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發展理論
認知發展理論(一):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
認知發展理論(二):最近發展區
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如兒童已經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規則: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于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看到他仍處于形成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
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走在發展的后面,而應創造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并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維果斯基建議采用支架式教學來幫助學生達到新的發展水平。支架原本指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在這里用來形象地描述一種教學方式:兒童被看成是一座建筑,兒童的“學”是不斷地、積極地建構著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則是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兒童不斷地建構自己,不斷地建構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學是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依據的。支架教學中的“支架”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建立。通過支架作用不停地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認知發展理論(三):相關知識點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感知運動階段(0-2歲):認知上的兩大成就——客體永久性 表象思維
前運算階段(2-7歲):不能理解守恒;思維不可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思維可逆有抽象思維;去自我中心為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標志
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后):可進行抽象思維和純符號運算
皮亞杰提出的“階段”具有的四個特征
(1)連續性和階段性(2)結構性(3)次序不變形 (4)交叉性
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1)將同化和順應結合達到平衡,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已有的圖示,并創立新的圖式。
(2)考慮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可以識別學生學習達到的水平 從而設置適合學生發展水平的目標。
(3)強調認知發展的積累性,要求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上與舊知識整合起來。
認知發展理論練習題
1.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柏拉圖
C.夸美紐斯
D.維果斯基
答案:D。
2.通過嚴密的研究提出人類發展的本質是對環境的適應,這種適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同時認為智力的結構的基本單位是圖式。這一理論是( )。
A.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B.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C.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
D.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答案:A。
猜你感興趣:
1.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點
2.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要知識點
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及答案