,一是持續(xù)保持高壓態(tài)勢,如同反腐一樣,永遠在路上,不停步,永向前。二是制度機制,盡快出臺“白紙黑字”制度條例,成為硬杠杠,給網絡新聞戴上“緊箍咒”,讓其走上法治軌道。三是舉報機制,盡快建立相關平臺,方便公民舉報。四是懲罰機制,就是對于制造虛假新聞的人或者網站進行嚴懲,讓其得不償失。這四條是保證整治網絡假新聞久久為功的關鍵,是贏得持久戰(zhàn)勝利的保障。
整治網絡假新聞是打造良好網絡生態(tài)的重要工作,是促進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不僅要打殲滅戰(zhàn),更要打持久戰(zhàn),只有久久為功方能打造網絡生態(tài)的山清水秀,方能讓虛假新聞霧霾徹底消失,方能讓網絡新聞形象提升,值得信賴,成為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新聞力”。
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在經歷了十幾天的網絡補課以后,晨曦(化名)忍不住伸了一個懶腰說:“終于解放了!”幾個小時前她還端坐在家中的電腦前,頭戴耳麥低頭做著物理筆記,屏幕那頭在線老師在手寫板上講解物理力學大題的解題步驟,密密麻麻的紅色板書幾乎占滿了整個屏幕。
在教育部嚴查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大背景下,面對面輔導現象得到遏制,但不少在職教師在課余時間卻借助“線上輔導”繼續(xù)有償授課,一度引發(fā)網絡熱議。對此現象,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教師有償補課問題可以說是教育領域一直存在的弊病,出現線上輔導的新形式,不過是場所的一種轉移,變得更加隱蔽,但其不當牟利的性質絲毫沒有改變,應當繼續(xù)勸阻和制止。
首先,有償補課不僅增加學生負擔,還增加家長教育壓力。正是在這種考量下,教育部才大力實施禁補令,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學生壓力。可是隨著禁補令的實施,現實市場上的有償補課已經得到了遏制,但是卻在網絡上泛濫成災,而對于網絡有償補課行為,并沒有監(jiān)管到位。
其次,現代社會對教育的倚重是前所未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是不惜千金。可以說是,及時老師不主動開班授課,有需求的家長和學生也會要求老師輔導。
再次,現代社會是知識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教育培訓本身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yè)。相比公立學校所給的薪資,有償補習班開出的報酬往往是數倍之高。有這種利益洼地的存在,身為知識資源的擁有者,老師這個群體無疑會受到極大的利益誘惑。
由于以上原因我們可能認為有償補課就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但是他們沒有看到,根本問題在于,學校教育作為民生領域最重要的福利,決不應當等同于一般的市場交易行為。公立學校和義務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用國家資源為每一個公民提供免費教育,以此保障公民受教育權利,保證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素質。
因此,一方面,實現網上網下一盤棋,同步治理,協(xié)調推進,形成整治有償補課的合力。唯有監(jiān)管升級,才能有效遏制有償補課在網絡蔓延。另一方面,國家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公辦教師特別是貧困地區(qū)教師的福利待遇,對沖市場洼地效應,減少教師利益驅動。
看過“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