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
山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一)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興起,對公共服務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政府工作也面臨更多挑戰。從改革醫療制度到創新養老模式,公共服務滿意度是百姓幸福感的集中體現,也是政府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試金石。
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就是在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辦事處處碰壁,看病一等再等,出行一堵再堵,長期體驗這樣的公共服務,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將大打折扣。山東省萊陽市為了方便老年證的辦理,在各鄉鎮設置辦理點,實現辦理系統統一聯網,原本需要十多天才能辦下來的證件現在不到五分鐘就能辦好,受到當地人民的稱贊。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并不來源于不斷上漲的GDP,而是來自生活中的點滴便利。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是否滿意,就在于公共服務是否能給他們的生活提供方便。而網上流傳的“證明自己還活著”“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各種奇葩證明讓人啼笑皆非,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和生活的幸福感也在一趟趟的來回證明中逐漸降低。
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就是在增強政府工作實效。近年來,眾多基層公文文化服務體系拔地而起,小至農村讀書室,大至城市博物館,不能說這樣的建設毫無成效,但多數百姓似乎更愿意在公園、街頭巷尾自娛自樂。一流的設施,卻無人使用,歸根究底是政府工作不到位,公共服務成擺設,公共服務滿意度自然無法提升。真正卓有成效的公共服務建設需要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前提的。上海市首開先河,提出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理念并率先實踐。通過招標或撥款,將原本的公共服務事項交給有資質的社會服務機構,一方面老人們能享受到更專業的服務,滿意度大為提升,另一方面政府也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核心在于給公眾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這也是對政府工作實效的檢驗。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公共服務滿意度關乎人民幸福感,也關乎政府工作實效。它不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提升,但社會管理的點滴改變都與其息息相關。唯有政府以民為本,以服務為前提,扎實做好每一項公共服務,公共服務滿意度才會隨之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山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二)
托起明天的太陽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天真無邪的孩童本應躺在父母的懷抱里,在幸福的澆灌下茁壯成長。不曾想,現如今在中國,遺棄兒童的現象屢屢發生,被棄兒童數量之龐大,令人觸目驚心。誰料,一場火災,帶走的是七名兒童幼小的生命,帶來的是人們對收養問題的深刻反思,也將“愛心媽媽”袁厲害推向了風口浪尖。
袁厲害在政府部門不給力的情況下,憑借一己之力收養孤殘兒童,不顧家人的反對和自身的條件,到頭來,這種感動你我的善舉卻成了“違法行為”,甚至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好人流血又流淚”的悲劇不禁讓人心寒,這也充分反應了政府在孤殘兒童收養問題上存在的嚴重不足。沒有完善的制度作為依據,再加上有了制度又不落實,這些無疑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政府必須通過制度的建設和落實,用制度之燈,照亮孩子們回家之路。
點燃制度之燈,應正法理為先,首先是建立健全。關于丟棄嬰兒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們都缺乏有效的防范打擊機制,這也導致棄嬰現象在我國頻繁發生。并且當這些孩子被父母遺棄之后,原本應該有一套完善的救助保障制度來保證他們未來的生活,而這一點我們仍然沒有做到。官辦機構不給力、民間慈善不成熟,好心人的收養卻又觸碰到了法律的底線,孤殘兒童無家可歸的命運簡直雪上加霜。因此,解決孤殘兒童的收養問題,制度建設自然是首要任務。首先建立健全防范機制,從源頭上減少棄嬰現象的出現;其次完善救助保障制度,讓孤殘兒童在政府的關懷下重新找到家的溫暖;另外鼓勵和扶助公民收養行為,為民間收養打開一扇法律上的大門,讓這種愛心行為不僅合情合理,更要合法。
