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內蒙古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
2017內蒙古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一)
用創新之光照亮中國夢前行之路
偉大的文明無一不起源于創新的夢想。古老中國曾經是世界最重要的創新之地,火藥、指南針和造紙術均誕生于此。然而海洋時代的固步自封、科技落后,不僅導致了經濟衰敗,也讓民族遭受“洋船利炮”所帶來的苦難。今天,我們送“蛟龍”入海、“上九天攬月”,不光是實現宇宙的探索,更是為了用領先科技托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唯有將創新融入發展進程,才能搶占發展制高點和國際話語權。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制造業產能相對過剩,全球競爭走向白熱化。黨的報告提出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是強調通過創新擺脫過去粗放型發展模式,為科學發展打通經濟血脈。
創新是“民族夢”的靈魂。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一個不缺乏創新意識的民族,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帶動下,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神舟載人航天飛船遨游太空,中國高鐵展現中國速度,每一個中華兒女為之振奮。歷史的車輪從遠古中緩緩駛來,又繼續向未來飛馳而去,依靠的便是創新這個驅動力。
創新是“發展夢”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創新的活力,在參加全國政協委員討論時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除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可以說,創新的事物才是科學的,才是發展的,才是進步的。全國政協委員袁隆平有“禾下乘涼夢”,全國人大代表鄧中翰有“中國芯夢” ,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有“搜索夢”,乃至無數人懷揣的科學夢、發明夢,匯聚到一起,讓人備感創新的激情與力量。
創新是“中國夢”的助推劑。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源于我們黨主動創新的能力,源于我們黨善于學習的本領,源于我們從事業的創新中獲得了寶貴的創新自信。黨的向全黨提出了諄諄告誡:“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黨必須增強創新意識,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這既是對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基本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戰略部署,為我們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創新提高黨的科學化水平建設,增強凝聚力、戰斗力,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才是助推“中國夢”的關鍵力量。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實現“中國夢”要創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實,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用“創新”鋪好“中國夢”道路,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讓“中國夢”綻放得更加美麗!
2017內蒙古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二)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在百姓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瘦肉精”、“染色饅頭”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僅給廣大的消費者造成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而且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社會穩定的大局。胡錦濤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食品安全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
“重典治亂,加大懲處力度,切實改變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同志一語道破了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嚴重的根源。法律和制度建設的力度不強、懲處力度不大,制度建設各環節之間連接不暢,沒有形成良好的長效機制,沒有形成強大的合力,沒有形成較強的威懾力,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同時食品生產經營者缺少社會良知、誠信缺失和道德滑坡也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重要原因。
食品安全問題時刻提醒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性,將食品安全問題提升到國民安全的戰略高度上來,打好食品安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是加強食品安全的關鍵。當前,我國有關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還存在不具體、不完善、懲處力度不夠等問題,監管流程不嚴格、市場準入制度不規范等現象突出,致使不法之徒在利益的驅使下,不顧百姓的生命安全,鉆法律的空子,鋌而走險。因此,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健全法律監督體系,使執法部門有法可依,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從根源上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建設是加強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眾多,責任不清晰,各自為政;缺乏公眾、媒體等互動的監督機制,以致執法部門慢作為、不作為,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須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理清政府部門職責,劃清權限,互通合作,形成監督執法合力,編織食品安全監管的安全網,形成互動的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公眾、媒體等監督作用,形成良好的外部監管環境。
做好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工作是加強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撐。食品生產企業的自律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感差等問題嚴重。因此,有關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廣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進一步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守法經營意識和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同時提高社會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預防應對風險的能力,營造一個強大的食品安全道德氛圍。
“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食品安全問題關系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關系著社會的穩定,關系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2017內蒙古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三)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打贏全球智力戰爭
秦孝公發布求賢令、設立招賢館,廣延山東士子,最終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而清政府人才凋零,賢退愚進,終于國家頹亡、自棄天下,名士龔自珍不禁長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 拘一格降人才”。可見,人才是國家發展最強勁的發動機。而我國正面臨著人才結構不合理、高端人才匱乏、海外流失嚴重等問題,在國際智力競爭中處于下風。故此,唯有大力推進人才強國戰略,才能打贏全球智力戰爭。
人才強國戰略是培養人才的孵化器。當前,我國人才培養結構還不甚合理,高端人才比較匱乏、一般人才又有富馀,形成結構性人才匱乏,面臨著量大質劣的問題。而現代全球人才戰爭,不僅僅是人才數量的競爭,更是人才質量的博弈;量大質劣的人才結構勢必削弱我國人才競爭能力。所以,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就要改革教育體制,集中資源培養一批高精尖端人才,才能逐步形成高低搭配、質數均衡的人才結構。
人才強國戰略是延攬人才的集結號。當今天下,人才具有極強的流動性;規范、有序、合理的人才 流動有利于優化我國人才結構,提升人才整體質量。而我國在大量流失人才的同時,海外人才引進工作 卻乏善可陳。因此,發現和培養人才也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統籌利用好國內與國際人才資源。既要下大力氣狠抓本土人才培養,也要大膽地走出去,扎實推進海外高端人才招聘工作,延攬天下英雄為我所用,有利于形成“中外互補,相互交流,進出有序,以我為主”的格局。
人才強國戰略是激勵人才的沖鋒號。要想充分發揮人才的巨大威力,僅僅培養和延攬人才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要不斷地激勵人才。而我國部分地區和單位還存在漠視人才、閑置人才甚至浪費人才的現象,在精神上輕視人才、在物質上虧待人才、在工作上壓制人才的現象還屢見不鮮,導致大量人才外流,暴露出人才激勵機制還存在軟肋。這是對人才的浪費,對知識的浪費,更是對人才強國戰略的蔑視。故此,推行人才強國戰略就必須在體制、機制、環境、物質和精神等各個方面進行強力改革,形成重視人才、呵護人才、發展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風尚,有利于形成激勵人才的長效機制。
唐太宗面對天下士子曾自豪地宣稱:“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遂成煌煌盛唐、名垂青史。我們也當效法前賢,大力推進人才強國戰略,不斷深化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切實推進人才培養、使用與 激勵工作,為人才提供寬松、自由、民主、溫暖的工作氛圍和廣闊的發展平臺,就一定能夠攬盡天下英雄,形成發展合力,徹底打贏全球人才戰爭!
看過“2017內蒙古公務員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