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2016年國考文章立意精髓之所在
申論立意首要考慮“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通常而言,申論材料的主題暗含時事政策的理論熱點,飽含命題人意圖考察考生如何認知、理解、思考、應對“國事天下事”的苦心,所以申論寫作時常強調“政府角度”。所謂“政府角度”,是從政府職能出發、立足公權力和公共利益的思維方式,將之理解為“客觀地承認問題、辯證地分析問題、積極地解決問題”是存在偏頗的,后者只不過是唯物辯證法的一般認識方法,談不上體現出申論真正考察的思維素養。除此以外,申論畢竟是扎根現實、立足當下,還要能夠聯系現實問題并加以分析解決。因此,申論的立意可謂是為國獻策、為民立言、為心立志。
以歷年國考真題為例。2015年國考主題是“人文科技”,地市級劃線句子為“人文是精彩的,科技是呆板的。”省部級劃線句子為“‘科技的生命化’,已成為現實世界無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將具備人性。”本命題僅僅寫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則流于就事論事的膚淺層面。應該說,此作文題的立意高度之宏遠,已上升到人類整體公共利益的高度和人類科技史的走向,意在探討科技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對立統一,即“科技為改造世界而生,為服務人類而存”,落到實際生活中就是:以科學精神鍛造現代公民、以科技生活造福中華復興。
再如2014年國考真題。地市級劃線句子為“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省部級劃線句子為“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就地市級而言,對立意要求僅為“明確”,寫到個人幸福觀尚可,也可以適當升華到“診治國民幸福觀”;就省部級而言,立意要求“深刻”,只寫到個人生活層面的“慢生活”就稍顯粗淺。“慢”關系國民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工作效率、精神狀態、幸福指數,也就關系著國家軟實力。材料6中“國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暗示立意層次并非是普通個人的“慢”,而是作為國家有機組成部分的國民的“慢”,這意味著立意可以提升到國家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層面。
好立意是“融真情,不襲陳言抒胸臆;傳明志,語皆有物道化人”。前者是說立意當抒心中所思,以真情實感打動人;后者是說立意當載治世之道,以深邃思想說服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立意,不是矯揉造作,不是故作高深,不是柴米油鹽,不是假大空全。立意是“情志所托,振其金石”,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文章不過是立意的文字載體,是立意的傳播通道,因此,中公教育專家認為,以意為先、以意塑文,否則文既成而意不存,無非是一篇文字垃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