點燃制度之燈,還要令行為上,關鍵在執行落實。袁厲害知其不可而為之,勇氣固然可嘉,但收養棄嬰顯然不能僅靠個人的善念和英雄主義,勢單力薄的她并不具備收養的能力和條件,這才有了慘痛悲劇的發生。而當地民政部門知其不可而放任之,這種長期的不作為才讓隱患得以存在,最終釀成災難。縱覽這次事故,其中也許有袁厲害的“不自量力”,也有制度上的欠缺和失衡,但或許更有相關部門對制度的不執行和對不合理行為的置之不理。“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自古從政治國,利于人民為根本要求,執行法令為最高原則。倘若有制度而不去執行和落實,即便制度被完善也照樣只是擺設。所以我們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監督和管理,真正幫助孤殘兒童尋找到幸福的歸屬。
一唱雄雞天下白。解決孤殘兒童的收養問題,必須點燃制度之燈,不僅正法理為先,還要令行為上,讓管理者和決策者投入足夠的關注,讓全社會和好心人重燃內心希望之光。此時此刻,漫天星星點點,燈火通明,照亮孤殘兒童回家的路途,讓他們擁有家、回到家,讓孩子們的世界從此一片霞光,也許這溫暖的光芒托起的是共和國明天的太陽。
山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三)
讓科技閃耀生命之光
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人類社會的終極追求。人類生存其間的物質世界,一邊以其廣博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資源基礎,又以瑰麗的風光為人類帶來了賞心悅目的審美體驗,一邊卻也始終以其冷峻、客觀而構成了人類追求自由的硬約束。科技,這一人類智慧的結晶,在人與世界矛盾共生的永恒張力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面顯著延長了人類探索世界的觸角,增強了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一面又在一種自我演進和強化的邏輯中變成了物質世界異化人類的幫兇。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讓科技更緊密地站在人類一邊,盡可能褪去冷酷的表情,閃耀出生命的光芒,成為人類重要的課題。
科技從其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規定了其本質屬性是為人的。粗陋如石斧,精妙如芯片,無不是為了人類能更好地生存、生產、生活。但是原子能既能為人類帶來近乎源源不斷的能源,卻也能變身為足矣毀滅全人類無限次的核彈,通訊技術既能將“天涯若比鄰”的美好幻想變為現實,卻也能讓人們淪為智能手機的奴隸,而恰恰忽略了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克隆技術既能帶來醫療事業的革命性進展,卻也可能為人類帶來無法直面的倫理困境,塑料制品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卻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機。為人的科技轉身而成人類異化的頭號推手,這多少讓人覺得有點猝不及防,不過,它終究應該不是必然的。這一切,表面看起來都是科技自身內在的復雜性使然,其實,卻不外乎人類自身的選擇。是追求科學邏輯的極致,還是人類倫理范圍內的合宜,是放任盲目的物質至上主義,還是讓物質力量更好服務于人類精神力量的升華,在各種生態、倫理困境不斷顯露的當下,應該不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讓科技閃耀生命之光,需要為科技創新,尤其是應用性的技術性創新注入人性的光輝。人的自由是真善美的高度統一。科技成果及產品的創造,必須徹底改變以“求真”為單一目的的單向度演進邏輯,而始終納入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宏觀背景之下,重要的科技創新必須尊重和服從人類現實的倫理秩序;科技產品不能只是充當人類征服與改造世界的硬件工具,而必須同時有助于滿足人類審美的需求,改變整體性價值導向,而更加注重個性化的需求,變成人們精神升華的階梯。
讓科技閃耀生命之光,需要合理利用科技成果,擺脫科技對人類的異化困境。科技的騰飛確實為人類帶來了變革自然的強大力量,卻也正因如此,資源枯竭、環境惡化、電磁輻射、人際冷漠成了高懸于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此,人類必須改變對技術力量的“炫耀性”試用,在面對自然時保存一份必要的敬畏,推崇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和適度消費。在“上天入地”毫無懸念,光速移動伴隨生活的同時,在內心里保持一份田園遐思,對身邊平常的人、事、物多一份關切與愛護。
科技是生命的點綴,永遠無法也不應喧賓奪主。但要在利用科技所帶來的巨大便利的同時,抵御其異化的誘惑,讓科技真正閃耀生命之光,卻必需人類共同的覺醒。
看過“山東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